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邱暄美张燕茹杨唯伟
当归、黄芪、党参、柴胡、金樱子、草红花、羌活、甘西鼠尾草……走进陇西药圃园,各类中药材种子、标本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种质资源贮存保护、基因分析、种子测定、水分测定、基因测定、组培繁殖……在这里,人们探寻着中药材种质“密码”,做强中药材的“芯片”,为发展壮大甘肃中药材产业提供科技支撑。
陇西药圃园道地寻珍标本展览。(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燕茹摄)
成立于年的陇西药圃园,是陇西县为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打造的一家综合性的中药材“产、学、研”试验示范园。近年来,依托甘肃省中草药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进行了功能和作用的重新定位和提升,目前主要开展品种引进驯化、种质资源保护、科技孵化展示、科技成果转化、科普教育培训、标准化种植推广等工作。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截至目前,陇西药圃园种质资源库已保存中草药种子种质86种余份,采集野生资源标本余份;引进中药材个品种,驯化成功个品种,累计向全县范围内大面积推广栽培的中药材品种达40多个,调整了陇西中药材的种植结构,丰富了陇西县与周边县区中药材的种植品种。通过技术研发,带动全县实现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同时,总结、集成技术标准,制定24项地方标准,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陇西药圃园农艺师张金文向记者介绍。
“我们的工作主要是种子活力检测、中药材DNA提取、中药材标本制作。”正在种子测定实验室忙碌的陇西药圃园助理农艺师李光文向记者介绍,“通过植物激素沙藏处理等,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发芽率,通过DNA条形码技术进行中药材物种鉴定和基因序列识别,通过蜡叶、浸制、树脂三种标本制作法保存种质资源,为陇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种质基础。”
在做好中药材新品种引进和种质资源保存的同时,陇西药圃园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在中药材种植上采用新技术来提高药材品质,帮助农户提高生产效益。
“以往农户在种植中药材时参照其他大田作物种植,粗放式种植管理,影响品质和收益。”陇西药圃园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张玉云说,为加快全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推广,药圃园每年免费为农户进行技能培训和田间指导,从种子种苗的选育、种苗移栽、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菌肥的应用、绿色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全过程向农户传授先进、科学的种植理念,通过推广标准化、精细化种植,地膜穴播育苗技术、地膜露头栽培技术得到广泛运用。目前,全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面积36.5万亩,提升了药材品质,提高了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
为让农民掌握标准化适用种植技术,陇西县农技中心及药圃园除组织农民到园区、示范基地培训外,每年派出80多名农技人员深入乡镇村社、田间地头,手把手对农民进行现场指导教授,并针对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专题培训。同时,给农户发放明白纸、宣传手册、培训资料,通过农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