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色的树叶散落田间,远远望去,恰似一幅美丽的油画,这是龙门镇东三十里铺村千亩梨园的初冬美景。田间地头,药农或忙着采挖*参、柴胡,或忙着犁地送肥为来年的春耕做准备,或忙着整理玉米秸秆做冬储饲料。家家院子里金*色的玉米棒子堆成了小山,成串的*参散发着浓郁的药香,*灿灿的软梨就等上市,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姚家河社建档立卡户姚映华的家里,他正忙着串新采挖的*参,聊起今年的收成,姚映华发自内心的喜悦写满脸庞。今年他家种了1亩地的西兰花,上半年的第一茬就卖了余元,下半年的第二茬又卖了元,一亩地两茬西兰花纯收入接近1万5千元,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今年居然变成了现实。
三十铺村有辣椒种植的传统,今年村上推广的辣椒新品种,产量比原来提高了15%左右,姚映华家种植的4亩多露天辣椒,今年卖了5万元,目前他家大棚里的辣椒和西兰花还在陆续出售,一座蔬菜大棚能实现收入1万5千元。“村上推广的两茬种植技术,在小麦收割后又种了一茬萝卜,也喜获丰收,再加上种植的药材,还没采挖的大葱,今年的收入能突破10万元。”姚映华掰着指头一笔一笔的算着收入账。他对村支书姚建龙说,“明年要继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采用村上推荐的优良品种,还要为其他村民育苗,带动大家一起致富。”
年,东三十里铺村实现了整村脱贫,如何让户建档立卡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是村“两委”最牵挂的事。立足村情谋发展,经过调研和讨论后,提出了“向土地要效益”的思路。要让土地产生可观的效益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为此,村里每次召开群众大会,必须讲种植结构调整。村支书姚建龙先后带领村民到峡口镇普济寺村参观学习高原夏菜种植技术,到康勤农业合作社学习马铃薯高垄种植技术,并邀请县里的农业专家在村里培训种植技术,与甘肃农业大学实用技术学院签订见习基地协议,指导村民强化梨园管理,评选“产业示范户”并给与表彰奖励……。组织引领,支部书记带着干、带着学,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路上,全村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熟能生巧,现在像姚映华一样的种植骨干在村里就有20多户。
该村何家堡社的建档立卡户李万*家现在也种起了蔬菜,今年光一座大棚就实现纯收入1万5千元,露天种植的1.5亩新品种辣椒收入元,种了8分地的柴胡还没有出售,仅在中间套种的西兰花,就卖了元,还有早熟马铃薯、小豌豆,算下来今年能实现纯收入6万多元。
按照以往的种植模式,洋芋采挖后土地就只能等来年再种了,今年低保户姚林响应*支部的号召,早熟洋芋采挖后种上了绿头萝卜,1亩2分地的萝卜居然能卖元,比本来种的早熟洋芋卖的钱还多,这意外的收入让姚林尝到了调整种植结构的甜头。
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实现了村民收益最大化。为了进一步激发村民们的种植积极性,村*支部还办起了“夜校”,让已经尝到甜头的姚映华、李万*现场说教,并组织村民们分批“充电学习”。
在“夜校”里学习的姚志国说,他家种的6亩马铃薯,由于品种老化、种子质量欠佳,加上采用平膜种植技术,产量低、绿皮薯多,难以卖个好价钱,每亩只卖了余元。种植的6亩玉米,收入还不到1万元。“现在看到了结构调整的好处,我也要跟上学习,明年有个好收入。”姚志国一边学一边说。
“通过这两年的结构调整,农户实实在在的收益让村*支部更加坚定了这个发展思路,村里上水提灌工程年内就交工了,以后的灌溉条件更好了,要充分利用好土地、区位、劳动力资源优势,发挥好*支部引领作用,持续发力,带动更多的群众走上小康之路。”姚建龙说。
龙门镇
张惠莉
编辑
马星
责编
赵建民杨阳
编审
谭明强
总编
边国鹏
临洮县融媒体中心所属“看临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