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党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舌尖上的觉醒年代原来这部剧里还藏着那
TUhjnbcbe - 2023/7/12 1:43:00
北京湿疹医院医师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8814865.html

暑假,相信很多孩子在家里看起了《觉醒年代》。

一部主旋律的*史剧《觉醒年代》,怎么就成了老师、家长一致推荐给暑假娃的文史必刷剧?

是因为它一把押中了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思*立意深,家国格局大吗?

是因为它只讲了短短6年的故事,就把历史书上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建立这几个大重点,用一根神奇的线给串联起来,让历史老师都大呼“觉醒了”?

是因为它把鲁迅这个中学生最害怕的“语文教材承包户”,以一种鲜活真实的方式展示出来,原来他的冷僻和*舌都是源于这样一个时代,让语文老师都感叹“太生动”了?

是的,是的,这是一部放心推给孩子看的好剧,在思*、历史、语文、文化、情怀上都值得细细体会。

还有令人无法拒绝的,就是那一道道蕴含着浓郁地方文化的特色美食,让人在令人心焦的历史狂潮下,忽然间拂起一丝令人垂涎的风,让人神往。

一、最是惹味故乡情——荷叶*牛蹄(徽菜)。

陈独秀流亡日本多年,终得回国。

此时的他,心情异常复杂:国家苦难,民智未启,个人理想无法实现,他正希望通过创办一本名叫《新青年》的杂志来开化大众思想,摸索出一条可行的救国之路。

在这种情形下,同为安徽老乡的汪孟邹邀请一众好友为他接风,准备了一桌地道的徽菜宴席,以解乡愁,以抒胸愤。

其中的重头硬菜便是安徽绩溪的名菜——荷叶*牛蹄。

这道菜要选用绩溪特有的小*牛,还必须是三岁半的小牛蹄子,经过秘制后用荷叶包裹蒸熟,味美色香。

这*牛蹄味甘性凉,营养丰富,而荷叶清热解暑。食材精细,烹制复杂,可谓是徽菜中的极品。

这一桌徽菜里,还有绩溪特色大杂烩一品锅(也就是如今我们熟悉的胡适一品锅)。

其实,这一顿接风宴吃安徽菜,不仅因为陈独秀是安徽安庆人,还有一个原因:徽菜在当时的上海,已经是一个重要的流行宴客菜。

在《上海春秋》里,民国有个记者曹聚仁就写道:“独霸上海吃食业的,既不是北方馆子,也不是苏锡馆子,更不是四川馆子,而是徽州馆子”。

为什么呢?因为徽商在民国早期的商业地位。

安徽与上海地理相接,大量的徽商活跃在上海商界。

他们卖松江的棉布、卖海外贸易的茶叶,卖江浙造船业所需的木材。

同时,还活跃着大量籍贯安徽的文化名人,比如:胡适、陈独秀、汪孟邹等。

所以,徽菜成了民国时华东地区一个重要的美食选择。

二、老饕们的宴客讲究——北京东兴楼(鲁菜)。

《觉醒年代》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讲新文化运动,科学民主派与保守保皇派多次针尖对麦芒的思想交锋。

自然,这两个阵营里的人物也是水火不相容的。

可是,居然有一处神奇的剧情:

新文化的先锋人物要向保皇派“拜师求教”!

北大解雇了不合格的英籍外教,英国*府要借机制造外交争端,施压北洋*府。北大校长蔡元培为了能在外交辩论中胜诉,指点胡适等人去争取辜鸿铭的支持。

这位学贯中西的大师,却是传统十足的保皇派,历来看胡适不顺眼,批他是“崇洋媚外”、“数典忘祖”之徒。

但为了北大,为了蔡公(蔡元培),虽保皇但也爱国的辜鸿铭,答应全力支持。

只不过,他要把这场拜师宴的派头摆得架势十足:“饭庄子和酒水菜单得我自己挑。”

门外,辜家的*包车大白天也要点着灯,车夫精心的把车灯擦得锃亮,显得十分尽职。

门里,辜鸿铭抽着水烟,身后站着两个长辫子的仆人,熟练地按礼数分配好座次,吩咐酒楼起热菜,便向各位介绍起了东兴楼:

“说起这美食啊,北京城首推的就是八大楼。而这八大楼里,东兴楼拔头份。”

“东兴楼属于山东的胶东菜系,等一会儿你会吃到他们的名菜,芙蓉鸡片、烩乌鱼蛋、葱烧海参、酱爆鸡丁、炸鸭胗等等等等。”

介绍完了,辜鸿铭还不忘揶揄一句刚留洋归国的胡适:“胡博士是第一次来吧,听着新鲜?”

胡适只得略显尴尬地回答:“今天跟辜教授一起,我真是开了眼了。”

说实话,辜鸿铭对“吃”的讲究,我是很认可的。

他讲究吃的档次。

辜鸿铭是个保皇派,多和满清贵族来往,对旧式文化无比推崇。那么,宫廷菜、满清菜、北京菜等多种高档菜式,在食材、烹制、装饰上都是特别的讲究,他自然很懂什么菜上档次,能体现出他独道的饮食追求。

他讲究吃的味道。

清末“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开始出现了很多八旗子弟与山东人联营的满汉饭庄,地处王府井、前门等闹市,环境典雅,菜品多以喜用海鲜食材的山东菜为主。

比如著名的“八大楼”,东兴楼(萃华楼)、泰丰楼、致美楼、鸿兴楼、正阳楼、新丰楼、安福楼和春华楼。

他讲究吃的礼仪。

不得不说,在中国,吃饭就是一门重要的学问。

而传统餐饮文化就能教会我们很多。

从如何点菜,如何上菜,如何安排席位,如何敬酒,如何寒暄,如何招呼客人,辜鸿铭这一场拜师宴下来,既回击了胡适,又照顾了陈独秀的面子,更给了蔡元培人情,做得滴水不漏。

而且,这位“辜宝宝”身上流露出的那股子天然的文化自信,也叫人觉得喜欢。

三、雅俗通吃的众选首品——铜锅涮羊肉(京菜)。

在剧中,能把文人雅士、普罗大众做到上下通吃的,自然要属出场最多的北京名菜——铜锅涮羊肉。

自认为很懂吃的陈独秀,也在这道菜的地道吃法上,上演了一场啪啪打脸的戏。

他和汪孟邹去了一家车夫聚集的涮羊肉馆吃饭,边吃边介绍:“老北京涮肉,调料最是讲究,芝麻酱、酱豆腐、韭菜花、葱花,必不可少的,还有香菜和辣椒油。“

边说边给安徽人汪孟邹演示如何拌开。

“涮也有讲究,毛肚不能离开筷子,涮七八下就够了,要不就老了,肉也要几片几片下……”

哪知,隔壁拼桌的车夫听了他这一通吃法的解释,是一脸懵逼。转头把肉全扒拉下锅,酱料乱倒一气,呼啦几口全吃完,末了还抹盘子吃得精光。

这一顿“不讲究”的吃法,既让陈独秀目瞪口呆,也让汪孟邹忍俊不禁地怼他,看看你们这些个酸文人。

索性陈独秀也把隔板撤了,学起车夫来,把涮羊肉全数夹到盘子里,呼啦几下全吃完,还含糊不清地说:“我是刚刚跟劳苦大众学的方法,特痛快。赶紧吃,吃完拉活去。快动筷动筷!”

确实,在天寒地冻的北京,用传统的大铜锅,架上木炭,涮上美味的手切羊肉卷,不失为营养丰富的御寒大菜。

它既可以是调料细腻讲究的斯文吃法,也可以是肉、汤、酱一通捞的豪放吃法。

而且把隔板一撤,就是一家人。一起围炉吃火锅,果然是社交属性最强的饮食形式。

四、文人家国情怀的催化剂——绍兴花雕酒。

《觉醒年代》的视觉设计都很棒,都十分契合剧情。

可最富于东方美学的那一幕,大家都一致公认:是陈独秀与钱玄同、刘半农在陶然亭那段雪中相逢。

大雪纷飞,红梅怒放,天南地北相慕已久的三人,鞠躬互致问候,吟诗,畅谈,悠悠的琴声,浪漫知音,魏晋风雅。

这陶然共醉的唯美诗意,便是由一壶烫好的绍兴花雕,在冰天雪地中带出友情相知的温度。

在五四运动后的冬天,与陈独秀出奔前,钱玄同以体温焐热的那碗烫着同一味故人情,“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等我一下,我去拿酒——酒,花雕酒!你喝过的那种!”

家乡的上好*酒,温热醇香,既升温了他们的战斗友谊,也滚烫了他们对国家苦难的深深担忧,所有的意难平,和着酒与泪,一齐痛饮。

钱玄同是浙江吴兴人(今天的湖州),用家乡的陈酿来招待好友,最好不过了。

早在宋代,酒乡绍兴家家都有酿酒的习惯。

每当一户人家生了女孩,在满月之际,便把酿得最好的*酒,灌装在陶制的坛内,经密封后,埋入地下储藏。待女儿成长出嫁时,再从地下取出埋藏的陈年酒,请当地民间艺人在酒坛外刷上大红、大绿等颜色,写上一个大大的“喜”字,作为迎亲婚嫁的礼品,人们称其为“女儿酒坛”。

这一习俗代代相传,成为绍兴一带婚嫁喜庆中不可缺少的民俗风俗。

清代时画花酒坛名为花雕,绍兴花雕便以其酒坛外面的五彩雕塑而得名。

五、民国茶点界的绝绝子——嘉湖细点。

《觉醒年代》中除了出现各具地方特色的大餐之外,还有不少特色满满的零嘴、小吃、点心,让我们体会到天南海北的饮食差异。

比如:

李大钊先生是河北人,妻子赵纫兰常备的是面条,她去给北大师生送吃的,竹篮里装的是北方火烧;

而陈独秀的太太高君曼,总爱给孩子蒸各种好吃的包子;

鲁迅写《狂人日记》,地上放着三个碟子,有烟头,茴香豆,还有辣椒。

而毛泽东在湖南,自然是和大家一起吃香辣的辣椒。

而在当时的民国,最为讲究的点心,应该要数辜鸿铭去拜访蔡元培时,特意拎的那两盒点心——嘉湖细点。

前面说过,辜鸿铭是一个很懂礼数、很讲礼数的老派,他有求于蔡元培,希望继续留在北大任教,但又不好意思说得太直白。

于是,专程送了两盒精致的茶点给蔡元培。而这嘉湖细点是当时北京很流行的茶点,走的是江浙一带精致高档的路线,而蔡元培正是浙江人。

蔡元培一看,就知道辜鸿铭在礼品上动了心思,必是有事相求。何况,两盒点心也不至于让北大校长心有负担,于是欣然收下。

嘉湖细点,为什么能够成为当时“礼轻情义重”的体面之选呢?

它有悠久历史。

它是嘉兴、湖州等地民间传统“茶食”,从明代流传至今。在同治《湖州府志·物产下》就有记载:“或粉或面,和糖制成糕饼,形色名目不一,用以佐茶,故统名茶食,亦曰茶点。他处贩鬻,称嘉湖细点。”

它有丰富的品类选择。

嘉湖细点是一个大的统称,它有几个大类:

粽子——

“嘉湖细点”中现存最古老的点心,糯而不糊、肥而不腻、肉嫩味香、咸甜适中的粽子,不但是“嘉湖细点”的典范,也成了中国美食的经典。它是“嘉湖细点”中当之无愧的翘楚,比如著名的五芳斋粽子。

糕类——

“嘉湖细点”的糕是中国黏食的典范,桂花猪油糖糕,印板糖糕,年糕,松糕、定胜糕、桔红糕、肉松糕等,其中松糕、定胜糕还是婚嫁侨迁、造桥筑房时表达庆贺的食物。

我曾在杭州吃过一次定胜糕,馅料丰富,做工精细,让不爱吃甜食的我都忍不住买了两盒回去做手信。

团类——

“嘉湖细点”中团子大都与节令有关,比如清明时节的青团,立夏之日的麦芽塌饼,元宵时节的汤团(特别是鲜肉汤圆,和北方的甜味汤圆很不一样)。

包括近现代以来,西塘八珍糕、乌镇姑嫂饼、盐官大麻饼、王江泾栗酥等都是承接“嘉湖细点”传统制法的名点。

它用料、工艺、口感都十分讲究。

嘉湖细点做工精细、口感特佳,故冠以“细点”美称。

它并不是让你吃饱,它的主要作用还是在于解馋,细点吃多了,就把人的嘴养刁了,往后再出门吃点心,不够精美的不吃,不入味的不吃,太油腻的不吃。所以,嘉湖的细点是越做越美观,越做越精致。

就拿定胜糕来说,工序虽然看似简单,但要求却极为严苛。糯米粉和粳米粉的配比要精确到四比一,加多少白砂糖搅拌,放多少水都要“精打细算”。

周作人在《南北的点心》一文中提到“点心铺招牌上有常用的两句话,我想借来用在这里,似乎也还适当,北方可以称为“官礼茶食”,南方则是“嘉湖细点”。”

什么地方的人爱吃什么,什么阶层的人会吃什么,什么场合下该吃什么,什么美酒、甜食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

一部讲历史的《觉醒年代》,透过一道道民国时期的美食,也给我们好好讲了一下优秀的中华饮食文化。

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舌尖上的觉醒年代原来这部剧里还藏着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