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党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空腹血糖高达1998,只因一团湿气真 [复制链接]

1#

李女士,24岁,医院确诊为糖尿病,经过治疗其效果很一般,血糖时高时低,反反复复,而且口干口渴,多尿,也一直没有得到缓解,于是转投中医治疗。

她进来的时候,着实把我也震惊到,至今印象深刻。身上背了两个水壶,一大一小。她刚一坐下,立刻就开始喝。

非常瘦,坐在那里弯腰弓背,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细问才得知,患者平时就感觉精神疲惫,倦怠乏力,特别不爱说话。话说多了,就感觉累。

水,一天得喝5千毫升,多了要6千毫升。

食欲不好,嘴巴里头总是感觉甜甜的,腹脘胀闷,便溏,从来都不成形。小便出奇地多,一天差不多10次,尿色清长。

月经也不正常,延后,量少色淡。

经过脉诊,患者脉象缓而沉细,舌苔灰白而润。

再测血糖,空腹血糖竟19.98,看着都心慌慌!

开方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山药、薏苡仁各15克,茯苓、扁豆、陈皮、苍术、莲子肉、藿香、佩兰各10克,桔梗、砂仁各6克,每日一剂。

整整服用了0剂,患者口渴现象明显减轻,小便次数减少,大便也开始成型。空腹血糖14.6,比之前进步了很多。故效不更方,继续服用0剂。

三诊,此时空腹血糖9.1。从原方稍作加减,配合金匮肾气丸善后。连续服用1个月,空腹血糖6.2。之后每三个月复查一次血糖均正常,随访一年,病情稳定。

小小湿气,竟然会让血糖高达19.98?

口甜——这是水湿困脾,脾之味上泛于口。

大便稀溏——这是湿邪困脾,运化失常。

腹脘胀闷——这是脾虚湿困,中焦之气升降无权。

舌苔滑润——这是水湿之气上泛舌面。

这些症状,都在告诉我们,患者体内有一团湿邪,久久不化。

我们知道,脾主运化,胃主受纳,湿邪困脾,脾就不能很好地生化气血。气血不足,人就出现一系列虚疲之态。比如说精神疲惫、倦怠乏力、形体消瘦、气短懒言、食欲不振,脉象缓而沉细。这些,都是患者脾虚的表现。

千古健脾祛湿第一名方——参苓白术散,运用好加减,方能发挥出最佳治疗效果!

本案中的党参、白术、山药、扁豆、苍术、莲子肉用于健脾益气。薏苡仁、茯苓,用于利水渗湿。陈皮,理气除湿,佩兰和藿香,芳香化湿。砂仁,理气,化湿,消胀。

这些药材综合作用,使患者脾虚湿盛的局面就会大大改善。最后,用一个桔梗,作为舟楫之药,引脾精上入肺脏、咽喉和口腔,解决患者口渴的问题,让肺输布津液于四肢百骸。

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使患者诸症消失,血糖恢复正常!

糖尿病和脾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也正因如此,糖尿病证属脾虚湿盛的人很多。特别是一些腹型肥胖的人,他们往往有脾虚的症候,比如说过嗜肥甘厚味,四肢倦怠乏力,大便不成形,舌苔白腻而厚等等,也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湿邪还分为:湿热、寒湿、痰湿,表现出不同的证候,加重其病情的发展。

另外,气虚体质是痰湿体质的延续,是阳虚体质的基础,而气虚兼夹痰湿体质则是中老年2型糖尿病的重要体质特征。防止“湿邪困脾”、“血糖不降”直接可以免费咨询获取分析报告,查看你是属于哪种证型。

我是方志辉,所属广州中医院。有20多年的从业经验,是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仲景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委员;在临床上擅长运用中西结合来治疗糖尿病以及并发症,从根本上实现停药减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重在交流分享,非商用,若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