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治白癜风的吗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最葫芦”走进哈萨克族
编者按: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际,曲阜师范大学扈鲁教授积极承担文化使命,在其领衔编纂《葫芦艺术丛书》的过程中,记录了我国各民族异彩纷呈的葫芦文化,并策划了五十六个民族用葫芦祝福伟大祖国、共庆建党百年的活动。五十六个民族先后接力,各民族儿女身着特色民族服饰,手持带有民族元素的彩绘葫芦共同为祖国喝彩,展现了五十六个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奋进亲如一家,共奔美好未来的动人画卷。今天,让我们跟随扈鲁教授的脚步,走进哈萨克族,看一看他们与葫芦的故事。
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在北疆地区,是马背上的游牧民族。哈萨克族大部分从事畜牧业,除了少数定居后经营农业之外,绝大多数牧民都按照季节转移牧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经过长期的生活发展和历史演进,哈萨克族产生了丰富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哈萨克族的花毡、刺绣编织工艺、毡房文化、冬不拉曲等都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列。
年1月3日,摄影师为《葫芦艺术丛书》“福禄万象——民族葫芦彩绘艺术”一卷采集了哈萨克族的珍贵图像。
图一:扈鲁教授和新疆朋友热衣汉古吐尔送
年,扈鲁教授曾在新疆朋友热衣汉古吐尔送那里收藏到了哈萨克族几件精美的彩绘葫芦(上图右一是其中一件),她介绍说:“新疆盛产葫芦,且葫芦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彩绘葫芦艺术已经形成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艺术风格,呈现出多民族文化艺术融合的特点。”所收藏到的这几件具有异域风情的哈萨克族彩绘葫芦艺术品,精美别致而带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无论是其独特的造型、创作手法,还是其蕴含的文化底蕴,都为扈鲁教授团队深入研究哈萨克族葫芦文化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也成为“葫芦画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次拍摄也用到了这些优美的彩绘葫芦。
图二:哈萨克族姑娘们展示彩绘葫芦
拍摄前,四位哈萨克族姑娘身着民族服饰,每人手捧一只彩绘葫芦。摄影师指导四人的站位,红衣姑娘站前,蓝衣姑娘站在后,并把葫芦举高,让构图更优美,色彩更和谐。
照片中四位哈萨克族姑娘的服饰多姿多彩。她们身穿多层下摆的荷叶边连衣裙,上身外加半截紧身黑色坎肩。蓝色衣裙的姑娘戴一顶绒布的硬壳圆帽,帽顶饰有白色的猫头鹰羽毛,象征勇敢、坚定。哈萨克图案品类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从山间草原到自然天象,从飞禽走兽到植物花卉,从几何纹样到图腾符号无一不用。哈萨克族服饰上的图案内容丰富多变,上衣或裙子、衣领、袖口、前襟等都有专门的装饰图案。虽然图案样式各异,但它们的形式特征却以对称和重复为主。哈萨克图案中的对称既表现为整体图案的对称,又表现为每个单独纹样的对称;而哈萨克族装饰的第一原理是重复,一系列等距的图案重复如同音乐中主题旋律的复现一样,具有韵律和节奏感。匠人们将图案在脑海中构思成熟后,就直接绣出纹样的四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然后在纹样处对称描出,直到完整的图案制品完成。哈萨克族的图案纹饰体现了对运动感的追求和表现,大量的曲线运用体现出哈萨克先民对自然生生不息的观察感悟,且作为植物纹样的形式加以描绘,同时也表现出他们天然、质朴、自由的精神追求。
图三:哈萨克族姑娘手持彩绘葫芦合影
穿红色衣裙的姑娘手中的葫芦上部以艺术体书写了“哈萨克”三字,葫芦主体绘制的是哈萨克族族徽:白天鹅,哈萨克族崇尚天鹅,其族名“哈萨克”就是“白天鹅”的意思。因此,哈萨克族族徽就是以一只祥云中翱翔的白天鹅为图案。古往今来,天鹅在人们心目中被认为是纯真与善良的化身。哈萨克族有一个古老的关于天鹅的美丽传说:古时,有一年轻的哈萨克族首领在战争中负伤,奄奄一息之时一只白天鹅从天而降,挽救了他的生命,并变为一个美丽少女与他成婚。为了纪念此事,他们给儿子取名为哈萨克,意为“白天鹅”。天鹅即美的化身,象征着纯洁的爱情和伟大的母爱。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延续。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个民族都形成了各自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都是珍贵的文化宝藏。只有保护与弘扬这些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华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强大纽带才会得以维系,各民族智慧创造的源泉才会永不枯竭。
此次“最葫芦”走进哈萨克族,在这片牧歌悠扬、淳朴幸福的土地上感受到了哈萨克族文化的风情,也让天鹅故里见证了葫芦文化的魅力,希望未来有更多“白天鹅的后裔”喜欢上葫芦文化,也愿葫芦文化在更广阔的大地上绵延生长、再结硕果!
拍摄:董少伟
彩绘:陈罗梅郭宏森等
整理:吴雨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