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钦范美侠
“姓名:洛桑他青,开封地区卫生学校医师八班学生,来自西藏少数民族地区,不懂汉语。若该生外出迷路,敬请社会各界革命群众将他送到学校,为盼。”
殷殷嘱托,承载着河南大学对一批又一批藏族学子的款款深情。
时光隧道穿越半个世纪,一张珍藏箱底的发*字条,从尘封已久的档案里浮现出来。粒粒笔迹,溢满暖暖真情,融汇切切关爱。
荏苒岁月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百年名校河南大学积极落实“全国支援西藏”基本方略,培养无数西藏学子建功家乡,大批毕业生踌躇满志上高原,服务藏区筑初心,担当使命赋雪域,唱响了无私奉献、砥砺奋进的壮美诗篇。
一
年7月,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布达拉宫广场考察时指出:“70年来,西藏各族群众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中国共产*做了该做的事情。”下一步怎么走?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只要跟中国共产*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心协力,加强民族团结,我们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中国共产*的大*方针。
旧西藏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文盲率高达95%以上。自年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帮助西藏加快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发展文化、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
教育援藏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大批教师进藏支教,打开西藏高质量发展之门。西藏班办班30多年来,累计为西藏培养了14.09万名各类专门人才,成为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
自年起,饱含周总理殷切关怀,西藏选送名赤脚医生和志愿从医人员到内地,培育一支永远带不走的医疗队。年,名藏族孩子豪情满怀地来到原开封地区卫生学校(年并入河南大学)。
一段弥足珍贵的岁月,留下灿烂辉煌的记忆。
这批年轻学子,一部分是赤脚医生,多数是贫下中农、翻身农奴出身,年龄最小的才15岁。他们学成返藏后,基本上分到了县以下医疗、防疫部门,成为西藏基层医疗事业的拓荒者。
改革开放后,*中央先后召开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西藏工作做出重大决策部署。*的十八大以来,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投入资金之巨、参与人员之多、覆盖领域之广,前所未有。因此,西藏迎来了历史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最大、农牧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
在年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委主席习近平对新时代的治藏方略,提出了“十个必须”,要求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河南大学积极主动落实中央、各省的援藏精神,不断发挥“智力援藏”优势,藏学研究蓬勃开展,硕果累累,流金泄银的“智力资源宝库”,助力美丽第三极跨越发展。
藏学研究的高歌猛进,让河南大学藏学研究所走进国人视野。年,河南大学申报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策、中国民族历史、国际民族问题硕士点成功获批,得到国家、教育部充分肯定和大力赞扬。
采访时,我看到藏学研究所同仁正焚膏继晷地准备论文《中国共产*散杂居民族理论与*策百年历程回顾与思考》,厚实的系统文本,荟萃灿亮明珠,准备提交中国民族理论*策年会交流。
数十项藏学研究课题,在河南大学民族研究所开花结果,先后入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民委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涉及西藏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藏学研究领域的满枝硕果,为西藏发展传经送宝,谱写了民族团结、繁花盛开的华彩篇章。
二
一组组黑白相间的老照片,定格了来自青藏高原的稚嫩笑脸。来自级藏族班学子的浓郁思念,依然萦绕在*河边的河南大学。
“这是玉珠,开心果;这是喜乐,有钻劲;这是欧珠罗布,一点就透;这是索旦次仁,特聪慧;这是卓玛,秀外慧中……”
80多岁的范秀云,时任河南大学级藏族班班主任、*支部书记,说起她的学生,依然满脸自豪、如数家珍。
“这帮孩子很优秀,填补了西藏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很多空白,有太多珍贵的回忆……”
视频画面里,头发花白的藏族班校友,用嘹亮的歌声,唱出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肺腑亲情:“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
带着满满的感动,我踩着朵朵祥云穿行世界屋脊,走近这群河南大学藏族班校友,倾听、寻觅那些沉浸在岁月深处的历历往事……
一条条洁白的哈达,带着温馨祝福的笑意,在锣鼓鞭炮声里,让风尘仆仆远来的藏族班学子们,心头涌起饱满的温暖。接手藏族班培养任务,38岁的范秀云忙成陀螺,牵紧了一双双嫩弱的手掌。
采访中,范秀云感慨地对我说:“这批学生娃,都不会说汉语,写汉字就更不用说了,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
一定要把藏族孩子培养成才。藏族班成为学校为藏区服务的亲情纽带。最精英的老师,最贴心的关怀,量身定做的教学课程,详尽周密的育人计划。他们成为老师的“宠儿”,被精心呵护,悉心培养。
不懂汉语,那就先从最基础的语文、数学学起。拼音识字,书声琅琅;加减乘除,落笔沙沙。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学。知识根基越筑越牢,一年后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医学理论课程丰富多彩,学科和门类涉猎广泛。临床、外科、内科、五官科、儿科、妇产科、中医科……各种医疗技术都要“摸”,一门门地讲授、复习、巩固。多一门知识,雄阔藏区里,就多了一副救死扶伤的铠甲。
课业辅导都是全天候的“保姆式”呵护。思想、学习、生活问题,都瞒不过老师的火眼金睛,主动关心询问,藏区的“星星火炬”,就要储满长久的正能量。精益求精地传道、授业,无微不至地解惑,雨润下的秧苗沙沙茁壮地成长。
全科培养是最好的途径,学生回到西藏,要娴熟地独当一面,就要学会十八般武艺。老师精彩绝伦的授课,耐心细致,图文并茂,万丈高楼扎根基;直观生动,多了循序渐进的耳濡目染。知识雨露的滋养,润物细无声。
原藏族班学生、后任西藏定日县卫生局局长的加布次仁回忆说,年唐山地震后,大量伤医院。老师、医生衣不卸甲,藏族班的同学也踊跃前来“助阵”,跟着老师超前上演“实践课”。
清创、打针、输液、换药、小伤口缝合……课本上干巴巴的知识,迅速在鲜活的救死扶伤中操作实践。有些笨手笨脚的人,在老师言传身教下,渐渐娴熟起来,麻利起来,实践能力飞速提升。
实习期间,手把手传帮带,成为老师的常规教学,跟班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操作能力。喜乐回忆说:“我在一年多实习当中,就睡在手术室门口,一床被子裹个枕头,一点不觉得苦。参加的手术多次,主刀多次,观摩手术多次。医院,痴迷玩命地学本事。”
当羽翼渐渐丰满的雄鹰,陆续回到群山呵护的农牧区后,牧民们终于盼来了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而汲取了丰富营养的藏族班学生,翩然骑马穿行在牧民中间,成为人民健康的守护人。
三
爱像一盏熠熠明灯,照亮奋进求学的长路。对于远离父母的他们,学校和老师成了其最温馨的港湾。
学生刚来,个个“黑不溜秋”,不会洗澡,洗头不习惯用热水;不会洗衣服,直接拿衣服在外面水龙头下冲水。老师们躬身示范,话语如春风,关怀备至,决不见半点歧视、责备,学生们很快就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那时,范秀云的孩子嗷嗷待哺,正需要照顾,可来了这么多远离父母的藏区孩子,她只能变成全天陪伴的全职老师,自己的孩子根本无暇顾及。学生们看到范老师,都会说:“妈妈来了!”
计划经济时代,一般干部的粮食定量才26斤。考虑到西藏班学生正在长身体,学校申请定量增加到40斤;考虑到藏族同胞吃牛羊肉的习惯,又申请增加了稀缺的肉食补贴,确保学生们吃得饱、穿得暖。
最令人操心的是学生的身体。采访中,级藏族班学生、后任西藏*协第11届委员会科教文卫专委副主任的喜乐介绍说:“因为环境气候的改变,我们班整体肺结核发病率比较高,原来西藏传染病接种率比较低,没有免疫力,冬季住院的学生多。我也得了肺结核、心肌炎,但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很快康复痊愈。”
当时病魔横扫,20多个学生陆续住院,医院、龙亭后传染病院、松木湾鼓楼区结核病院、开封市上火店街二院等。
老师穿梭在金乌与月兔的交织间,形影不离,贴身陪伴。病人吃饭乏味,买来当时稀缺的白糖、橘子、南瓜子、槟榔等;学生食欲不振,带他们吃开封地方特色小吃灌汤包、羊双肠;自己平时都舍不得吃的鸡蛋羹,此时也热乎乎地炖好,浇上小磨香油,冒着热气端来,一勺一勺喂服,一滴滴泪花扑簌簌掉进碗里。
藏族班学生、医院妇产科医生的曲妮,当时得了阑尾炎,在温暖和鼓励的重重包围里,坚强的小姑娘躺上手术台,从开始到最后,都没有喊一句疼。
她感慨万分地告诉我:“这么多老师都陪着我,坚毅关切的目光鼓舞我。我知道,这就是个小手术,医院、最好的医生。内心静如秋水,实在没啥可怕的。”
藏族班的扎西顿珠得了肝包囊肿,疼得翻床打滚,面*肌瘦,奄奄一息。老师专门带他到上海求医,专家确诊后,这种病在内地很罕见,医生没有治疗经验,一时间束手无策。
但人命关天,手术是和阎王博弈的唯一办法。学校邀请了校友、医院的权威专家主刀,多次会诊,拟定治疗方案,做了这台令人牵肠挂肚的手术,把扎西顿珠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康复痊愈后顺利毕业回藏。
藏族班学生、医院妇产科主任的卓玛清楚地记得,每到夏季,老师都会送来*河湾甘甜沙瓤的西瓜,学生风卷残云般大快朵颐,让老师看得舒心满怀。
剩下的瓜皮,老师悄悄地收集起来,在僻静处,把剩的心剥了,外面的皮削了,就吃皮瓤,让学生看得眼泪汪汪。卓玛哽咽地说:“看到这些很感慨,那时候老师们也很艰苦,没有菜吃,却想方设法帮助学生们。”
对藏族班的学生来说,飞得再高再远,学校是永远的“营养钵”。
毕业后返回高原,相隔万水千山,离开了熟悉的校园和朝夕相伴的老师,但不久,很多学生如喜乐、欧珠罗布、洛桑、达瓦次仁、次旺等,又陆续地返回母校“蓄能充电”,继续跟诊资深医生实践、提升。学校敞开温暖包容的怀抱,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便利。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老师的大爱无疆,感染着求知若渴的学生,也让他们穰穰满家的同时,收获了满满的大爱。
四
年5月后,世界屋脊的辽阔农牧区里,出现一群穿白大褂的翩然骑马者,翻过雪山,跨过草甸,背着十字药箱的青春面孔,用满腹才华和热血抱负,为藏区同胞救死扶伤。
藏族班同学纷纷主动请缨,不辜负*和*府的培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贡献青春,为西藏医疗事业吐露芳华,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别看女生次仁瘦小纤弱,向组织提出申请时言语铿锵。到天高路远的浪卡子县去,从山南到浪卡子,弯弯曲曲的山路,没有一滴水,没有一口吃的。她从天放曦光,踩着山巅和飞云,一直走到闪闪繁星眨眼。
辽阔的阿里,大步流星走来了强久仁青,科班出身的医学生年轻气盛,别无选择地挑大梁。这小伙嘴上没毛,稚气未脱,但人不简单,普外科、脑科、骨科的手术娴熟,输卵管结扎、剖腹产手术等妇产科手术也擅长。条件简陋,病魔却不等人,供电不稳,手电筒大步上前,成为手术最靠谱的“无影灯”。
30多年行医,0多台外科手术,拯救了多少鲜活的生命,挽救了多少幸福的家庭,送来了多少大病初愈的欢笑。妇孺皆知的全科手术大夫,老百姓提起强久仁青——“阿里一把刀”,手到病魔消!
措美县的山沟村落,飘忽经幡携手洁白雪莲花,呼啦啦地欢迎着巡诊的喜乐。一个翻身农奴的儿子,刚出生差点因体弱没命,感怀生命如此脆弱,让他学到了一身救死扶伤的本领,更是怀着对这片土地感恩的心,使出浑身解数祛病除魔。
酥油桶,横门板,毯子布,牧区手术室眨眼间搭建完工。群山巍峨,道阻且长,藏道更比蜀道艰,病人转运如登天。可人民生命至上,只能因陋就简,就地手术,开始敢者暴击病魔的使命。
胃痛狠狠地暴袭着措美县乃西乡二村村民阿旺多吉,他浑身蜷缩,脸色蜡*。喜乐冷静地检查,擒拿到胃癌元凶,情况危急,只有切除大部分胃才能保命。可病人血色素只有4克,低于做手术的教科书标准,风险可想而知。喜乐深知病人的痛楚,他决心要与胃癌斗上几回合。
生命托付之重,信心满满,操刀上阵,与死神一番天昏地暗的搏杀,取得了圆满成功,从病魔之手将病人硬生生抢了回来。喜乐因医术高超,成为自治区医学领域带头人,医院院长、医院院长、省卫生厅副厅长等职。
远山如黛,雪山纯净。历历往事萦绕在睿智仁者的脑海,精神矍铄的喜乐深有感慨地对我说:“感谢我们伟大的*。只有共产*的领导,才有我们的新中国;只有共产*的领导,才有新西藏;只有在共产*的领导下,西藏才能繁荣昌盛。”
索旦次仁所在的嘉黎县,山高路远,坡陡沟深,但他递交的申请报告意志坚决,“请组织派我去最艰苦的地方,我的岗位在基层!”他如愿以偿地来到偏远的同德区——极端困苦的环境,一无所有的困难情况,都被青春点亮。一朵盛开的白莲花,起早贪黑地行走在农牧民中间,成为茫茫戈壁的风景线。
在鸽群乡山沟沟,夜幕低垂,淫雨霏霏。突然,一匹快马如闪电飞驰,骑手十万火急地找到索旦次仁,3岁孩子其美多吉脑袋开花,被大种牛牛角刺透眼睛。索旦次仁二话没说,跟着拼命冲进雨幕夜色里,一路跌跌撞撞,迎着狂风暴雨,冲锋而来。
毡房里的其美多吉,已经血肉模糊,奄奄一息;惹祸的大种牛,躲在一边,垂头丧气。“快快快,立刻手术,救人要紧!”
病情急迫,危重状况,索旦次仁面对前所未见的情形,心里阵阵打鼓。可鲜活的生命,救死扶伤的天职,都让他来不及多想,唯有放开手脚,全力以赴搏一搏。
扎实的医术给足了底气,娴熟的技术拱卫着胆略。手术操作如行云流水:彻底清创,把硬脑膜缝起来,流出来的软组织,重叠缝几层,防脑浆外流。灵巧的手术钳扣紧裂开的骨头,他聚精会神,轻轻地,用绣花功夫拼在一起,终于严丝合缝。
酥油灯添了无数次,家属焦急等待,萦绕简陋的毡房。伤口缝好,常规止血,手术打结,索旦次仁一头栽倒,累瘫在地上,大口大口喘气,天昏地暗,浑身虚脱了一般。
这个重新被“复活”的孩子,如今健康茁壮,妻美子慧,五口之家幸福和乐。成群牦牛,源源财富,牧区致富带头人备受夸赞。其美多吉逢人就说:“索旦医生,扎西德勒,扎西德勒!”
索旦次仁后来任那曲卫生局局长,成为藏北高原医疗卫生事业的带头人、佼佼者。
常做“书虫”的欧珠罗布,登上曲松县白云缭绕、雪山吐银的山巅,母校老师的教导刻骨铭心,医学知识在空闲时间里潺潺流进心房,焚膏继晷地博采众名家之长。
高峰在长进中清晰,他听到了母校的召唤,医院接续“充电”两年,实践能力就在手术刀里游刃有余,外科手术不仅在曲松县,整个山南地区都名声在外。
学业积累愈高,厚积薄发的欧珠罗布,在高原衔来了同济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橄榄枝,年得到北京大学医学部的青睐,挂职锻炼。
年,大洋彼岸的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迎来了青藏高原的访问学者,神奇的高原医学让国际同行惊奇。
后来,欧珠罗布成长为自治区最高学府——西藏大学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组建了高原病医学研究中心,成为国家高原医学研究重要基地,破解了一系列的高原疾病密码。年,欧珠罗布受到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亲切接见。
欧珠罗布回忆起往事,深情地说:“因为我们来自西藏,受到当地*府和学校各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