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党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初心使命思与行89岁五星党员张明熙
TUhjnbcbe - 2024/3/6 18:19:00
彭洋医术怎么样 http://m.39.net/news/a_9241917.html

在赤水市旺隆镇红岩石斛科普示范园,遇上天气晴朗,时常能看见一位白发老人,他是赤水“金钗石斛种植第一人”、原旺隆镇红花村老支部书记——张明熙。
  从自家试种3亩地开始,张明熙扎根田间地头,35年如一日,孜孜以求寻找金石斛种植技术。而今,赤水市种植金钗石斛达8.3万亩,石斛成为赤水脱贫致富支柱产业。
  年,张明熙在旺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五弘扬五整治”活动中被表彰为首批致富领头雁。今年7月1日,89岁的张明熙被中共赤水市委评定表彰为“五星*员”。
  “金钗石斛种植第一人”
  赤水的金钗石斛产业故事,还得从35年前说起。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各级按照*中央的部署,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旺隆镇在传达会议精神时明确提出支部书记必须带头并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这让时任红花村*支部书记张明熙犯了难。
  红花村群众历来从事传统农业,土地贫瘠,广种薄收,温饱都没解决,要带领发展,谈何容易?
  自己在土地承包时为尽量照顾群众分到的是石旮旯地,能发展个什么呢?
  面对种种难题,张明熙好几天没有睡着觉。一次,他找老中医*银清看病,无意间看到老中医正给病人抓金钗石斛,张明熙立即想到自已家门前*桷树上有几蔸。当得知金钗石斛药用价值高时,他便与老中医谈起了生意。
  “你那个我是不收的,药效不好,石斛栽在木头上叫木斛,栽在石头上才叫石斛,木斛无功易得,石斛有效难寻”。张明熙谈到这里,嘴上不自觉咧出了笑容,面对老中医对自己泼了盆冷水,他赌气一定把栽在石头上的石斛卖给老中医。
  回家后,张明熙便开始在自家石旮旯地里“捣腾”,清除苦葛藤,探索石斛种法,每天早出晚归,天天“泡”石旮旯里。
  “他要干的事没人阻挡得了,总是信誓旦旦的说种植石斛的前景好,后来,受他的感染,我也就跟着他一起‘瞎忙’起来。”说到种石斛,此刻,坐在张明熙身旁的妻子*跃群忙着说。
  可石斛种植谈何容易,没有经验,张明熙选择“摸着石头过河”,尝试用牛粪固定、石头压石斛幼苗,但失败了。
  “既然要啃金钗石斛种植这个‘螃蟹’就必须成功。”面对艰难,张明熙不屈不挠,从那之后,他换了一个思维,“自己不懂那就请专家来指导”。
  那时,张明熙不停往返在赤水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现赤水市科技局)和石旮旯两地之间寻求帮助,在他的诚意下,县科委向省科委进行汇报,并组建石斛科研小组来到张明熙家,一起研究石斛种植。
  即使有了科研小组的援助,张明熙一刻也没有放松,不断尝试打窝种植法和低浓度水泥沙浆法固定金钗石斛苗。一次,在农网改造时,他看到“铆钉”固定电线,顿时谋生出用“铆钉”固定石斛苗的想法,从那之后,“钉钉子”的栽培方法被赤水百姓沿用至今。

已退职在家的张明熙,遇上天气晴朗,依然会深入田间地头管理石斛地、免费为群众提供技术支持。图为张明熙在赤水市旺隆镇红岩石斛科普示范园查看石斛。(袁远兵摄)让赤水丹霞石点石成金
  “一定要带领乡亲们发展产业”,这是组织交给张明熙的使命,看到石斛产业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张明熙一鼓作气“一定要让赤水的丹霞石都点石成金,盛开美丽的金钗石斛致富花”。
  为了扩大金钗石斛种植规模,张明熙忙上跑下组织*员和群众种植石斛,大家没苗种时,他就将自家基地的石斛分蔸,低价卖给种植户做种苗,渐渐地,张明熙家里的石斛地成为种植技术的培训场所。
  大家白天干活,晚上就到张明熙家里听石斛种植栽培课,听课的队伍越来越大,一些周边乡镇的种植户也跑来参加培训。
  “那时,由于技术有限,我时常会跑到市里邀请专家来基地授课,每天培训、做饭、下基地忙得停不下脚。”张明熙告诉记者,他带头号召10名种植户(6名*员)组建了旺隆镇石斛种植协会,专门指导石斛栽培,此外,每名成员还拿出10斤种苗免费送给贫困群众栽种。
  年,为了推进石斛产业的发展,张明熙不论是担任市*代表和人大代表,逢会必汇报金钗石斛种植的好处,逢人就算种植金钗石斛的收益账。
  在他的积极争取下,年,赤水市委把金钗石斛列为赤水后续支柱产业。年,赤水市获批建立“国家级石斛生产基地”,规划发展原生态石斛栽种面积公顷。
  年,外地老板廖晓康准备到赤水发展金钗石斛组培苗基地,张明熙听到这个消息,立即主动联系廖晓康到他的基地参观,主动提供自家的基地作石斛花人工授粉试验。
  “张支书拿出自己的地免费给我们做科研,就冲他栽种石斛的这股劲,当时,我就决定留下来发展。”廖晓康介绍说,年,他们在赤水成立了信天药业公司,在旺隆镇新春村建起90亩的组培苗基地,并派出三名专家长期住在张支书家负责石斛种子的培育工作。
  现在,张明熙建设的石斛基地已有户群众参与,规模达余亩。已退职在家的张明熙,遇上天气晴朗,依然会深入田间地头管理石斛地、免费为群众提供技术支持。

现在,张明熙建设的石斛基地已有户群众参与,规模达余亩。图为张明熙正在讲解石斛种植技术。(袁远兵摄)让石斛精神代代相传
  “现在,我的三个儿子都在种石斛,种植面积有多亩,我们的石斛还销往四川、安徽、广东等地呢!”张明熙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金钗石斛作为赤水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种植不占粮田熟土,都是荒山荒地,一年种植十五年以上持续采收,劳动强度不大,经济效益好。
  “石斛鲜条从过去1元/斤到现在30元/斤以上,遇上盛产期,每亩收入能达到1.2万元以上,最高时能达到1.8万元。”张明熙的儿子张云刚介绍说。
  金钗石斛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产业、朝阳产业。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大批年青人选择返乡家乡,种植石斛。
  年,红花村的村民袁图会以前在外务工,后在张老支书的引导下返乡创业发展石斛产业。现在,袁图会建起了种苗大棚80多个,野外栽种石斛余亩,从单纯种植发展到种植、加工、盆景栽培于一体,年收入就超过了万元。
  年,赤水市种植金钗石斛的农户有1.27万户4万余人,种植面积达8.3万亩,占全国金钗石斛种植面积90%以上。在红花村,返乡种植石斛的年轻群众有20余人。
  从石斛身上,红花村的村民们还提炼出了钉钉子、脚踏实地、自力更生的石斛精神,张明熙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连连称赞,这个接地气的精神,正是当地百姓苦干、实干的真实写照,他鼓励大家一定要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只有脚踏实地的干、下功夫去干,大家的日子才会越来越好,离脱贫致富的目标才会越来越近。”张明熙说。

周睿敏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刘骏娇

编辑刘添元

编审肖慧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心使命思与行89岁五星党员张明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