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纪尺
(接上一章)
长篇小说《我不是神医》第13章
庆儿叫丁庆,老者是他的父亲,另一个年轻人是他的哥哥,弘远送走了丁庆的父亲和哥哥,便给丁庆剃了度,丁庆又给弘远师父磕了三个头,又跟其他的和尚们一一行了礼,从此算是拜入了庙门。
弘远看到了何易峰,便拉着何易峰坐在一处石桌旁,庆儿已经到厨房端来了两碗粥,几个馒头,两碟咸菜,恭恭敬敬地放到了弘远和何易峰的面前。弘远为何易峰把了把脉,表情渐渐舒展,脸上露出了欣喜的表情,说道:“恭喜小施主已经无碍了!”
何易峰却现出了愁眉不展的表情,弘远察觉到了何易峰的变化,便问道:“请问小施主叫什么名字?是哪里的人啊?”,何易峰望着弘远慈祥的脸庞,眼泪瞬间就流了出来:“我家是骆马镇的,我爹叫何宏举,我娘叫欧宏玉……”
弘远没等何易峰说完,便眼里露出震惊的目光,立即站起来扶住了何易峰的双肩,问道:“再说一遍,你爹你娘叫什么名字?”何易峰又重复了一遍,弘远颤声问道:“孩子,你爹是做什么的?他可会针灸治病?”何易峰说道:“我爹是郎中,会针灸,而且是师传的梅花针。”弘远惊喜地问道:“你爹可曾告诉过你,他还有两个师哥?”何易峰说:“我听我爹说过,他有个大师哥叫杨宏远,二师哥叫万宏德。”
弘远紧紧抱住了何易峰,激动地说:“孩子,我就是你大师伯杨宏远啊!”何易峰盯住杨宏远看了半天,突然抱住杨宏远“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大师伯,我爹我娘都死了……”,弘远吃惊地看着何易峰:“易峰,慢慢说,究竟发生了什么?”何易峰便把家里发生的事情从头到尾、详细地讲了一遍,听得在场诸人听得无不感叹唏嘘。杨宏远得知师弟师妹竟然双双冤屈而死,紧紧抱着何易峰,脸上早已是泪水涟涟。
弘远沉静了一会,抚摸着何易峰的脸庞,就像抚摸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倍感亲切,师兄弟几个自小在一起,感情深厚,自从师父含冤被杀之后,师兄弟们便无奈分开,为了活命,浪迹天涯,几十年来,无时不想念,也不知今生今世还能否彼此相见,没想到,师弟已然与师妹结成眷属,却不幸双双早殇,伤感之余,又问道:“易峰啊,你可知道你爹你娘是怎么到的骆马镇的?你还有个舅舅叫欧宏林,你爹你娘跟你讲过他们的下落吗?”何易峰摇了摇头道:“我爹我娘没跟我说过。”
弘远缓缓地说道:“当年,你师爷无辜含冤被杀,我和你的师叔、你娘为了生存,只好分道扬镳,你爹和你娘、你舅舅一路去往南方,我和你师叔万宏德一路去了安国……”,弘远跟何易峰讲述了与另一个师弟万宏德如何失散、自己如何上山在庙里落发为僧改名弘远的过程。
他跟师弟万宏德与师哥欧宏林、何宏举分开后,两个人也没有什么目标,一路就来到了安国药材市场,在一个药材摊位上,听到两个人在聊天,其中一个人说:“何宏举嘱咐一定要买新鲜的沙参”,杨宏远听到了何宏举的名字,上前打听,那两个人摇着头表示,这事不能说,也没法说。摊位老板说已经没有新鲜的沙参,等新鲜的沙参来了可以给送过去,老板问地址,那两个人预交了定金,让到时候送到曲阳县灵山镇即可。
杨宏远和万宏德商量,是什么事不能说呢?莫非是师弟不敢透露自己的行踪?两个人决定去灵山,在离灵山镇不远的地方,张王村和李赵村这两个村子因为争引水渠的灌溉水源,正在发生械斗,场面混乱,各有伤亡,哥俩所在的一边是张王村的人,两个人不忍心看着村民们伤痕累累,便出手救治,其中有一个人就叫何宏举,却不是师弟何宏举。
两个村子的人也觉得这样斗下去不是个办法,便开始和谈。李赵村的人认为,械斗本来就是张王村何宏举挑起来的,张王村应该负这个责任,只要能负责把村里受伤的人治好了,便既往不咎。杨宏远和万宏德便去李赵村治病,由于医术高明,不但治好了械斗受伤的人,也给李赵村其他的得病的人治好了病,从此,两个村相安无事,两个村的人都称呼哥俩为“神医”。
两个人说是表兄弟,从此就没离开这个村子。有一次,杨宏远偶尔问起那天在安国市场买药的人,为什么不能说?杨宏远和万宏德都很好奇。
通过村民的只言片语得知,何宏举在村子里很霸道,弟弟死了,娶了弟妹做老婆,村民都觉得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因此都羞于启齿不愿意说。但何宏举娶了弟媳之后,却是老实善良了很多。由于哥俩医术高明,很得村民信任,在村民帮助下,开了家德远诊所。
村里来了一老一少两个人,孙女得了怪病,老者领着孙女四处求医,要去莲花山,路过德远诊所。万宏德认识这种病,叫鱼鳞病,师傅曾经跟他介绍过这种病,老者大为惊奇,到处遍访名医,竟然没人能说出名字,立即对万宏德寄予厚望,给了很多钱,住在了德远诊所,希望万宏德能治好孙女的怪病。万宏德便开始每天用梅花针为女孩针灸治疗,同时配制汤药治疗,熬制的药里需要一味新鲜的苦参,万宏德亲自爬山,找到了苦参。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女孩的病竟然奇迹般地开始好转。
杨宏远和万宏德一起去山上采药,杨宏远一不小心掉下了山崖,好在半山腰有一个山洞,吃野果,喝滴水挺过了半个月,九死一生回到远德诊所的时候,诊所已经关门停业,万宏德和爷孙女俩已经不知道去了哪里。杨宏远无奈之下,只好离开了这个镇子,走到了药王庙的时候,庙里正在闹瘟疫,和尚们均已得上了瘟疫,陆续死亡了十几个和尚,庙里只剩下了五六个和尚,杨宏远停留下来熬制草药,治好这些和尚后,对俗世已不再留恋,跟着方丈遁入了空门,法号弘远。
方丈死后,弘远做了方丈,由于弘远医术高超,四邻八乡的村民不断有人前来治病,弘远治病从来不收钱,因广结善缘,庙里的香火也越来越旺,有的老年人因感谢弘远治病之恩,便让儿孙之辈留下来还愿,有的是定期帮着庙里干点零活,有的留下来做一段时间和尚,有的索性拜弘远为师学习针灸,一时间,小小的药王庙竟然门庭若市起来。闲暇之余,弘远更是遍读医学典籍,精研梅花针经,师父欧阳万和的梅花针经共有九针,弘远经过反复摸索,已经精进到了第五针,便已经能够医治各类疾病。
丁庆的父亲就是突然得了一种急性病,老头有一天突然昏倒了,不省人事,醒来后,言语不清,半身不遂,丁庆哥俩都是孝子,赶紧带着父亲找到了庙里,弘远经过诊断,认为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的脑脉脾阻所致,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中风,弘远用梅花针反复试验,先用内关穴、人中穴和三阴交穴遏止了病情,后又反复取穴,又接连使用了极泉穴、尺泽穴和委中穴六穴组合,连续针灸了半个月,终于治好了丁庆的父亲,丁庆的父亲才留下丁庆跟着弘远拜师学艺。
何易峰听着这些故事,眼里噙满了泪水,抱着师伯久久不愿松开。弘远也搂着何易峰不愿意撒手,想着自己也是少年时失去双亲,从小便跟着欧阳万和师父学医,几个师兄弟之间相处融洽,亲如一家人,谁成想后来遭遇横祸,无奈各分西东,自分别之后,也是不得音讯,每日朝思暮想,师弟何宏举与师妹欧宏玉想必也是经历了一番离奇境遇,终成眷属,可喜可贺,但竟然又经历了后来的惨祸,双双殒命,幸好上天垂怜,留下了何易峰这孩子,弘远如同见到至亲骨肉一般,抱着何易峰也是久久不愿意松开。
从此,弘远便时刻带着何易峰不离左右,悉心教授何易峰针灸以及医药知识,何易峰也刻苦习练,立志要将师门绝技发扬光大,成为独步天下的一代针灸大医。
作者简介——纪尺,原名刘树铎,当过二十年记者,混迹机关五年,攒下了一肚子故事。作为社会基本属性的人类这个群体,当你从制度和人性不同视角观察的时候,反差相当之大,令人咂舌!当记者时,习惯从制度视角研究社会,决心动笔写小说时,要转而从人性视角描述众生,我经常劝自己,要冷静,要冷静,不可过于愤青,但适度的感性还是必要的,否则,如何塑造鲜活的人物?所有的故事,都是虚构,敬请诸君万勿对号入座,善哉,善哉!(特别声明:此小说为作者原创,著作权、版权均归作者所有,配图作品:近代著名书画家谢云生之《名医系列》,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