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党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药乡到药都陇西县中医药产业 [复制链接]

1#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崔银辉通讯员张爱平

药农育种点播。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张爱平

近日,行走在陇西大地,田野里,中药材满目葱茏,生机勃勃,处处是丰收在望的景象;市场上,熙熙攘攘,交易红火;工厂里,随着机器加工药材切片的声音,一袋袋饮片打包待发……

晾晒中药材。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苏进

陇西县近年来以打造“中国药都”为目标,按照全产业链打造、全过程监测、全周期服务的理念,坚持“以医带药、以药促医、医养结合、康养结合”,突出中医药产业向大健康转型的鲜明导向,落实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政策措施,加快建设和推广中医药产业标准化体系,全力创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核心区。

年,陇西县中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对全县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25.6%、对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26%、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20.8%,中医药产业成为促进全县高质量发展的一把“金钥匙”。

“在我们山区,日子要过好,就得下功夫种好药材。”陇西县福星镇庞家岔的农民刘振文说。

前几年,刘振文租了亩地种药材,由于他按照标准化种药,质量好,价钱高,一年收入二三十万元。今年,尝到甜头的刘振文流转了亩土地,种上了党参、黄芪、黄芩等中药材。

陇西是“千年药乡”,中药材品种多,种植面积广、产量大。近年来,全县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1.1%,先后被工信部和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国家级中医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和“国家区域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

位于陇西县的甘肃省数字本草检测中心。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李健

该县突出“有机、绿色、道地”品牌,狠抓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依托甘肃省现代农业示范园——中国药都陇西药圃园,大力开展种子种苗繁育、新品种引进示范、野生品种驯化、标准化种植试验等工作。每年筹措专项扶持资金多万元,鼓励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和“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建立药源基地,引导药农推广应用无公害种植、秸秆生物反应堆等技术,每年建立标准化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5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20万亩。今年,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当地建成中药材生态有机示范基地亩、绿色标准化基地2万亩。

走进首阳镇中药材交易市场,只见摆放整齐的各种中药材摊位前,南来北往的客商熙熙攘攘,询价验货,好不热闹。据了解,这个市场可满足多个固定商户和0多个摊位正常交易,药材和饮切片年交易量达50万吨、交易额近百亿元。

线下交易红火的同时,线上交易也悄然兴起。

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于年1月正式上线运营,集交易、交收、仓储、物流、检测、融资、质量追溯服务于一体,运用全新的“互联网+中药产业+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的服务模式,实现了“线上+线下”交易,打通了供应链上下游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有效解决了上下游客户信息不对称、商品质量不确定、融资难、交易成本高等问题,上线交易品种44个,日交易额万至万元,被列为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

目前,全县建有各类中药材交易市场23处,中药材经营企业多家,年交易量近万吨,交易额近亿元,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份额达到20%以上,党参、黄芪等部分品种占到全国一半以上。

与市场同时发展的,还有中药材仓储业。

一箱箱白条党参整齐地码在托盘上,沿着转送带进入后面恒温恒湿的药仓——这是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智能云仓工作的一幕。

利用气候干而不燥、凉而不阴的自然条件,陇西县近年来一方面扶持县内仓储企业对传统仓储库进行改造扩容,采用辐照灭菌、低温充氮等储存技术,保障中药材储存环节质量安全,另一方面鼓励企业投资发展中药材仓储,引进康美药业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了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的康美甘肃西部中药城,带动全县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到万吨、年周转量达到万吨。投资4亿元的中国中药陇西中药材交易仓储中心项目正在实施,建成后全县规范化静态仓储能力将进一步增加。

清晨,朱芳菊来到首阳人才市场,与雇主谈好价格后,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现在是淡季,每天只有两三千人来找活,旺季时每天超过1万人呢。”朱芳菊说,她是附近的农民,农闲时就会出来找活干,一年下来能收入1万多元。

中药材加工业是提高产业附加值、提升产业效益的重要环节,同时也创造了众多的就业岗位,助推脱贫致富奔小康。

中药材切片。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罗光辉

近年来,陇西县一方面引导县内切片初加工散户组建中药材初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另一方面鼓励引导企业打造集中药饮片、提取物、成药、保健品等为一体的大众化、高端化产品加工体系。

药材加工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成药包装。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张爱平

按照巩昌中医药精深加工区、以中医药批发市场及仓储物流为主的文峰分园区、以道地药材交易及初加工为主的首阳分园区“一主两副”布局,当地建成了占地9平方公里的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5亿元,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有关部委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验收。

依托园区开展精准招商,先后引进入驻国药集团、广药集团、天津天士力等知名中医药加工企业27家,正在推进实施琛蓝中药材国际化产业基地、广药白云山中药科技产业园、甘肃陇药标准化生态产业园等一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年园区实现产值23亿元,上缴税金1.3亿元。

在园区的聚集辐射带动下,全县较大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达到52家,引进国药准字号产品63个,研发健字号、食字号保健产品26个,个体加工户达户,年加工转化各类中药材30万吨,基本实现了由初级切片向饮片炮制、有效成分提取、成药制造、配方颗粒、保健品开发等精深加工全产业链的拓展延伸。

“药都”风采。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贺双建

陇西县全力打造节会品牌,在8年起连续成功举办九届药博会的基础上,高标准、高规格承办了两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在学术交流、招商引资、标准发布等方面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

加快培育产业品牌,这里先后被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全国中药材(黄芪、党参)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陇西黄芪”“陇西白条党参”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陇西黄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华夏药都”“天下药仓”两大类19个类别的产品和服务商标通过审查注册,“惠森”“中天泰科”“陇山渭水”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的品牌产品受到市场青睐。

坚持向科研要品牌,中天药业组建“甘肃省特色药材规范化可追溯栽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陇药工程研究中心”,一方制药成立“甘肃省道地中药材配方颗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组建成立了甘肃省食品检验研究院陇西分院和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陇西分院以及甘肃陇西中医药研究院、甘肃陇药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中药材检测中心和中药材种子种苗检测中心,科研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注重保障质量品牌,建成县、乡、村三级监管平台26个,天士力中天药业等6家企业入列甘肃省国家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甘肃数字本草检验中心作为省内唯一一家中药材和中药材饮片以及农产品检验的专业第三方检验实验室,检测范围涵盖《中国药典》(年版)90%以上的中药材和饮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