安徽好人馆里的“好人墙”。(资料图片)
“好人”是人们评价某个人道德高尚最朴素的用词,也是对一个人道德素养的高度褒奖。我省入选“中国好人榜”人数,连续14年位居全国第一。皖山皖水好人多,构成令人赞叹的“安徽现象”。
“好人文化”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每一个好人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凝聚成了一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好人精神,形成了一种向上、向善、向美的社会价值认同。
一个好人就是一面旗帜。在新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好人文化”,扩大“好人”效应,激发“好人”动能,让身边好人汇聚磅礴精神力量。
好人土壤
——江淮大地好人辈出,得益于安徽拥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及安徽精神元素
“在我的家乡,从来都是人死账不烂。谁的钱都是用血汗挣来的,我和妹妹再苦再累,也会替亡兄还清万元债务。”全国第四届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霍邱县周集镇居民张仁强如是说。
“信义兄姐”张仁强和妹妹张仁秀把诚信当成稀有的珍宝,把道德视为真正的财富,靠收破烂和养猪,替病故的大哥偿还欠款,信义无价,感动无数中国人,赢得全社会的尊敬。
为什么中国好人皖人多,首先来源于这片厚德沃土的文化滋养。好山好水、天赋于皖。老庄哲学、建安文学、桐城文派、徽州文化……璀璨的地域文化,在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中深深烙下安徽印记。农耕文明历史悠久、文化土层深厚的江淮大地,优秀传统文化之“根”仍然茁壮延伸。
德治传统源远流长,集体道德感铭刻在中国人的基因里,化作强大的内心律令,召唤指引人民团结友爱、携手奋斗。“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文化传统,在人心中筑起仁义与责任的堤坝。长期乡土社会、熟人社会养成的“心理团结机制”,使得人们普遍尊重伦理价值、热爱群体生活、置群体于个人之上……
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一脉相承的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文化,确立了新的价值方位、“精神磁场”,春风化雨、温润人心,促使人民团结奋发、崇德向善。
考察安徽好人文化,不能脱离对整体文化品格的审视,安徽人的坚韧、担当,让全国人民都印象深刻、心怀感动。
顶风傲雪的黄山松,是从崇山峻岭、贫瘠岩缝长出的灿烂徽文化的象征,是徽州人乃至安徽人立足当下、自强不息、勇于开创的精神象征;闪耀淮河“人水斗争史”的王家坝精神,体现了安徽人维护国家、民族整体利益的赤子之心,凝聚了深沉的集体情怀和对他人的真切关爱。“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以其求真务实的创新实践品格,滋养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地跨南北的安徽,风貌风土迥然不同,地方文化交织辉映,精神谱系却拥有同一个价值底座——这里的人们笃实、厚道、坚韧、执着,生命情感对家国、乡土和生活皈依相融,个人奋斗与共同奋斗自觉共振,局部利益对整体利益辩证服从,当别的地区需要支援,安徽力量总是以坚决姿态汇入国家力量,尽力伸出援手……这是安徽道德建设立足的深厚价值文化根基。
“江淮大地好人辈出,得益于安徽拥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及安徽精神元素。长期的文化积淀成果及现代转化与发展,为当代好人安徽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涵育环境。”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
好人文化,如同一叶由优秀文化基因构建的轻舟,载着千千万万正心诚意的普通百姓,穿越利己主义、实用主义、物质至上的声声“猿啼”,驶向中国文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心大道、人间理想。
好人效应
——当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文化氛围,才能带动身边好人“盆景”成“风景”
“德不孤,必有邻。”在安徽当好人做好事,并不孤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加入。
“张宝是淮南的骄傲,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淮南小伙夏雨说。张宝是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涉外捐献者,夏雨和其他志愿者一样,受其感召加入献血队伍,淮南一个月骨髓捐献量超过前三年总和。
温暖一方热土,带动一帮乡邻,在“好人文化”激发下,对善心美德的崇敬追求,宛如蒲公英的种子,飞入千家万户、落地开花。
目前,安徽“中国好人”参与各类公益组织的人数占比在70%以上。多位“中国好人”成立志愿服务组织,近万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徐辉假日小分队、傅强志愿服务队等一大批志愿服务组织活跃在江淮大地。
一位好人的背后,往往站着一群好人。“中国好人”许启金,带领学徒多人,个个都成为电力服务的技术骨干,推出创新成果59项,获得专利43个,7人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
蒲公英种子随风传播,落在沃土就可生根发芽、生机绵绵。淮北打造“馆”“园”“廊”“榜”“巷”的宣传矩阵,好人好事也蔚然成风。
文艺工作者根据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事迹,精心创作话剧、黄梅戏等和短视频、微广播剧等,传递真善美的道德力量。
“泥石埋葬了你年轻的生命,却埋葬不了你不逝的光辉。”李夏牺牲后,有人这样写诗悼念。话剧《我的父亲·李夏》、电影《李夏·在路上》等,深情地诉说着这位“时代楷模”的动人故事。
思念从未停止,爱人者,人恒爱之。“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绩溪县长安镇高杨村村民王秀萍说。菊花绽放时,村民会摘一束看望长眠的李夏;山核桃丰收时,一筐新鲜的果子会放在他的墓前。
身边好人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鲜活的价值观。43个省、市、县三级好人馆全景展示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安徽好人馆”自开馆以来,参观人数50多万人次。
当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文化氛围,才带动身边好人“盆景”渐成江淮最美“风景”,带动“安徽好人”文化现象变成“好人安徽”文化品牌。
好人能量
——树立“德者受尊、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才能激发正能量、形成正反馈
好人有福气,社会才能树正气;好人过得好,才能激发正能量、形成正反馈。让更多好人涌现出来,需要制度的深层关切。
安徽从奖励善行、扶持创业、关爱生活等各个层面,善待有德者、厚待守德者、奖掖德优者,让有德者有得,激励社会大众向榜样看齐。
“中国好人”、宣城市泾县榔桥镇河西村村民胡晓萍的脸上时时挂着笑容。“我们一家能住在这么漂亮的房子里,左邻右舍都说是好人有好报。”胡晓萍说。去年,央视《秘密大改造》栏目组邀请设计师,把胡晓萍住的临时工棚改建成温馨小屋,带给她生活变样的惊喜和幸福。
安徽在全国率先设立道德建设基金,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帮扶慰问困难好人模范。截至目前,已安排慰问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专项资金多万元,受惠好人模范多人。
公共政策上优待,公共服务上优先。亳州、宿州、宣城等地,给予身边好人最高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在辖区内旅游景区、公共交通、就医就学等方面给予优惠。合肥市将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最美志愿者等办理“礼遇关爱卡”,每年统一免费体检1次。
安徽还创新开展道德信贷工程,以诚信做抵押,以道德做担保,向好人模范发放小额信贷,帮助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截至目前,发放道德信贷突破12亿元,没出现一笔坏账,多位好人模范先后受惠。
安徽的实践表明,鲜明树立“德者受尊、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才能让好人文化引领社会大众、滋养文明土壤、塑造良好道德风貌。
好人品牌
——让凡人善举的晶莹水滴汇成德润江淮的馨香文脉
前不久,官东在朋友圈“官宣”结婚了,引来众人纷纷点赞,祝福这位“最帅潜水员”在生活“新蓝海”继续穿行“爱的浪花”。
年6月,在长江翻沉客船“东方之星”搜救现场,24岁的宁国籍潜水员官东多次下潜,凭借高超的潜水技术,一连救出两名幸存者;危急时刻,他让出自己的潜水器具,险些被江水吞噬。冰冷、漆黑、缺氧的长江之下,官东把生的希望给他人、把危险留给了自己,被评为年感动中国人物,人们这样评价他:“摘下生命软管,那肩膀上剩下的只有担当,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
自8年发布“中国好人榜”以来,安徽省共有人入榜,连续14年位居全国第一。
年年排第一,这当然不是巧合。“安徽好人多”,成了闻名全国的安徽精神标识、道德文化建设领域的一个醒目现象;折射安徽老百姓整体较高的道德素质,体现了美好安徽建设蕴含的深厚道德内涵。
新闻记者高思杰、特警张劼、空军特级飞行员郝井文、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李夏,安徽省有4人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小岗村党委原第一书记沈浩,“乡村红烛”叶连平,“大国工匠”朱恒银,“最美孕妇”彭伟平,“大义农妇”罗腊英,“草原律师”陈贤、曹旭……安徽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人数全国第一。
评好人、奖好人、敬好人、做好人,有了因势利导、机制保障,沉淀出蓬勃旺盛的“好人文化”。
截至目前,全省共评出各级各类身边好人多万人,其中“安徽好人”位。立足平凡、书写“不凡”的普通人,拉起做人做事的标杆、价值抉择的准绳,让群众对照量出人性清浊、心灵温度和人生厚度。
由“群众的眼睛”发现的、代表安徽人精神主体风貌的平民英雄,用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事迹,具体而微、真实可信地诠释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这些普通人中,有教书育人的老师、治病救人的医生、见义勇为的司机、热心公益的工人……信仰的力量、敬业的精神、仁孝的光芒、信义的担当,照亮城乡的人心,建起彰正气、接地气、有人气的无形德育课堂。生活空间里充盈正能量,激发更多好人好事涌流,像是在用蜡烛点亮蜡烛、星光照亮星光。
温暖人心、催人奋进、促人向善的好人文化,成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源头活水和强大动力。
德行的花朵在生活沃土上朵朵绽放,才是让人感慨“人间值得”的好时节、好地方,凡人善举的晶莹水滴汇成德润江淮的馨香文脉,倒映出新时代江淮大地人心旺、风尚美、文化靓。
带一份坚持滴水汇江海
追问“成为怎样的人”,是人类思想史中永恒的命题。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在价值多元、诱惑丛生的现代社会,这样的追问具有更重的分量,也更难以回答。
好人,是中华民族精神追求和哲学智慧的一个符号。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人文昌盛与道德完善密不可分,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内核与灵魂。《淮南子·主术训》中说:“国之所以存者,仁义是也。人之所以生者,行善是也。”“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思想基础,是中国人与精神情感相融的理性实践。桐城“六尺巷”的典故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它超越了张吴两家地界划分的狭隘意义,成为中华民族和睦谦让传统美德的见证,能让人们的路更宽敞平顺。中国传统文化中修齐治平主张由近及远、由己及人,将“诚意正心”作为“修身齐家”的基础,更是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人做好自己,才能照亮他人。
将古今相通的道德感悟、人性良知的纯粹底色,化为一种寻常的人生习惯和坚定的人格力量,这是今天的好人们能够感动我们的原因所在。人的是非观、价值观,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细读我们身边的好人事迹,可能是琐碎的、平凡的,却是有力的、深刻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展开这些好人的人生故事,我们看到,他们并不完美,身处人间烟火,面孔亲切生动,经历一样的喜怒哀乐、琐屑庸常,但多了一种执着追求,美好的品质,才萌生于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散发道德光亮……这是一群普通的当代中国人,也是一群默默奉献的耕耘者与出类拔萃的领头人。
好人已然成为人物群像与文化现象,是因为他们以自身的努力,勾勒出人世间错落有致的美好风景。每一个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人生向往,都需要靠知识和能力、正直和道义、友善和互助、责任和担当、奋斗和努力来实现。一朵花虽不成风景,但一滴水可折射光芒,一条小溪终将汇入大海。不做冷眼旁观者,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向好人看齐,为好人感动,以好人为榜样,会让我们前行的道路越走越宽阔。
将个体“小我”化入群体“大我”,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这是好人们带给我们的最深刻的启示。人性向上、向善,社会向美、向好。人人都朝着好人所坚守的道德精神之方向去努力,国家、民族、社会和人民,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晋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