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家居思考: 解析橱柜行业跨栏与受伤_腾讯·亚太家居
橱柜论坛整体橱柜行业一个连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行业,为什么部分企业却是弱不禁风?在家居建材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什么厨柜企业反而有些受伤?作为一个有着二十多年发展历程的行业,我们似乎到了做一些反思的时候了。如果从行业共性的层面看,制约厨柜行业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产品设计之惑:抄袭或者模仿 我们看国外的一些优秀品牌,他们的产品无论是门板款式还是颜色搭配,无论是功能配件还是人体工学,都显得非常完美、专业,有味道、有主张、有照顾、有人文关怀!而国内的厨柜品牌,无论是电器跨界阵营标榜的整体厨房、智能厨房,还是家装跨界阵营推崇的整体家居,无论是单一品类如整体实木、全不锈钢厨柜,还是以软件和效果图引领的全屋定制家居,能真正沉下来研究产品、研究消费者需求的品牌寥寥无几,抄袭与模仿盛行。 一个行业发展了二十多年,消费者心目中仍然是一大堆模糊概念,对整体厨房的认知其实大多不知所云。所谓糊涂官打糊涂百姓,整体行业在粗放中发展,浮躁的心态自然难沉淀出有价值的东西。品牌与品牌在产品层面很难找到差异化,消费者的很多深层次需求被忽略和敷衍。这是制约厨柜行业发展的深层原因之一。当然,也是未来橱柜行业进入细分市场阶段的突围之道。 第二, 定制化生产之难:居高不下的出错率 生产的流程长,这是定制家居非标准规模化生产的本质特点。为了将一套套个性化的订单拆解,将厨柜成品生产、包装、运输、安装到位,企业需要管理好生产流程与供应流程,在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设备能力、物流管理等多方面具备较强的能力。不管是财大气粗的家电转型品牌,还是草根创业的专业厨柜品牌,这都是一件做砸容易做好难的“瓷器活”。他们要么没有定制化生产管理的经验与人才,要么没有优秀的软件管理系统和先进的设备能力。 我们看到行业啼笑皆非的现状:能将出错率控制在10%以内已算行业领先水平,部分企业的出错率竟然在50%以上,直逼“名声在外”的国内航班飞机晚点率!这和家电成品生产出错率0.1%不到的不良率水平,简直是天壤之别!出错是谁也不会讨好的局面。对消费者、对商家、对厂家,我们都在错误中承担着损失。但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像飞机航班频繁晚点一样,天气、管理、人员等都是原因之一。但中国橱柜行业在现阶段的一大任务,还就是通过各种“中西药”兼治的方法,克服这个痼疾。 第三,营销模式之困:脆弱的复制输出体系 过去,一些中小型品牌经过积累和沉淀,在店面选址、产品生产、形象包装及直营市场运作方面构建了自己的营运模式。虽然差异化竞争力不足,销售规模有限,生存的问题基本还是可以保证。但今年随着竞争的加剧,强势品牌的扩张及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很多中小型品牌销售业绩严重下滑、经营乏力、前景堪忧。其中,一季度整体市场业绩下滑15%-20%,许多中小型品牌处于销售增长放缓或经营停滞状态。 究其原因,就是营销模式的复制与输出有问题。在这些企业,生产经理兼产品研发经理、设计部经理兼培训经理、总监兼市场部经理、大区经理兼招商经理、品质经理兼售后经理等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比较常见,整个内部支持体系非常薄弱:缺乏终端形象的统一规范管理、产品线没有规划、终端上样无标准、培训体系薄弱、市场推广没有方向等。这些问题,是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通病,直接制约了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以上我们谈到的是一些共性的因素。如果换一种视角,比如将厨柜品牌分为专业品牌与跨界品牌,专业品牌再分为区域品牌、中小品牌和行业领导品牌,那么不同的品牌在发展中的制约因素还是有所不同。 跨界品牌的惯性思维。如果看到伦敦奥运会刘翔在跨栏撞杆受伤时痛苦的表情,基本可以想见跨界品牌在转型中的纠结。跨界品牌的代表是家电品牌,他们在规模生产与市场营销上的“十八般武艺”,在定制家居的厨柜行业完全派不上用场。他们是跨出去又缩回来,摇摆不定,有的品牌碌碌十几年也难以有所作为。他们是厨柜行业的一道 “风景线”,制约他们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原有的模式行不通,而惯性思维的改变又很难,融不进专业厨柜行业的圈子,又找不到真正有竞争力的差异化营销模式。 区域品牌(含城市品牌)的人才短板。区域品牌由于在服务的便利性、对当地文化的了解以及渠道的先入优势,在中国厨柜行业同样形成一道风景线。但区域品牌的发展有着非常强的地域特点,往往在人才引进、资源整合等方面缺乏开放性与包容性,导致一方面创业的老人年华老去,学习新知的能力不足,一方面找不到对变化的市场积极应对的新锐人才,青*不接。人才整体质量的不足使很多区域品牌很难有大作为。 中小品牌的资本窘境。中小品牌大多是草根出生,在大环境好的时候,凭着产品、营销、服务或者胆量,往往能够有所作为,迅速扩张。一旦像今年这样房地产环境不好,很快现金流吃紧,于是营销动作变形、团队人员流失、经销商反目等问题纷纷呈现。究其原因,自有的资金实力不够是一个主要方面,直接导致抗风险的能力不足。跨界品牌在今年的展会上之所以有大规模亮相,并不是表现有多好,大多数还就是因为资金实力雄厚。正所谓几家欢乐几家愁,危机就是机遇! 与部分品牌艰难度日的情况相比,一些知名的领*品牌不仅销售业绩稳中有升,更加快了市场拓展的步伐,迅速完善市场布局,日子过得很“滋润”。2012年似乎成了大考年,厨柜行业的洗牌已扑面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洗牌并不是坏事,虽然惨烈但对行业的发展其实是一种有价值的扬弃。如果我们换一种视角,制约厨柜行业发展的因素也许会随着洗牌所带来的变局悄然改变,中国厨房行业的发展未尝不是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