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
新华网11月27日电题:甘肃礼县:特色“甘味”持续发力助力全面脱贫
新华网李楠
11月21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最后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至此,甘肃75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困扰陇原大地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此次摘帽退出的8个深度贫困县分别是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临夏县,陇南市宕昌县、西和县、礼县,定西市岷县、通渭县,庆阳市镇原县。
其中,拥有“秦皇祖邑·三国胜地”美誉的甘肃礼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先秦文化与中华原生文明的摇篮,黄河仰韶文化与长江巴蜀文化的交汇点。
礼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秦巴山片区集中连片特困县、甘肃省深度贫困县,年底,该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5万户15.41万人,贫困发生率32.32%。
想方设法扶贫,真心实意济困。年,中央确定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定点帮扶礼县,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中央明确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继续定点帮扶礼县。近日,新华网跟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前方礼县进行实地走访,一起来看礼县如何大力扶持支柱产业,进一步实现全面脱贫。
扶持电商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礼县地处西汉水上游浅山河谷地带,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土地肥沃、光照充沛、水源充足,昼夜温差大。
礼县作为苹果生产重点县和国家级苹果原产地保护示范区,目前已形成沿西汉水上游两岸及其支流60公里的苹果产业带,总面积达60万亩,礼县苹果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深受国内外市场和广大消费者欢迎,通过跨境电商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走进礼县永兴镇捷地村的礼当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礼当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库房的墙壁上高高悬挂着“质量就是生命,客户就是上帝”的红色条幅,条幅下面是礼当家的员工,正有条不紊地根据流水线的速度配合完成苹果分选线的工作。
作为礼当家创始人赵映激动说:“今年礼当家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帮扶下,新引进了甘肃省第一条全球先进的绿萌‘呵福’式智能苹果分选线,分选线设备通过电子称重、图像识别、红外光谱分析等科技手段处理,对果品着色、形状、大小、瑕疵等外在品质进行筛选分级。”
据了解,智能苹果分选线可以对果品的成熟度、糖酸度、褐变、霉心等内部品质进行科学精准检测。赵映认为:“智能选果线启动和使用标志着礼县苹果产业现代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在外打工13年后,返回家乡创立了礼当家,在照顾家人的同时,还能为礼县的苹果产业发展出一份力。”作为返乡创业青年的赵映感触颇深。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扶贫干部、礼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建勇,是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礼县的第34位挂职干部。他表示,为了更好的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增收且不返贫,礼当家与18户贫困户达成长期收购协议,在高于市场价0.2元/斤的基础上采购苹果26万斤,户均增收元。截至目前,礼当家和3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成购销协议,供应端合作企业60余家,年采购苹果多万斤,累计销售万元。
据了解,礼县制定电商发展扶持激励政策,实施培训千名电商和培育千家网店的“双千工程”,创新代销帮扶、代购帮扶、产业帮扶、就业帮扶、股金帮扶、信息帮扶“六位一体”电商扶贫模式。
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协调下,礼县苹果也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与此同时还建成“礼县农业标准服务平台”,推动国家苹果全程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让更多的百姓受益。
数据统计显示,礼县全县累计实现电商交易额24.1亿元(线上交易9亿元),今年电商销售总额3.64亿元,其中线上交易1.47亿元,直接带动贫困户户人。
创新发展机制培育壮大大黄产业
作为国家级大黄生态原产地保护示范区和出口大黄质量安全示范区,礼县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非常适宜中药材生长,当地有中药材科种,种植面积达12万亩,礼县大黄属于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芪、党参、当归等道地药材品质上乘,市场销量好。
在位于海拔米左右的礼县洮坪镇大山村的刘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三三两两的妇女们,正席地而坐,拿刀将刚挖出来的新鲜大黄进行削皮的工作。
“每天务工费元,每户贫困户年务工收入到1元。”礼县洮坪镇大山村的刘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大山村副书记刘马武对新华网说。
刘马武介绍,大山村有贫困63户,按照贫困户发展产业意愿,有20户在刘马专业合作进行入股,共入股20万元,由合作社发展中药材产业,每年按8%进行分红,每户每年分红元,吸纳不能外出的贫困户就近在合作社进行务工。
据了解,今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年定点扶贫工作计划》,明确了18项主要任务、条具体落实措施,对礼县在帮扶力度上给予更大倾斜支持,举全局、全系统之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综合运用资金帮扶、产业帮扶、智力帮扶、消费帮扶、党建帮扶、就业帮扶等多种形式,全力支持礼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支持协调下,年被列为第十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国家大黄良种繁育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承担单位。合作社每年签订收购订单种植亩、协议收购多公斤。”刘建勇说,对有意愿种植的农户提供技术、签订收购协议鼓励发展中药材产业,合作社和农户签订保护收购协议,以高于市场价格5%的价格进行收购,一定程度上激励了贫困户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内生动力。
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核心动力,刘建勇说:“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直属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派出专家组,帮助礼县制定从大黄的育种、种植、加工、流通全链条的技术要求,实现对各个环节的标准化管理,确保药材道地性。”
此外,刘建勇表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还协助国药集团下属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建设礼县大黄产业园,该项目集种苗培育、生产加工、交易市场、大健康产品研发于一体。目前一期工程已封顶即将竣工。项目全部运营后将实现年产值1.1亿元,带动全县11个乡镇多个村庄15万群众稳定增收。
“苦瘠不再,新程已启。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推动新业态在贫困山乡涌现。因为有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全产业链的帮扶,礼县大黄产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强。”礼县大黄研究院负责人韩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大黄由原来每亩产公斤到现在每亩产公斤。预计到年,全县的产值也将由现在的1.8亿元增加到6亿元。
据了解,今年以来,礼县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推进挂牌督战,聚焦未脱贫的43个贫困村、1.21万贫困人口,实行“一村一方案、一事一专班”,相关政府部门表示,礼县将全面补齐短板弱项,巩固提升脱贫成果,通过大力发展当地优势产业,带动经济飞速发展。
责任编辑:张欣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