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党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考古新发现丨位于甘肃的大可汗陵中究竟 [复制链接]

1#
北京有专治白癜风的吗 http://pf.39.net/bdfyy/xwdt/

#揭晓: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我听见,西凉的风拂过黄沙漫天。

我感觉,祁连北麓即将山花烂漫。

果然,一觉醒来已是年4月1日——国家文物局昨天公布了“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最终评审结果,这新闻让自古以来喜欢盗墓美学,噢不对,是喜欢考古学的我精神焕发,说时迟那时快,脑子里立马就闪现两个关键词:“三星堆”和“江村大墓”。

“三星堆”就不说了,那黄金面具自带网红气质,读过几年书的我想不知道也难,“江村大墓”也不用说了,混迹西安的人都知道,它名字听着像是村镇级别的,实际是汉文帝霸陵,这个级别,不知道多少古村落才能压得住。

又是果然,“三星堆”和“江村大墓”都入选了。这“十大新发现”按朝代顺序分别是:

1.四川稻城皮洛遗址

2.河南南阳黄山遗址

3.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

4.山东滕州岗上遗址

5.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

6.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

7.陕西西安江村大墓

8.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

9.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

10.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

从石器时代到明朝,时间跨度长达13万年,收获丰富而具体,让没见过世面的我望宝藏而兴叹。

在“龙堆”上,触摸“大可汗陵”的温度

对,我想说的就是上文加粗的那一片——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

唐代墓葬,且为王族,这级别和“江村大墓”谁更高一些?嗨,牛肉面和肉夹馍谁更好吃这个问题,我们稍后评论区见,现在继续聊古墓。甘肃省武威市你们都知道吧,就是出土过“马踏飞燕”的那一块,我年轻时候(虽然现在也年轻)去过一次,第一感觉就是天宽、风大、人阔气。

▲“天境”祁连山

这个唐代的王族墓葬群,就位于武威市南山区冰沟河与大水河中下游北岸的山岗之上。近年来,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牵头的吐谷浑考古项目组,对该墓葬群展开了持续的考古及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结果发现:我的个老天爷呀,竟然是个“大可汗陵”!

▲慕容智墓俯视图

首先,考的过程比较动人。

年,项目组在西距青咀湾、喇嘛湾15公里的天祝县祁连镇岔山村发掘了吐谷浑喜王慕容智墓;

年,项目组对冰沟河与大水河中下游地区进行了系统调查,调查面积平方千米,确认吐谷浑王族墓葬共计23座,同时整合国内多家单位资源,对出土棺木进行了实验室清理;

年,项目组对新发现的天祝县祁连镇长岭-马场滩区3座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平方米,发现3座墓葬均为带斜坡墓道的单室砖室墓,墓道内均殉有整马且均遭盗掘,顶部坍塌,北侧设砖砌棺床,共出土各类文物余件。

▲吐谷浑喜王慕容智墓

▲长岭-马场滩勘探现场

其次,“考”出的内容也相当丰富。

可汗陵1座——

风沙咽了千年,“大可汗陵”的温度却不曾减。完整的棺木之内,一具人骨仰身直肢,头套金托而身着朝服,腰束嵌金带,身盖丝质衾,面覆丝织。其中墓主身着的丝织衣物多达十四层,包括绢、绮、绫、锦、罗、纱、缂丝等品种;团窠纹、对狮纹、翼马纹、对鹿纹、孔雀纹、麒麟纹等纹样;夹缬、扎染、刺绣等工艺。而墓主身前置象牙笏板,正如戏文所述“象牙笏板压胸膛”,可谓极尽荣华,不愧为目前发现唯一保存完整的吐谷浑王族墓葬。

▲慕容智墓棺

▲大墓的主人慕容智

▲慕容智墓出土的翼兽纹、凤纹锦半臂

▲慕容智墓棺盖上的丝织品(第三层)

各类随葬品余件——

这就完了吗?不,请发挥你对一个可汗的全部想象力!

墓内出土大量的奇珍异品,包括武士俑、镇墓兽等镇墓神俑;骑马俑、风帽俑、文官俑等仪仗俑;狗、羊、鸡、猪等家禽俑;木质列戟屋、叉、排箫等模型器具;木质胡床、六曲屏风、木质床榻等生活实用器及随葬明器;铁甲胄、金银马具、弓、胡禄等成套武器装备;盘、碗、勺、胡瓶等金银餐饮器具;漆奁、铜镜及镜衣、粉盒、木梳、骨簪等梳妆用具。其中如胡床、大型床榻、六曲屏风、列戟屋模型等无不是国内同时期相关文物的首次或罕见发现。

▲慕容智墓出土的成套武备

▲慕容智墓出土的铁甲胄

▲慕容智墓出土的镇墓兽

▲慕容智墓出土的胡床

▲慕容智墓出土的金银餐饮器具

▲慕容智墓出土的白葡萄酒

“始以武功一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这不仅是为大唐帝王歌功颂德的句子,更可以是历朝可汗的座右铭。武备之外,墓内还出土有笔、墨、纸等文房用品,我们不难猜测,慕容智必定也是文采风流之人,这一切,让我不自觉想到了《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嗨,明明可以称霸江湖,却偏要一统天下,真是不但浪费光阴,还浪费王语嫣。

▲慕容智墓出土的笔、墨、纸

《慕容智墓志》1合——

“勒石加盖”的传统滥觞于秦汉,兴盛于隋唐,这不仅仅是记,更是礼。慕容智作为吐谷浑的“大可汗”,他当然配。所幸在岁月砥砺之后,今天我们还能触摸到那动人心魄的文字。该墓葬甬道正中出土墓志一合,志盖上书“大周故慕容府君墓志”字样,志文为“大周云麾将军守左玉钤卫大将军员外置喜王……于天授二年三月二日薨,春秋四十有二。其年九月五日迁葬于大可汗陵。”

▲慕容智墓志盖

▲慕容智墓志志文

简洁的文字,极具力量。“大可汗陵”的存在,不仅为研究后期吐谷浑王族谱系、葬制葬俗等相关问题提供了重要材料,也证实了祁连山下必有大墓的民间传说,再次让我心驰大西北。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汉字,墓志左侧还刻有两行利用汉字偏旁部首合成的未能释读的文字,初步判断为吐谷浑本民族文字。

▲慕容智墓志盖、志文及侧面未能释读的文字

再者,“考场”着实雄奇。

持续的考古工作之下,武威吐谷浑王族墓葬群的真面孔渐渐浮出水面,噢不对,是浮出山麓:以慕容智墓等为代表的大可汗陵区、以弘化公主和慕容忠墓等为代表的阳晖谷陵区、以党氏墓等为代表的白杨山陵区。

▲唐代吐谷浑墓葬群“三大陵区”

▲马场滩M1墓道底部的殉马

这三大陵区整体呈现出“大集中、小分散”的分布特征和“牛岗僻壤、马鬣开坟、地踞龙堆”的墓葬选址特征,而且墓葬均具有唐早中期中原地区高等级墓葬的基本特征(请参考唐太宗昭陵、唐高宗乾陵等)。

▲“牛岗僻壤、马鬣开坟、地踞龙堆”的选址特征

▲群山之中,大可汗陵抵御着千年风沙

“夜战洮河北”,王们奋斗不息

现在你可以问我:慕容智是谁,和慕容复是亲戚吗?

先说吐谷浑。这个略微散发着五谷味道的名字实际上不能吃,因为它的正确读音是吐谷(yù)浑,亦称吐浑,是一个人的名字,全名慕容吐谷浑,属鲜卑慕容部的一支。

作为鲜卑慕容氏单于慕容涉归的庶长子,吐谷浑在慕容涉归死后率部西迁至凉北,其子慕容吐延继位后以父亲的名字为族名,从此,吐谷浑不仅是人名,更是族名和国家名。作为国家,吐谷浑位于祁连山脉和青海的黄河上游谷地以及凉州,政权存在于西晋至唐朝时期。

▲西晋时的鲜卑等部落

而武威唐代大墓的主人慕容智,正是慕容吐谷浑的后人,慕容诺曷钵的第三子,是武则天时期吐谷浑的王族成员,封爵大周云麾将军、左玉钤卫大将军、员外置喜王。

如果你足够爱金庸,那你一定记得,《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也是鲜卑慕容氏的后代。那么,他们是亲戚吗?

▲慕容智复原图

且不说亲戚的问题,说说吐谷浑的第十八任统治者慕容夸吕,在祖先们奔走过的土地上,他走出了不一样的路,在宇文周时开始称自己为“可汗”,这的的确确是一个突破,毕竟在他之前,吐谷浑的最高首领往往自号某某将军,某州刺史或某王,史书称之为大人或将,而在慕容夸吕之后,称王者开始层出不穷,例如南昌王、高昌王、龙涸王、定城王、钟留王、广定王、高宁王等。

王们奋斗不息,王孙们前赴后继。隋朝时,吐谷浑的马牛羊可以在更广的土地上吃草——“自西平临羌城(今青海湟源)以西,祁连(今祁连山)以南,雪山(今昆仑山和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以北,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纵然隋炀帝杨广曾不惧西风凛冽长途跋涉,在西海、河源击败了慕容伏允,怎奈西北大地天宽地阔,深秋里枯黄的牧草迟早是“春风吹又生”,几年之后,慕容伏允不仅收复失地,而且与凛冽长风一起来到大隋的郡县,大隋只能走出那感人又伤感的一步——联姻。

再后来,风起于陇西,直到大唐。公元年6月,李世民遣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率军击之,慕容伏允携众远遁。唐军追至青海湖后班师。

大唐的风,也能吹生牧草。当年11月,吐谷浑再次寇扰凉州,文治武功的“天可汗”以李靖、侯君集、李道宗、李大亮、李道彦等人为将,和归唐的突厥军队同时出兵,意欲让吐谷浑感受到大唐的天威浩荡。其结果是,吐谷浑名王在曼都山被斩杀、慕容伏允的心膂之臣慕容孝隽被俘获、吐谷浑军队在牛心堆、赤水源被击败,仅李靖一军,就收杂畜20余万,而慕容伏允自缢而死,其子慕容伏顺率全国归附于唐。

▲侯君集画像

自此,吐谷浑正式成为唐朝属国,“天可汗”的威名再次被刷新。

而慕容氏的奋斗史,实则是吐谷浑写入中华文明的血泪史,那雪地上的月光,深秋里的牧草,都是最真实的见证。至于这历史究竟有多灿烂或者有多凄惨,我们不妨读读王昌龄的《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像

渐行渐远,慕容氏写进中华文明

慕容氏的努力奋斗,让吐谷浑渐渐繁荣,且渐行渐远。

在公元五世纪至七世纪初,吐谷浑所据的青海地区,事实上成了中西交通的中心之一,联系着中国与漠北、西域、西藏高原、印度等地的交往。特别是在北方因战乱、分裂使河西走廊道路受阻的情况下,穿越吐谷浑的交通线担当着重要角色,可以说,它延续着丝绸之路的命脉。

▲吐谷浑地理位置

有交通,就有往来,有往来,就有融入。吐谷浑融入中华文明的关键处,主要有四个:一是高宗龙朔三年,由慕容诺曷钵(对,就是慕容智他爹)率部迁入凉州;二是咸亨三年,慕容诺曷钵(又是慕容智他爹)率部迁青海后复迁入灵州(今宁夏灵武);三是圣历二年,慕容论弓仁等部迁入灵州;四是慕容宣超率吐谷浑人回迁青海后复迁入河西各州。

这个过程中,内迁的吐谷浑移民人数在十万上下。

安史之乱后,河西和灵州一带的吐谷浑人一部分加入唐军,一部分因吐蕃的进逼向东迁入盐(今陕西定边)、庆(今甘肃庆阳)和夏州朔方县(今陕西靖边东)等地。

▲甘肃庆阳

至此,陕、甘、宁都吃上了吐谷浑的烤羊腿,那么现在,你对56个民族是一家这句话是否有新的认识?若认识还不够,请继续往下看。

《新唐书·李匡威传》中有句话说“(赫连)铎本吐谷浑部酋也,开成中,其父率种人三千帐自归,守云州(今山西大同市)十五年……”那么数学题来了,一家人在大同住上15年能造出多少人?若是三千帐呢?

再后来,赫连铎又逃到幽州(今北京、河北部分地区),其部族分散在蔚州(今山西灵丘)。而到了北宋,公元年,宋军又将应(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朔州)等州境内的吐谷浑部族迁到河东和京西(今河南西部)。

由此看来,京、冀、晋、豫也吃上了吐谷浑烤羊腿……

我相信,看了祁连山的“大可汗陵”后,你一定不会以为慕容氏只会烤羊腿,是的,吐谷浑自有其很高的文明程度,虽然他们早期信奉的是萨满教,可也努力学习外来文化,慕容夸吕可汗就曾遣使至梁,求取《涅盘经》《般若》《金光明讲疏》等佛经,成为青藏高原上最早接受佛教文化的部族。

▲唐人写经之《大涅槃经》

再说说吐谷浑的王城,名叫“伏俟城”,位于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青海湖边),分内外两城,内城东西长米,南北宽米。城墙夯土筑,保存完好,年被列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伏俟城”遗址

从“悬泉置”到“王族墓葬群”,甘肃“大考”在路上

关于甘肃的“大考”,可以从年说起。

悬泉置遗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因出土的汉简上书“悬泉置”三字而定名,年至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面积多平方米,出土余枚汉简和件各类实物,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敦煌汉简

继敦煌汉悬泉置遗址()、礼县大堡子山遗址(6)、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6)、临潭磨沟齐家文化墓地(8)、敦煌旱峡玉矿遗址()后,此次“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的入选,是甘肃省第六次获得“大考”殊荣,该墓群的发现,让我们从丰富的实物中,真切地阅读了古代游牧民族融入中华文明的过程,不可谓不澎湃,不可谓不灿烂。

▲张家川马家塬墓地出土的战国铜错金嵌绿松石带钩

这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只是其中一场。我相信,慕容氏之后还有其他,甘肃“大考”在路上。

愿,大漠风尘里,文化自信,文明崛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