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党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生态种养,绿了荒山富了民陕西科技传媒 [复制链接]

1#

“这条沟种地收成低,人与野猪抢夺着有限的粮食,要不是开发搞生态农业产业园,我看早都撂荒几年啦。”崔学成穿着雨靴,提着饲料桶,沿养殖区绿网边走边说,“自从秦岭臻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园以来,寂静的小磨沟又充满了生机。”68岁的崔学成,是山阳县十里铺街办磨沟里村五组(又称小磨沟)贫困户。五口之家,除了儿子外出务工,全靠他一人操劳。“老了每月还能挣元工资,做梦都没有想到有这好事情。”崔学成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

小磨沟山高沟深,交通不便,立地条件差。改革开放后,许多年轻人纷纷外出创业,家里只剩下老少人员留守,原本偏僻落后的村庄,更是地旷人稀,“猪”口夺食时有发生。脱贫攻坚以来,陕西广远农牧科技集团旗下陕西秦岭臻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苏陕协作项目支持万元建设生态农业产业园,发展农、林、牧、旅系列产业,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增收,圆了磨沟群众脱贫致富梦。据了解,小磨沟产业园以香椿林下散养土鸡和生态黑猪为主,兼顾传统小麦、玉米、野生香椿树、水杂果、高山蔬菜、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目前,集农旅一体的产业园初具规模,惠及全村户,带动贫困户51户,户均年增收00元以上。成为农牧科技产业的一面生态旗帜。

无限生“鸡”在磨沟远看一片林,近看鸡成群。站在宽阔的水泥路上望去,园区田块与山上的密林自成一色,绿意盎然。“鸡都在香椿树下,我们实行轮牧歇地,每20米就用绿网隔离开,种上苜蓿草轮番放养。”秦岭臻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长民说,“香椿树下养鸡,蛋黄味香,夏天可以给鸡遮阴,冬天叶落鸡能晒上太阳。”记者爬在绿网上看到,五颜六色的土鸡时而聚集,时而分散,有的在地上啄石子、刨虫子,有的闪翅追逐、起跳互斗,犹如顽皮的孩子游戏一般。还有的索性飞到树上,静静地欣赏林子里的同类嬉闹。“我公司实现年出栏20万羽高山林下散养土鸡、0万枚土鸡蛋。目前存栏土鸡总共6.8万羽。”张长民还公司记者,“我们养殖是纯天然的,土鸡和黑猪喝的是山泉,吃的是野草,呼吸的是新鲜空气,少量搭配的饲料,都是玉米和自己磨面的麸皮。”

据介绍,秦岭臻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小磨沟以来,开发生产有五福鸡、野山香椿、秦岭老苞谷锅巴、手工魔芋挂面等十余款秦岭特色农产品。该公司带动全村51户贫困户脱贫,户均年增收00元。“秦岭臻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改变了单一农耕模式,立体种养给小磨沟带来了无限生机。”山阳县电视台驻十里铺街办磨沟里村第一书记邓金锋说,“企业开发以来,村上变化体现在四个方面:基础设施得到有效管护,道路加宽改造,绿化美化到位;村居环境得到有效改观,村民文明素质有所提升;土地流转带贫益贫效益明显,农民群众收入增加;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记者注意到,沿着山上的水泥路边,栽满了香椿树苗,树木间隙的格桑花迎风摆动,好似憨厚热情的小磨沟乡亲喜迎贵客。在田间地头、包装车间,工人们忙碌着不是喂鸡、喂猪,就是分拣鸡蛋,封盒装车……

“粮退牧进”促就业种庄稼解决温饱,发展产业赚取真金白银。细心的村民算了一笔账,忽然明白现在的路子走对了。在不具备发展条件的山区,土地撂荒非常严重。这其中原因很多,一来生产资料成本上涨,而农产品价格上浮不大;二来土地贫瘠,投入劳力与收获不成正比;三是生态得到修复,野生动物糟害庄稼频繁。如此看来,退耕还牧更适宜“空心村”发展,能促进弱劳动力就业。记者了解到,该公司主要养殖固始鸡、麻鸡和传统土鸡。整个养殖过程分为雏鸡、青年鸡和成鸡三个阶段。成鸡采用轮牧的林下放养模式,以玉米、青草和虫子为食料,加上每天大量的运动,不论是鸡蛋、鸡肉,都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A、维生素D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远远高于普通鸡蛋和鸡肉。

“目前我们正在试验轮牧区域种植金银花、连翘、党参等中草药,通过土鸡采食转化成具有清火、保健等功能性的土鸡、鸡蛋和黑猪肉等产品。”秦岭臻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柯贤忠说。荒地开发养土鸡,一年务工十年粮。“原来种庄稼,山地不打粮食,细算还不够化肥钱。现在把土地流转出去,平地每亩元,坡地每亩元,收了租金,还能务工的薪金。”五组崔忠力对每月元工资很满足。粮退牧进,刷新了看老天爷脸色吃饭的一页,现代农牧业扎根发芽,给小磨沟村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实惠。24岁的崔忠力,已经有两年养殖经验,他是父子双双在园区就业的典范。崔忠力介绍说:“我们这穷山沟的孩子上学少,没有文化,过去靠上山挖药材、种地为生。现在将3亩多地流转给公司,每年租金多元,父亲在园区干杂活,我给公司养鸡,不仅学到了技术,我们父子每月还有元收入,对于五口之家来说,已经很富足了。”柯贤忠告诉记者,小磨沟23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增收,28户贫困群众通过劳务实现脱贫。荒山变成“金银山”小磨沟海拔米,高山有松林,村庄有果树,小溪有清泉。问题是没有新兴产业支撑,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一人不足一亩薄田,种地不划算,撂荒又心疼。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这种感受不亚于“曹操吃鸡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年前,秦岭臻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户,一期项目主要以秦岭山地土鸡示范养殖园建设为主,投资近万元,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建立校企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科技力量,结合陕西广远食品公司的屠宰、深加工及销售能力,促使一、二、三产高度融合发展。秦岭山地土鸡示范养殖园采用产业+乡村体验游的模式,以发展土鸡养殖为主导产业,结合高山蔬菜种植、林果采摘、农耕体验、民俗文化、珍禽观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高山生态农业综合产业园,带动当地贫困户参与经营,务工就业。“要不是园区建在这里,我去哪里能挣这么多钱!”五组贫困户崔秀山乐得合不拢嘴,他在园区建设期间,年务工收入高达0元。无独有偶,靠务工走上致富路的还有60岁的五保户贾学民,他一直秉持勤劳节俭优良传统,不等不靠国家兜底保障政策,去年务工收入30元。以“建龙头企业、带农民致富、造安全食品、做绿色产业”为宗旨的农业科技企业,目前开发十余款秦岭特色农产品,产品共荣获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成果博览会后稷特别奖和后稷奖6项、获得商洛市科技一等奖一项。张长民介绍,项目二期规划结合乡村振兴,依托良好的森林植被,计划在大磨沟开发农副产品小镇,建设跑马场,康养中心和儿童嘉年华项目,带动磨沟里村三个组的群众发展农家乐。着力打造秦岭深山农特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民俗文化、儿童乐园、智慧养老、农耕体验等产业链,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促进农民群众就业增收。荒山披绿装,产业后劲足,乡村增“颜值”,群众富口袋。一幅灵秀的生态画卷,在小磨沟徐徐展开。(本报记者张宏)

作者:张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