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党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这首诗是伟人写的吗
TUhjnbcbe - 2024/6/7 20:57:00

年,是我参加教育工作的第二个年头。本人在读书时,就特别喜欢毛主席的诗词,毫不夸张地说,正式发表的主席诗词,我都会背诵,而且至今不忘。当时,在社会上流行一首诗,与主席的诗词风格截然不同,一反主席诗词大气磅礴乐观向上的气势,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凉。那就是当时没有正式发表,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毛主席写给周总理的绝笔诗,既然是写给周总理的,那么为什么至今也没有看到主席的手迹。我一直怀疑是在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下,有人假借主席的名义搞的恶作剧。最近,在网上发现一篇文章,就是对这首诗的大胆质疑,我们一起来看看彭老先生有理有据的分析。

当年忠贞为国酬,

何尝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透,

江山靠谁守?

业未竟,

身躯倦

鬓已秋。

你我之辈,

忍将夙愿

付与东流?

据说这首诗是毛主席于年写给周总理的“绝笔诗”。事实果真如此吗?

笔者认为,从诗词的意境、格调、韵律角度看,该词作难以与毛泽东诗词相提并论,其理由如下:

理由一,意境苍白、语言贫乏。毛泽东诗词(以下略称“毛诗”)以革命浪漫主义著称。诸如“雄关漫道真如铁”、“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等诗句,都能感受到激情澎湃、意境广远。

“忠贞为国酬”一句生硬堆砌,毫无意象营造,不是诗的语言。

“身躯倦,鬓已秋”之句则是老态龙钟,哪里有毛泽东历来气贯长虹之势;

“你我之辈”一句,语辞凡俗,纯属泛泛之谈,无诗境可言。

在“毛诗”中,也不乏浅白话语入诗,比如“要扫除一切害人虫”、“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都与全篇水乳交融而浑然天成;再如“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言有尽而意无穷。此为所传词作“忍将夙愿付与东流”无法相比的。

理由二,不合格律、味同嚼蜡。毛主席对诗词格律掌握熟稔、运用自如,在诗词中,即使用通俗语句,也会照顾到格律。比如“小小环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完全符合《满江红》的平仄要求。

而上述“诉衷情”中,“当年忠贞”四字是平声,“守”字是仄声,与《诉衷情》首句格律“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的要求相去甚远。第五、六句“平仄仄,仄平平(韵)”,被填入“业未竟,身躯倦”,成了“仄仄仄,平平仄”,“倦”字不是平声也不押韵。稍知声律的人不会如此填词。

理由三,仿作套用、格局低下。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明显有套用陆游的《诉衷情》词之嫌,陆游原词照录如下: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显而易见,陆游《诉衷情》词高度凝练、苍劲悲壮、风骨凛然,与流传的“词作”对比,一看便知高下!

关键是毛主席诗词学养深厚。他熟读唐诗宋词,在写作中,如果使用前人写过的词牌和诗意,必绽放新意而力胜古人。若说“当年忠贞为国酬”是毛泽东词作,确实是低估广大读者的辨识水平了。综上所述,笔者觉得有把握得出结论:该“诗作”不过是好事者拼凑而冒用伟人名义而已!

需要指出的是,假借伟人名义炮制“诗作”不仅极不严肃,而且是对伟人的大不敬;而某媒体平台还将该“诗作”编入《毛泽东诗词大全(首)》更是轻率之举,令人匪夷所思。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首诗是伟人写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