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无汤不成宴”,有人说“饭前一口汤,胜过良药方”,还有人说“吃饭喝汤,越喝越胖”……平常我们吃饭的时候都会为自己准备几个菜一个汤,才免得一桌子干干的食物,难以下咽。尤其现在已是冬天,很多家庭的餐桌上更是离不开那一碗热汤。但是,在煲汤的时候你是否处理正确了呢?你是否在煲汤时太早放调料呢?或是用大火煲汤呢?你知道煲汤时的哪些行为会破坏汤的营养价值呢?下面来看看这些煲汤的误区你有没有?
误区一、煲汤时间越长,营养越高
在煲汤时,因为“热力破壁”的原理,食材的部分营养物质(氨基酸、嘌呤等含氮化合物和油脂)会溶解到汤里,提供了汤的独特香味和基本营养。而随着炖煮时间的拉长,虽然总氮增加,但可溶性维生素的损耗也增加,总体的营养价值呈现递减。因此,“煲汤越久,营养越好”的说法并不科学。
而且,对于痛风病人来说,要是喝了浓汤,很有可能会诱发这种疾病。同时,长久时间煲出来的汤汁,其中的油脂、糖分也会发生变化,甚至会影响到你控制血糖。
误区二、只喝汤不吃肉
煲汤时,因为肉本身的水分流失,且香味物质溶解到汤中,所以,“汤渣肉”常常因为嚼之无味而被当成糟粕丢弃。实际上,肉中的蛋白质只有一小部分会溶到汤里,即使长时间炖煮,溶解的蛋白质也不过占总数10%左右,剩余的营养物质,都在被舍弃的“汤渣肉”中。
但是,汤中的另一种营养物质倒是不比肉逊色,那就是油脂,因为煲汤时大量的油脂会转移到汤中。当然,除非想要快速增重,不然也不会因为汤中的油脂丰富,而选择喝汤弃肉吧。
误区三、喝鸡汤能补充蛋白质
鸡汤被冠以“补身子”的美誉,最早是源于清朝年间。慈禧曾因身体虚弱,喝鸡汤几日后痊愈,而使鸡汤的滋补功效逐渐传开。
因为鸡汤的营养物质溶在汤里,容易吸收,而肉类的营养则需要肠胃经过蠕动、分解后才能吸收,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鸡汤为身体虚弱的人减轻了肠胃负担。
然而,正如误区二提到的,鸡汤中的蛋白质含量并不高,而脂肪和盐分倒不少。因此对于消化功能正常的人,以鸡汤补充蛋白质的“性价比”远低于脱脂奶、豆腐一类。每ml脱脂奶的蛋白质约为等量鸡汤的3倍,钙含量为鸡汤5倍,差距明显。
误区四、饭前先喝两碗
实验证明,饭前20—30分钟喝汤—ml,有助于减少正餐的能量摄入,这对于想要减肥的人群而言可谓福音。然而,一次性喝汤两碗,却不是明智的选择。
一方面,对于肠胃消化不好的人来说,饭前大量喝汤容易稀释胃酸,让肠胃蠕动更加缓慢。另一方面,喝汤量过多容易造成油脂和盐分摄入超标,进而引发水肿、高血压和神经损伤等疾病。每ml汤所含盐分为0.5~1g,对比中国居民每日推荐盐摄入量6g,喝太多汤就有可能超标,可见限量喝汤的必要性。
除了这些误区,在煲汤时还有几点,大家一定要避免,才能煲出既健康又美味的汤。
水少
人们在煲汤时容易犯的第一个错误是水不够,导致中途要加水。一般情况下,煲汤时的水量应至少为食材重量的3倍。如果中途需要加水,应以热水为好,不要加冷水,这样做对汤的风味影响最小。
乱加“料”
不少人希望通过喝汤进补,因而在煲汤时会加入一些药材。但不同的药材特点各不相同,煲汤前,必须通晓中药的寒、热、温、凉等各性。因此,在煲汤时如果想要加中药材,最好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
早加盐
有些人认为早点加盐可以让盐完全“融入”食材和汤中,提高汤的口感,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盐放太早会使肉中的蛋白质凝固,不易溶解,也会使汤色发暗,浓度不够。盐放得晚并不会影响汤的味道,反而还能使肉质保持鲜嫩。所以最好在快出锅时再加盐。
调料杂
“多放调料提味”也是煲汤的一大误区。调料太多太杂会影响汤原有的鲜味,也会影响肉本来的口感。一般来说,一种肉配合2—4种调料就比较完美,比如煲鸡汤时只需放入姜片、月桂叶和花椒即可。
火太大
煲汤时,开始应该先用大火将汤煮开,然后转为文火煲汤。因为大火会使肉中的水分流失过快,导致口感变差,控制火候以汤微微沸腾为好。
此外,也不能忽略了炊具的重要性。
俗话说:“冬季进补,开春打虎。”通过食物和一些中药材搭配,能让进补效果事半功倍,下面为大家推荐几款适合在冬季享用的“补身汤”,做法简单,味道可口。
*精参淮炖鸡
冬季养生进补,以养阴填精、益肺脾肾为要,故选中药*精最为适宜。用它配补中益气的*参、健脾养肾的淮山,用来炖小母鸡,气味清润可口,有温肾补脾养气之功,能缓解冬季体倦乏力、腰膝酸软、怕冷畏寒等症状,且其药均性味平和,故适用人群甚广。
材料:*精、*参、淮山各30克,小母鸡1只,猪瘦肉50克,生姜4片。
做法:药材洗净,稍浸泡;母鸡宰洗净,去脏杂、尾部;猪瘦肉洗净,一起下炖盅,加冷开水毫升,加盖隔水炖约3小时便可,吃的时候才下盐。
胡椒猪肚汤
胡椒性温热,有温中散寒作用;猪肚有健胃养胃的功效。特别是在冬季,喝上一碗热乎乎的胡椒猪肚汤,就能够祛风散寒、增强食欲,而且还能够吃出好心情呢!
材料:白胡椒30至50粒,猪肚1个。食盐、料酒、味精各少许。
做法:先将猪肚洗净(可加盐、醋并用开水烫洗),锅内注水,猪肚块(或丝)下锅,加入白胡椒,煲两个小时左右,汤稠肚烂时,加入食盐、料酒、味精即可食用。此汤可在饭前饮用。
太子参蜜枣煲猪瘦肉
太子参性平和味甘润,能生津润肺、养胃健脾,因而民间有用“太子参太子也吃不坏”作比喻。加入蜜枣煲猪瘦肉,清香甘润,养肺益胃,滋阴益气。
材料:太子参40克、蜜枣3个、猪瘦肉克、生姜3片。
做法:太子参浸泡;蜜枣去核;猪瘦肉洗净。一起下瓦煲,加入清水0毫升,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1个半小时,下盐便可。
喝汤虽好,但仍有一些禁忌。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句话:喝汤又吃肉,切勿煲太久,喝汤去浮油,一碗已足够。希望大家牢记这个定律,并将喝汤的正确方法传递给身边的人吧。
(来源:科普中国网、人民网、新华网、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