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相信大家对这两句诗仍然记忆犹新。一月前日本援鄂医疗物资上写的这两句诗,在国人中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古代日本深受中华文化影响,尤其在唐代,这首诗就是由同时期日本一位皇族成员所作,他特地制作一千件袈裟送给大唐僧人,并写下“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的诗句。而发生在日本的那些葫芦往事,也就在唐代时期开始讲起吧。
以模范匏的技艺最早出现在我国唐代,之后匏器制品流传到日本,“唐八臣瓢图”就是其中之一。这件匏器形似盖罐,图像为人物三组、共九人,画意颇具唐人风格。日本学者认为,从花纹的式样来看,与中晚唐铜镜的纹饰十分相似,尤其是画面中的树林背景,与伯牙弹琴唐镜中竹丛也很接近。
关于这件匏器传往日本的年代已不详,类似器物也未在国内发现过,故其产地、制者及具体年代均待考。但早在日本镰仓时代(公元年—年)的年,日本法隆寺高僧的《古今目录抄》就有“八臣瓠”的记载,就是指的这件葫芦器,此时相当于中国南宋的嘉熙二年。(以上素材取自王世襄《谈匏器》与孟昭连《葫芦模制工艺始于唐代说》)
八臣瓢壶
图中的几组人物,上为孔夫子、荣启期,下左为张仪、苏秦、鬼谷子,下中为商山四皓。下右为罐盖。
模范匏器工艺在唐代以后几近消失,直至数百年后的明代方再次出现,当时日本正处在战国时期。他们并未从中国引进这种制器或工艺,而是将葫芦变成了一种战争工具。名将丰臣秀吉将葫芦贴成金色放在棒子上作为“马印”。(马印是一种束立在将军马匹旁、外形似灭火棒的东西,用来提振军队威势、同时标注统领所在。)
后来,丰臣秀吉每打一次胜仗就加上一个葫芦,并将其命名为“千印葫芦”,意为成百上千次的胜利。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高举着“贴金”的千成葫芦的丰臣秀吉军队东征西战,并最终统一日本,成为日本公认的“第一大名”最高统治者。丰臣秀吉的一生,与千成葫芦是密不可分的。直至今日,有些庆典活动中仍然可以见到千成葫芦的身影。
丰臣秀吉为何将千成葫芦作为马印呢?大概是因为葫芦产量大、好获取,另外葫芦身形膨大,数十个葫芦聚在一起还是很醒目、有气势的。至于葫芦在当时是否有其他寓意,从而让这些军人有讨“口彩”的打算,今天就不得而知了。不过,从古代日本称呼葫芦花为“夕颜”、并将其作为女子的名字来看,至少他们认同葫芦是一种美好的事物。
历史庆典中出现的千成葫芦
现如今,葫芦文化在日本依然十分昌盛,并成立了自己的葫芦文化组织——全日本爱瓢会。之所以取名“爱瓢会”,是因为在日本把“葫芦”叫作“瓢箪”,“爱瓢会”一名正是取自《论语》中“一箪食,一瓢饮”中的“瓢”字。“全日本爱瓢会总会暨展示会”是日本规模最大的葫芦题材文化艺术交流盛会,吸引来自日本各地数百件的葫芦艺术作品参展。
“全日本爱瓢会总会暨展示会”中展示的葫芦艺术品:
日本民间的葫芦手工艺人也有许多,他们以葫芦作为创作对象,在方寸空间中创作出了许多生动有趣的作品,本文略举一二。
为迎接鼠年到来而创作的“葫芦鼠”。日本生肖与中国相同,今年同样是鼠年,老艺人使用葫芦制作成鼠的形状,用来迎接新的一年。
葫芦内部别有洞天。首先打开一个缺口,使用特制材料做成海水样式,下面放置LED灯向上照明,照射出明亮的颜色。
葫芦灯与人面葫芦。
葫芦涂绘红、金等颜色,与花瓣组合而成装饰品。日本人也认为葫芦能改善风水气运,因此葫芦做成的装饰品很受欢迎。(文章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