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棚局长”尚明楼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董娜
蹲点日记
4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细雨,让原本炎热的气温骤降到15度。8点20分,在青科大淄博基地的工棚里,已经在工地转完一圈的尚明楼急匆匆赶回来。清瘦单薄的身影,坚毅果断的眼神,已经湿透的黑色运动鞋,只见他摘下安全帽,花白的头发已经湿漉漉,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
环顾室内,一张行军床、一件军大衣、一双长筒胶鞋、一箱方便面,格外显眼。显然,疫情防控期间尚明楼就把家安在这儿。“工棚局长”,所言不虚。
作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一级调研员,无论是超级台风、极寒天气,还是新冠疫情,“急难险重”的项目现场总会有他冲锋在前的身影;从征地拆迁、规划设计、工程招投标,再到市政配套工程施工,他解决问题的方案都堪称业内典范。一直以来,负责重大项目建设的尚明楼是整个团队的“主心骨”,带领大家把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了质量优良、美轮美奂的精品工程。
尚明楼近影
“哪像局长,简直就是一名建筑工”
“没特殊情况,他就在工地上。”说起尚明楼的行踪,其一位同事快人快语。
这也难怪。从年起,在负责淄博新城区开发建设办公室日常工作、调度完成30多项重点工程的同时,他先后负责组织实施了淄博金融中心大厦、齐盛湖公园、淄博市文化中心、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淄博校区,这4项省市重大项目已相继投入使用,在建的青岛科技大学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也将在今年8月投入使用。
他心系工程、靠在工地、住在工棚,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染就了他典型的“工地色”,身边的同事笑称:“哪像局长,简直就是一名建筑工!”
“青科大这个项目不仅要按时交工,还要作为全市装配式建筑的示范工程,对淄博装配式建筑相关行业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说起项目,尚明楼精神明显一振,嗓音沙哑但语气坚定。
青岛科技大学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项目年7月中旬才开工,年8月必须交付,一年时间内建一所优质大学校园,困难不言而喻。
敢于承诺,底气何来?
因为尚明楼有过排除万难缔造“淄博速度”的经历,那次是43.7万平方米的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淄博校区的项目建设。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淄博校区项目年4月29日签约,要求年8月份一期就必须投入使用,年6月全面交付。一年一所大学投入使用,全国少有,难度巨大!
急重任务面前,尚明楼选择了担当。然而,等待建设团队的不仅是时间上的挑战,还有不可控因素的“刁难”。年8月刚开工,遇上“利奇马”台风;年春节后刚要复工,新冠肺炎肆虐而来。面对多道难坎,尚明楼带领大家挽起裤脚、戴上安全帽,住进工棚,在此后的多个日夜里开启了“昼夜奋战”模式,最终,项目如期交付,且捷报频传,获得了“教育部规划设计二等奖”、山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山东省优质结构奖,鲁班奖、优秀园林绿化工程大金奖申报工作也已全面启动。
完美复制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淄博校区攻坚克难的成功经验,青科大淄博基地项目仅用天,便完成了主体结构施工。
年3月22日,现场研究施工方案
“打心眼里佩服,他是有办法的能人”
“尚局长干工程,是胸有成竹,真有办法,咱打心眼里佩服,他是有办法的能人。”山东金城建设有限公司项目三公司经理李明说起尚明楼,眼睛一下亮起来。
作为参建过多项省市重大工程的项目经理,李明对尚明楼的全局掌控能力很是佩服。“他太有先见之明了,半年内可能遇到的困难,他都能考虑到,二三十支队伍交叉施工,工期急,但只要按他计划来,从来没乱过。一些暂时看着没用的工作,到了后面就成了提前安排的先手”。
当然,对于一位把家安在工地里的“工棚”局长来说,只有自身的工作激情远远不够,他要激发起团队的热情,点燃一团火,照亮工地星空!
“刚开始跟着尚局长干那会儿,一听他要开会,心里就发怵。”山东奥荣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现场总监伊茂军说起尚明楼的现场管理,还是心有余悸。“尚局长就是一个‘细节控’,工程进度、细节问题他又明白、要求又高,布置任务又准又快,刚开始真的是跟不上他的节奏、适应不了他的要求。”
“大家都是特级、一级企业,宁肯按10倍交罚款,谁也不愿意丢那个人,只能在质量、安全、进度以及环保各个方面硬碰硬。”李明指的两月一评的工地评优制度,第一名奖励项目经理个人,最后一名罚单位、通报到主管领导。试想,在这样一群“工程铁军”面前,谁能示弱呢?只能是飚起劲来,比进度,比质量,比拼搏,比奉献。
年3月,因疫情原因封控,“当时工地上有多名工人,尚局长坚决要求工人封在原地,不能把防疫责任推给村里。医院、隔离点,别处工人在村里出不来,咱这工地上前后调动多人各处援建,成了生力军。”
“我26,他58,看见他,我心里就有底”
在别人眼里,尚明楼似乎就像长在工地上、高速旋转的陀螺,不是在与管理人员讨论方案,就是在与部门人员协调对接问题,不是现场巡查,就是在安排任务……
冒雪深入现场
合作时间久了,参建各方也摸到了规律,越是恶劣天气,你一定要靠在工地,因为那时的尚明楼,肯定就在工地。“那年冬天,地面积了一层薄冰,尚局长心里有事、脚底下就急了点,‘咣当’一下,结结实实就摔地上了。他倒是立即爬起来,也安慰咱,可咱心里不是个滋味。他都这么拼,咱不拼上,对不起自己的岗位和良心。”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环境配套处处长任青,一个说话利索的汉子,语气忽然压抑了许多,眼里写满了心疼。
同甘共苦的经历就是指引前进的号召,这位肤色黝黑的“工棚”局长以身示范,击响了每个工地参建者心中的冲锋号。
今年3月份,新冠肺炎疫情反弹,医院建设的关键时刻,尚明楼再次被抽调担任工地总指挥。58岁的尚明楼每天十七八个小时不停工作,为了鼓劲,他几乎全是在“喊”,电话不断,第一天下来,嗓子就哑了。
从青科大工地上紧急参与援建的中建八局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技术总工张铁耀回忆说:“我基本凌晨3点休息,但每次休息前都能看到他在现场忙。现场分7个区,我负责6个区的装饰工程,转到哪个区都能看到他。我26,他58,看见他,我心里就有底!”
年7月,深夜研究施工方案
从业37年,从书生白面到皮肤黝黑,从青丝浓厚到两鬓斑白,从县重点到市重点再到省重点,陪伴他的是建不完的楼房、住不完的工棚。尚明楼,以“楼”为名,他似乎注定是为“楼”而生。
记者手记:4月20日上午,记者跟随尚明楼再次来到了青科大淄博基地施工现场。他指着在建的工程如数家珍,“这是实训楼,计划建成全国最先进的实训基地,能够整套模拟化工企业实操程序,和淄博优势产业高度契合,山东化工研究院已经决定到这边入驻;那边是体育场和学生公寓,公寓的墙面颜色我们根据年轻人喜好进行了反复修改;除了山水树泉和谐相融,挑檐高低不一的椭圆形玻璃建筑兼具了设计感与功能性……”话语间,一所现代化气息浓郁、基础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大学校园跃然而出。陆陆续续采访的日子里,这位“工棚”局长一说起工程总是激情满满,看着拔地而起的建筑,像是看着自己的孩子,目光澄澈而坚定。因为事务缠身,在接受采访时尚明楼不停地接电话、回信息,让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他的忙——24小时为工作待命,或许他早都习惯了。在这座城市,总有那么一些充满温度的人,他们毫不懈怠的坚守在岗位上,拼尽全力,努力让城市变得更好,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你我,看到时代的光影,感受到生命的热度。
原标题:《蹲点日记|“工棚局长”尚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