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党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拟人童话中的拟人句是拟人句吗回应ldq [复制链接]

1#

拟人童话中的拟人句是拟人句吗?课上老师说不是,群友多说是。为什么这是个问题,应该怎样回答。一,修辞传统使然现代语言学在我国引进得较晚。国学小学及文章学研究传统强调语文学或语言文字学(philology)。但是,这些也是微观宏观语言学(micro/macrolinguistics)的研究范畴。其实,西方也是一样,修辞学、写作学、风格学在篇章层次上也多有交叉。出现了外语教学事业以后,还有二语习得上的写作研究。拟人化好多门类都研究,当然概念隐喻理论出现后,这个学科也研究。语言学上叫衔接与连贯cohesion/coherence的,修辞学/写作学上的逻辑语篇顺序(logicalorderoftext)也研究。有一次,*国文教授在台上介绍自己说:“我是搞衔接的。”回想起,以前随作为医生的夫人去参加一个会,一位名医生也介绍自己说,“我是研究衔接的”(就是在生产时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通常胎头以半俯屈状态进入骨盆入口,以枕额径衔接。)我“哲学”大脑不禁又在进行哲学归纳了:怎么越是高手,越是简单呢?大繁至简啊!既然在多个传统学科里都接触同样问题,传统学科也挣扎着出新,以示区别。首先,要区别鲜喻与死喻。原则上,拟人与比喻是相似的语言现象。如,拟人隐喻“人类命运共同体”。由于时间关系,下面我把月前一篇拙文讨论“概念隐喻”“修辞隐喻”“鲜喻”“死喻”的几个段落放在下面,它们实际上也适合讨论拟人的新鲜与不新鲜。我这不是跑题,也让读者认识到,修辞学家讲究主动语言修辞或叫积极修辞的目的与心理驱动,进而理解那位老师的观点,在拟人写作手法下到拟人作品中再找拟人修辞手法,无论从动机上,还是从效果上都不新鲜:

如果以前读过下面旧论的,可以直接跳到阅读本文第二部分。“概念隐喻包括修辞隐喻,但大部分不等于修辞隐喻。两者的区别是:1.概念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处于心理层面,是认知学家对语言基本属性(intrinsicproperty)的判断。概念隐喻的使用是潜意识无意识的。而修辞隐喻是有意为之的。用大文科的流行词说,叫前者具有不可规避性(inevitable),后者具有选择性(optional)2.目的不同,概念隐喻是语言及其习得与使用之必备,重在概念,不重在比喻,重在理解(inevitableprocessofhumanthought),不重在修饰语言(pleasinglinguisticornamentorclarifyingideasvividly)。修辞隐喻是为了把话说好,加强效果之文艺性目的。概念隐喻人人可为,修辞隐喻高手(talented)为之。3.概念隐喻无论新旧,语言之七成均可呈现。而成功的修辞隐喻少见,且讲究三原则:一是本体喻体分属两类截然不同的事物,二,一般只有一个相似点,三,讲究鲜喻freshmetaphor,排斥死喻deadmetaphor.于是,“他长的像穆铁柱”,就不是比喻,“他长得像电线杆子”,才是。前者违背了修辞比喻的异类、相似点等原则。同理,“他俩长得像双胞胎似的”和“他俩长得像两粒豌豆”,区别也是一样。概念隐喻除了根本谈不上新旧外,也可包括没有相似点的隐喻。如,“吃火锅”,“你的大肠(爆炒大肠)来了”,“红领巾来了”,这些依赖的是临近相关联想的转喻也是概念隐喻。甚至束定芳等学者主张把概念隐喻都归到概念转喻里,因为相似性属于特点临近性。4.内部结构与分类研究不一样。认知语义学认为,人类语言如果没有隐喻特质,人们就很难理解交流抽象事物。哲学家多认为,哲学主要通过语言来研究,甚至也研究语言。LakoffJohnson采用了源域(sourcedomain)和目标域(targetdomain)来表示两个领域的互动关系,并将这种具有方向性的互动称为映射(mapping)。Kovecses指出,认知视角下的隐喻,映射的源域或目标域只要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多种符号资源系统中实现,那么这种隐喻就可以被视为多模态隐喻。可见,多模态隐喻用的是认知隐喻或概念隐喻的概念。修辞隐喻一般有本体喻体都出现的暗喻,分出了有比喻词的明喻,本体不出现的借喻,甚至也有人搞出个奇喻,如,“他跑的比刀还快。”所以说,上面的例子是修辞的明喻,比喻词是带比较字样的较喻。群友用概念隐喻解释不如用修辞隐喻解释更精准,更符合交际目的。如此一来,多模态隐喻从概念隐喻出发后,难以凸显鲜活隐喻与认知上的固化“死喻”的区别,弊端可见。如以上我评价的论文。如果,in,Hewasoutofsight都是实体容器隐喻,如果office,Thenewyearis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