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平!伟平!那边有一位过敏性休克的患者,针打不上,你快帮帮忙!”
医院,正洗手准备下班的王伟平看着这位“刹车”似的站住并侧转身向她急匆匆喊话的二值医生,后退一步,循着他右手所指的方向,眼神锐利如剑般的王伟平看到一位女患者在过道的病床上不停的在颤抖。
先观察一下
作为职业本能反应,看到病情危重的患者,就像收到命令的士兵一样,王伟平回头迅速冲干净手上的洗手液泡沫,抓了两张擦手纸,快步向患者走去。
赶到患者床前,王伟平没有急于打针,而是近距离快速仔细的观察患者。患者很年轻,闭着眼睛半靠在病床上,大汗淋漓,浸湿的发丝搭在前额,面色略显苍白,面部肌肉很明显的在抽搐抖动,尤其是牙齿上下碰撞时发出的“哒哒哒”声,格外清亮,呼吸较为急促,全身有不同程度的颤抖,没有起皮疹等其他表现。
王伟平初步判断患者应是发热寒战或者出现了输液反应。
她让两位额头已经出汗,仍在紧张地扎止血带寻找血管的护士先停下来,取氧管给患者吸氧。
接着,王伟平做了一个让患者镇静不少的动作,她双手轻轻地拍搭在患者肩膀上,闭着眼睛的患者好像受到惊吓一样身体明显一颤,王伟平脸部贴近患者耳朵,温柔地说:“美女,没事没事,你放松,不要紧张,我们会尽力帮助你的。”
这句话就像一颗神奇的镇静药,瞬间让患者的颤动减轻不少。
王伟平扶患者躺平后,一边跟之前治疗的护士了解患者病情,一边轻轻地在患者手臂上扎止血带。找到一条不是很明显的血管,手指轻轻触摸后,王伟平拿起留置针迅速进针,回血非常明显。
成功的穿刺让旁边紧紧盯着的护士长出了一口气,患者紧绷的身体也一下放松了,已经听不见牙齿的碰撞声。
这位患者二十多岁,一个星期前做了清宫术,近两天一直持续低烧,到医院来就诊怀疑炎症感染,医生予头孢呋辛纳静脉滴注,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寒战等不适。由于体位有误且患者颤抖明显,治疗护士反复测量血压无果,且很少碰到这样的病情,结合患者表现,当班医护怀疑患者是过敏性休克。
这个怀疑性诊断让患者及在场的医护人员都非常紧张。
随着王伟平的成功穿刺及良好的心理疏导,患者颤抖较前明显缓解,大家这才明确患者应是发生了寒战。在患者腋下夹好体温计并继续说了几句安慰患者的话后,王伟平转身离开,不多时端来了一杯温热的水。
寻医相逢应不识,困解心慰泪如珠。年轻女患者在王伟平帮助下喝完第一口水后,已渐平静的她泪水哗地流了下来。
十分钟后,测得患者体温40.3℃,血压/68mmHG,二值医生对王伟平竖大拇指表示感谢。
第二天,当王伟平再次出现在病区时,对急诊科入口注视很久的这位年轻女患者激动地对王伟平招手,她忘不了昨天在她紧张和疼痛时睁开眼看到的那张脸,温柔,自信,让她内心安静、治愈。
把经验当成更高的责任,把爱和关心化成最温情的话语和眼神,让馈赠的情感没有距离、没有边界,如此,每一次平凡普通的习惯,都能让患者在不经意间感到幸福,得到治愈。
一张纸的问题
祖国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带着光荣的使命,年3月20日,受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医院*委委派,王伟平怀着对大美*的向往,前往医院执行为期三个月的援疆任务。
情深深,灰蒙蒙,天空浮尘首来迎。刚到喀什的王伟平很“幸运”地赶上了一年中最大的一场土雨,这种极具特色的欢迎方式让她好奇心得到满足的同时更加点燃了她的激情,她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能遇到、看到更多不一样的风景。
她进行援助的科室是医院急诊科,年开科,发展至今已成为南疆地区最大的医疗急救指挥中心,承担着整个南疆地区的急危重症救治工作。
从旁观者的角度走访调研,从建设者的角度思考发展,王伟平发现这里的风景果然不一般。
放下笔,看着近一个星期以来满满一张纸的“成果”——问题,王伟平首次觉得想要欣赏到好风景,除了站得高,还要付出努力把远方的风景建设好。
相对于急诊医疗工作发展,护理工作稍显滞后。年开科以来,只有一位广东男护士在这里进行过援助工作,他用同样的三个月时间为这里带来了广东护理制度、广东护理相关流程,建立了初步的护理工作框架。在急诊科工作的大多数是维族同胞,文化、语言的差异,即使已经过去五年,也没能让护理文化、思维、理念在喀什地区落地扎根。
立足于整体工作,王伟平还要兼顾刚开科的急诊重症二区工作,刚开始在这里工作的每一天都让她提心吊胆。
无规范查对,无消*防护,无急症识别意识……
路漫漫其修远兮,王伟平深感责任重大。满满一张纸的问题不得不让她卯足劲,有问题便解决问题。
第一次为小孩子打针,她发现家长既没有拿医嘱也没有凭证,只有一张写有张鑫(化名)之子的诊疗卡,电脑扫描后只能打印出执行单,没有医生签名,看不到相关病史及诊断,不清楚是否要皮试,不清楚给小孩的用药是否要减量。
等叫名字要执行时,跟着家长过来的有两个小男孩,家长说是这个孩子身体不舒服给这个孩子用药,王伟平发现被这里的护士做成习惯的事情她却做不下去,除了肉眼可见的风险,还有对生命的责任和敬畏。
没有执行这项操作,王伟平紧急将情况写成书面材料提交护理部,并在接下来的时间相继找了信息处、挂号处、收费处等相关部门,以医院经验为基础,结合医院实际,两个星期后解决了挂号问题、核对问题。
通过不断的协调、申请及努力,王伟平还发起了一些其它“小革命”:增加了10ml的生理盐水,避免在大瓶中反复抽吸造成交叉感染;增加ml的消*酒精,杜绝部分侵入性操作不消*,避免院外救护时无消*酒精;督促大家戴口罩,避免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的传染;引入三级护理查房,规范护理流程及操作。
“违规”指导抢救
“医生,护士,你们救救我父亲,他不知怎么的就晕倒了,一直躺着也不动。”
听着孩子的哭诉声,年轻医生下医嘱让王伟平给患者扎手指血糖先看看情况,可是看到躺在客厅里面色苍白、嘴唇紫绀的中年患者,王伟平没有立即执行医嘱,看到患者病容后,她觉得患者不是简单的晕倒。
她连忙跪下身触摸患者的颈动脉搏动、探查呼吸并呼叫患者,皆无果后,她知道最糟糕的情况发生了。
王伟平的一系列动作让年轻医生也意识到情况很危险,他也快速的跪下来为患者做意识呼吸判断及体格检查,年轻医生跟王伟平在检查过程中简单商量后,马上制定了抢救方案。
医生开始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王维平通过传呼让司机搬来除颤仪,让同来的护士为患者上移动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并准备相关抢救药物,随后她立即配合医生做胸外按压开放患者气道予辅助通气。
遗憾的是,近一小时的高质量心肺复苏后,患者仍无心跳呼吸。
很短的时间里,同样的抢救情况她已经遇到了好几起,就算她跪红膝盖,就算患者很年轻,就算患者家属抱着他们求他们,最后都没把患者从生死线上拉回来,让王伟平深受触动。
从年轻医生到护士,从患者到患者家属,医院到社会民众,他们对于休克等急症危症的知识及紧急处理技能了解掌握太少。
在随后的专科护士培训班上,通过正常授课及技能培训后,学员们离合格线还有较大距离,深入学员了解情况后,王伟平申请让培训会延长一个星期以加强急救技能培训。
王伟平说:“他们中工作七八年之久的护士都没近距离见过心肺复苏等急救项目,这么长时间的培训,我不能让他们没有收获就回去,也不能让他们把不好的知识和技能带回去再服务患者,在有限的条件下,要尽最大努力让他们做出改变,这样整个喀什地区的护理水平才能提高,患者和群众的健康才能得到最大保障。”
一个人强不是强,一群人强才是强,王伟平希望继续扩大影响,让更多的人在碰到急症、危症时有判断和紧急处理的能力。
漫天*沙已悄然消失,山花烂漫、歌声飞扬正当时。王伟平广开急救技能培训之路,让教育、警力队、志愿服务队、医疗齐参与,不到三个月时间,开展20余场培训,参训人数达人以上。
性若春水且刚毅,巾帼不乏英雄气。让王伟平印象深刻的,是“有国才有家,国好家才好”的民族情结,是把书本送到维族小朋友手中时他们炽热向往的眼神,是患者得到治愈后握手倾诉的开心,是在浮尘后经过努力见到不一样绝美风景的自豪。
在踏实匆忙中雕刻拓印护理印象,在等与不等之间感受生命的温度,把自己最美好的期待和汗水留在这里,让喀什地区的风景更美,再登高远望时,远处、眼前风景皆如初所盼,如初所愿。
转自: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