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中农产业的“破发”,需要乡村干部懂农业技术、晓农业、明状况、判方向。用志、智扶贫,才能从根本上帮助贫困群众彻底斩断穷根、摆脱贫困。
今年,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窑镇安乐村脱贫光荣户刘中寿家,黑山羊养殖数量已发展到了40余只。回想起刚被评为“建档立卡户”的时候,帮扶人送大米、棉被、食用油上门,旁边的邻居玩笑说,评上“建档立卡户”,可以晒着太阳逛大路,啥都不用干,饿了有人送米,冷了有人送被。“听到这些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贫困户’不是什么光荣的称呼。”刘中寿说道。
为了摘掉“贫困户”这顶帽子,镇村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来到了刘中寿家,通过详细谈发展、算收入,从思想上激发了他脱贫的信心和决心。“他家想从事养殖业。根据实际情况,也确实合适,我们干部要帮他把养殖业做起来,技术上、产业前景上都需要我们下功夫。”在镇村*策引导和帮扶责任人的带动下,刘中寿扩大了黑山羊养殖规模,到山上改扩建圈舍,多次到外参加养殖实用技术培训。“脱贫攻坚让我和乡亲们认识到扶贫不是发钱,脱贫不养懒汉,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对乡里以扶志扶智来扶贫的做法,刘中寿深有感触。
脱贫攻坚战中,隆阳区瓦窑白族彝族镇在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上下功夫,以*建带扶贫的模式,努力增强贫困群众自主脱贫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想要富,思想不扭转不行,生产技术不提高不行。”横山村支书王忠林这样想。人口仅有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达户人的横山村是一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横山村的*员干部充分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经过多方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年村里成立了“隆阳区横山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支部+合作社+*员”的模式发展泡核桃产业,引导和动员致富带头人、贫困户*员及贫困群众加入合作社,使横山村发展成种植核桃亩的产业大村。
在脱贫致富转轨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绝不盲目推进、一哄而上,横山村在充分调研、全面掌握情况下,对症施策,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乡村发展路子。这样的路子落地生根真正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空间,从而内化为全村发展新的动源。即便在核桃价格起伏的时候,村民们仍然对自己村的产业抱有信心。村民、村干部群策群力,在管护好原有泡核桃面积的前提下,采用“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方式,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核桃我们能种好,*参、白芨、木香我们也能种得好,横山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有奔头。”
“事靠人做,业由人兴。”扶智扶志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扶贫对象观念转变的过程,需要基层干部提高与百姓的“共情”能力。结合当地实际,意味着大量的走访调研,真正扑下身子,向百姓了解民情,向专家请教专业,向企业借鉴学习,只有带着问题上路、问路,才能真正理顺一个村、一个乡的发展思路,抓住发展要点,赋予地区发展的前瞻性。要赢得乡村振兴“一盘棋”的先手,首先就要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多面手”与行家里手。基层工作难开展,需要基层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保持俯身问路的谦虚谨慎。在十四五即将开启之年,瓦窑的土地上,主动作为,敢于作为的干部精神,推动着瓦窑乡村振兴战略处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美好景象。
(郭炜*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