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我这个大学毕业的人,唐诗宋词背的不少,竟然一点没看过《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一次国学节目中,听到“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平平仄仄短短长长带着韵律感的语句,一幅幅画面扑面而来,我居然感动的想流泪,我为什么没有早点看到这些文字呢?我第一次感叹小时候读的书实在是太少了。
孩子在幼儿园,正是国学启蒙的好时候,于是我就把《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都买了过来。一开始分别先让她熟悉两本书上卷的第一篇,然后选择先读哪一本。
本来我认为两本书是差不多的,由于记忆模糊,以为《笠翁对韵》是早于《声律启蒙》,更适合孩子的启蒙,当孩子说要先学《笠翁对韵》时,我欣然同意。
但是我上网仔细查阅之后,却发现自己错了,很多人说《声律启蒙》要优于《笠翁对韵》。
1.《笠翁对韵》是照着《声律启蒙》仿写的。
《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进士车万育所著,而《笠翁对韵》是清朝康熙年间的戏曲家李渔所写。虽然是同时代的,但是《声律启蒙》是早于《笠翁对韵》的,李渔仿照《声律启蒙》写了旨在作诗的韵书,因其号笠翁,所以起名《笠翁对韵》。
普及一下,什么是进士:县级考试通过的是秀才,秀才参加省级考试,通过的是举人。举人参加全国考试,通过的是进士。进士考试第一名,才是状元。也就是说,进士是具备了考状元的资格。而李渔是戏曲家,虽然不能说明车万育才华一定比李渔高,至少从地位上看,进士更胜一筹。在古代,文凭还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2.《声律启蒙》更适合当时的孩子启蒙平水韵知识,而《笠翁对韵》相对来说更成人化一点。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分为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
《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全书也分为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和《声律启蒙》是差不多的,都很有节奏韵律感。
3.《笠翁对韵》的韵相对乱一些。
从音韵的角度来看:《声律启蒙》要优于《笠翁对韵》。《声律启蒙》每韵3段。《笠翁对韵》每韵2-4段不等,比较乱。
4.《笠翁对韵》里引用的典故比较多,如果小孩子学的话,难以理解不好记忆。声律启蒙有很多四六句,风格上比一致四七句的笠翁对韵要柔和优美一些。声律启蒙毕竟就是针对小孩子的启蒙比笠翁对韵更适合小孩子。
看完之后,我就纠结了,我想让孩子先学《声律启蒙》,在我几次劝告之后,孩子还是选择《笠翁对韵》。我想我不能逼迫她,逼迫只能适得其反。于是问为什么,她说《笠翁对韵》更简单易懂。
好吧,我同意,或许每个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后来我又去查阅一番,发现也有人认为《笠翁对韵》更好的。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徐健顺先生认为《声》优于《笠》,而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冯国超先生认为《笠》优于《声》。可见这真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我也就不纠结了。
其实两本书涉及的内容都非常丰富:天文地理、草木风景、鸟兽鱼虫、节令人事、神话典故、器物珍宝等等。书中语句有的是直接引用诗词文赋的原话,有的是化用句意,跟孩子一起读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借助一些书籍,充分理解句子的意思,讲给孩子,不能让孩子死记硬背。我选择的书籍上对有些词语有注释,还有的有关联的小故事,在讲的读的过程中有时候讲个小故事,小孩子更乐意听。
而且把笠翁对韵读一遍之后觉得很押韵,这一点来说给小孩读笠翁对韵是比较好的。小孩子喜欢朗朗上口的语句,读起来真的像唱歌。
那么我为什么要孩子国学启蒙?
说没有功利心是不可能的,众所周知,现在学生的语文成绩很大一部分是跟阅读挂钩的,阅读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而阅读难的地方是文言文阅读,让孩子从小接触国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见得多了很多词句就理解了,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当然,家长不能逼迫孩子死记硬背,我们的目的不是说孩子能记住多少,理解才是关键,如果能喜欢上更好。那么就跟随孩子熟读就好了,读完可以和孩子做游戏,比如“山花对什么”,让孩子说出来,也可以让孩子给你提问,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相信孩子更有学习的欲望和动力。
还没有加入国学启蒙的家长们,一起来和孩子熟读经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