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党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秋冬防疫中医开方之医疗机构防护篇上
TUhjnbcbe - 2024/5/12 18:16:00
    

目前正值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广大市民需提高警惕,如何做好健康防护?一起来看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组织专家制定的“秋冬季节呼吸道传染病中医药预防方案(版)”!

预防攻略之医疗机构防护篇

秋冬季节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医疗机构门急诊及发热门诊病人增多,流动性增加,院内医护、门诊患者及陪护家属、院区住院患者等面临接触感染风险。在疾病流行期间必须加强院内防控、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医院内就诊环境井然有序,规范安全;做好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与其他就诊患者分流,降低交叉感染的机会。同时也可采取适当的中医药预防措施,减少疾病流行。根据医疗机构特点,建议措施如下:

防感凉茶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益气解毒方

药物组成:大青叶克、连翘克、金银花克、黄芪克、防风克、白术克、芦根克、生甘草克。

用法:加水20升,大锅煎煮,每次人份,每份毫升,根据门诊量及患者需求酌情增减。

适用人群:该方标本兼顾,来院就诊普通人群均可服用,尤其适用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密切接触、免疫力低下人群。

中药香囊悬挂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化浊辟秽方

药物组成:藿香、艾叶、石菖蒲、苍术、白芷、八角。

用法:上述药物等量研末,装入袋中,每袋10-30克,或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不同中药成分香囊。可将上述香囊悬挂于门诊诊室、预检台、门诊挂号处、药房取药处等人群密集地方,化浊避秽,预防流感。

中药熏蒸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化浊解毒方

药物组成:贯众50克、艾叶30克、苍术30克、藿香30克、薄荷15克。

用法:上述药物合用或单用,加水煎煮成毫升药液,置于超声雾化消毒器内,关闭门窗熏30分钟,1-2次/天。一般20-30平方放置一个超声雾化消毒器,熏蒸完毕后可开窗通风。

中药内服预防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益气扶正方

药物组成:黄芪12克、党参9克、防风9克、白术9克、紫苏叶9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每次毫升,每日2次,可连续服用3-5天,停药2-3天后视情况继续服用。

适用人群:普通人群,儿童、高龄老人、有慢性基础疾病等体弱易感冒人群。

清热解毒方

药物组成:大青叶15克、野菊花1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每次毫升,每日2次,可连续服用3-5天,停药2-3天后视情况继续服用。

适用人群:普通人群,与季节性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密切接触人群,以及慢性基础疾病患者。

疏风清热方

药物组成:桑叶9克、白茅根15克、金银花12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每次毫升,每日2次,可连续服用3-5天,可视具体情况继续服用。

适用人群:肺热患者,临床表现为面色偏红,口咽与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

温肺散寒方

药物组成:紫苏叶9克,生姜9克,红糖15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每次毫升,每日2次,可连续服用3-5天,可视具体情况继续服用。

适用人群:近期受凉、畏寒怕冷、鼻流清涕、手脚冰凉等为主。

健脾化湿方

药物组成:白术15克、佩兰12克、陈皮12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每次毫升,每日2次,可连续服用3-5天,可视具体情况继续服用。

适用人群:湿邪中阻患者,临床表现为面晦无光、常有腹胀、大便偏溏。

消食导滞方

药物组成:藿香6克、紫苏叶6克、银花10克、生山楂10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每次毫升,每日2次,3-5付为宜,

适应人群:易夹食夹滞儿童,平时容易“上火”、口气酸腐、大便臭秽或干燥。

中药内服干预需注意以下事项:

1.老人及儿童应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调整用量服用;

2.慢性疾病患者及孕产妇慎用;

3.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中药不宜长期服用,一般服用3-5天;

4.服用期间或服用后感觉不适者,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及时咨询医师;

5.对上述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6.不要轻信所谓的秘方、偏方和验方;

7.使用中药预防,应由中医师开具相应处方,不得自行判断、选择。

中医外治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穴位注射法

药物:喘可治针、黄芪针、斯奇康注射液等。

用法:患者可在医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注射针剂及注射穴位(一般选择双侧足三里、曲池)。

适用人群:高龄老人、有慢性基础疾病等体弱易感冒人群。

穴位贴敷法

药物组成:一般以温阳抗寒药物为主(具体用药参照各医疗机构协定处方)。

用法:敷贴药丸用胶贴固定治疗穴位,每次敷贴留置时间4-6小时,隔1-2天可敷贴一次,12-18次为一疗程。

适用人群:以虚寒证(肺虚、脾虚、肾虚)为主的慢性肺病,取穴按需选择(天突、大椎、膏肓、肺俞穴等)。

耳穴贴压

取穴:肺、脾、肾上腺、内分泌。

操作方法:75%酒精棉球消毒耳廓,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0.5厘米×0.5厘米大小)贴在耳穴上,用手指按压胶布,使耳穴部有明显胀、热、痛感。每日按压耳穴3-4次,每次按压3-5分钟,3天后更换,两耳交替贴压,每周2次,8次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休息1周,连续2个疗程。

科普来源: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

    

上观号作者:健康上海

1
查看完整版本: 秋冬防疫中医开方之医疗机构防护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