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群众为游客表演节目。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三晋儿女意气风发,三晋大地风生水起。在太行山上,左权以民歌为媒,唱出文化扶贫的时代新曲。年,首届“左权民歌汇”一举成名;年,“左权民歌汇”再上台阶,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民歌盛会。这一文化盛会不仅点燃了太行旅游板块的烽火,而且探索出了文旅深度融合引领转型发展的新路径。文化,为老区脱贫插上翅膀;民歌,唱得幸福落满坡。
层林尽染,太行如画,民歌嘹亮,山间回响。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已沿着宽直平整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踏着美妙动听的民歌声,开始畅游左权县的天然景观和红色文化景点……
“党中央,爱人民,精准扶贫得民心。脱贫不能停脚步,要向小康再前进……”这是10月29日记者走进左权听到的新民歌。新民歌,唱出了老区人民的心声,唱出了老区人民的新生活!
“左权民歌汇”给左权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脱贫攻坚迈大步,转型发展闯新路,老区建设上台阶,人民群众唱着民歌奔小康。乡亲们亲切地称“民歌汇”为“民心汇”。
歌起太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祖祖辈辈生活在“山窝子”的左权人民有传唱民歌的美好传统,村村唱民歌,人人唱民歌,著名音乐家田青称这里为“歌窝子”。如今,“山窝子”“歌窝子”正在变成“金窝子”“银窝子”。
“不紧不慢,一年收入6万。”泽城村女青年闫青说。去年,她从外地回乡投资办起了民宿,赶上了好时光,客人源源不断,比到外地打工一点也不差。
60岁的康世文和妻子正忙着整理自家的民宿,准备迎接新一批游客。康世文高兴地说:“凭着这座老院子,我们老两口招待游客,一年也挣不少钱,脱贫没问题,生活挺宽裕。”
两年来,泽城村办起37家特色民宿,被评为省级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今年6月,一批特殊的游客走进泽城村,他们是省城的画家。画家们吃住在农家,尽情创作,流连忘返。他们把泽城村确定为写生创作基地,以后每年都会来。泽城村党支部书记赵富生信心满满地说:“现在日可接待游客余人,预计年营业额余万元,每户每年纯收入约3万元,可带动贫困人口务工60余人,人均增收元以上。我们正在聘请专业设计公司打造民宿旅游一条街。未来的泽城村将以春季踏青观花、夏季避暑康养、秋季赏叶采摘、冬季踏雪赏歌为特色,做好乡村旅游这篇大文章。”
如今,像泽城村这样“发旅游财”的村越来越多了,全县的“太行人家”、民宿社区、农家乐等年接待游客约30万人次,吸纳人就近就业。
“连续两年成功举办的‘左权民歌汇’,激活左权的传统文化资源、生态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造福老百姓,这是省委的创举啊!”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馆长冯耀武说。今年国庆期间,每天来纪念馆参观的游客达千人,麻田村小饭店、小旅店、农家乐家家客满。
“民歌汇”比赛舞台设在莲花岩景区,景区成了旅游新热点。总经理王日红说:“去年的收入是前年的3.5倍。今年到现在的收入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下来估计是前年的4倍多。”
有人靠乡村旅游致富,有人靠旅游产品挣钱。
“小小布老虎,靠它能致富”。姜家庄村的贫困户高淑芳为方便两个孩子上学,进城租房居住,她和丈夫抱着试试的心态做起布老虎,没想到供不应求,制作布老虎成了她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她高兴地说:“挣钱和照顾孩子,两不误。”
在祥瑞面塑馆,几位妇女搓、捻、剪、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面塑便在她们的手中诞生了。店主王宏彦说,店里的8位大姐全是脱贫户,工资按件计发。现在产品不愁卖,每人每月至少也领0元。“传统手工艺产业投资小,工作时间灵活,非常适合妇女来做。”左权县扶贫办主任巨维荣说。在他的带领下,我们采访了竹青根雕室、恩山剪纸馆、将军虎民俗文化公司、泰山庙民间工艺合作社、保世彩塑等民间手工艺微型企业,家家都生意红火。巨维荣说,全县有传统手工艺微型企业50多家,帮助人实现稳定增收,年人均增收元到1万元。
年,左权县接待游客.83万人次、同比增长20.8%,旅游收入44.53亿元、同比增长19.9%。龙泉国家森林公园、莲花岩生态庄园、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等景点,游客接待量增长50%以上,仅龙泉公园就接待游客15万人次。剪纸、布老虎、香包等成为热销产品,非遗产品销量提高33%。
随着太行生态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左权县的发展将进入全新阶段:全县森林覆盖率每年继续以1个百分点递增;旅游综合收入、旅游业增加值每年增长15%和18%,带动全县贫困人口收入年均增长18%;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
文化扶贫,群众意气风发奔小康
太行山是英雄的山,开花调是人民的歌。“左权民歌汇”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群众参与其中,享受其中,坚定自信,鼓舞志气,进一步激发起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40多位当地民歌爱好者与专业演员同台演出,余名左权群众参与开幕式、闭幕式演出,余名青年志愿者参与活动……去年首届“民歌汇”落幕后,左权民间搞起了“民星擂台赛”,全县12万多群众踊跃参加选拔,每月以乡镇为单位举行一次对决赛,场场爆满,被群众称之为“永不落幕的民歌汇”。
“民歌汇”的盛况感染着左权人,鼓舞着左权人,激励着左权人,他们沉浸其中,收获了从未有过的自信——突堤村“凉粉姐”陈燕唱着民歌卖凉粉,后窑峪村“牛奶哥”岂东升唱着民歌卖牛奶,大节村“龙泉一剪”张志强唱着民歌现剪现卖剪纸,他们都成了勤劳致富的带头人。
“大大方方唱民歌,红红火火奔小康。”桐峪村残疾人王治文说。他们30个残疾人组织成立“王大狗吹唱团”,走村串户唱民歌,弘扬主旋律,歌唱新生活。乡亲们办喜事、搞庆典都愿意请他们去助兴。去年到现在,他们演出近场,收入50多万元。王治文说:“我们团里的青年申飞,吹拉弹唱样样拿手,不仅脱了贫,还出了名,盖起了新房,娶回了媳妇,父母高兴得不得了!”
唱着民歌走富路,多学知识奔小康。中店村农民赵明旺说:“文化知识不白学,最终都能变成钱。”他养猪多年,一直沿袭传统饲养方法,小打小闹,每年收入几千元。去年,他从中店村侯乃田农民文化大院找到有关书籍,认真学习,把猪舍进行了改造,用起了配合饲料,一年纯收入达元。像赵明旺这样爱学习文化知识的农民越来越多,村村寨寨冒出了一批农家书屋、农家大院。东沟村郝晓勇农民书屋藏有价值6万元的图书,每天向群众开放;西关村宋国华农民书屋,每年读者达1.1万余人;中店村侯乃田农民文化大院,拥有书籍万余册、报纸多份,成为全村人气最旺的大院。
“赶鸭子上架不行,鸭子要自己上架。”寒王乡里长村贫困户刘彦忠风趣地讲出了他的致富经。他学习了旱鸭养殖技术后,大胆尝试,一年收入6万元,一举脱贫。在他的影响下,里长村的贫困户纷纷走上旱鸭养殖脱贫致富之路。村委会主任宋向林介绍说,村里专门建起旱鸭养殖园区,18户贫困户和6名贫困人口参与养殖,今年,每个贫困户可分红元,每个务工贫困人员可收入6万元。
“过去种那么点玉茭,一年四季两季闲,口袋里面没有钱;现在搞蔬菜大棚,一年到头没有闲,家家户户有存款。”下庄村高晋华正在整理蔬菜大棚,“这季西红柿刚卖完,空下来的棚地正好种些芫荽,冬天卖得俏,又多份收入。忙是忙,收入增加了,达小康没问题。”清漳河沿岸像高晋华的农民很多,他们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种植习惯。该县蔬菜产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刘翁铭说,清漳河沿岸发展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种植设施蔬菜1.39万亩,年总产值达2.7亿元,带动种植户年人均增收0余元,设施农业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
除了学会种植设施蔬菜,左权农民也学会在山地上种植中药材了。洞子岩村一片长势良好的黄芩吸引人们的目光,这是村民姚文堂家的黄芩地。他说:“俺种了8亩,一亩能产1至斤,一亩能收入多元,一共能卖3万来块钱,比种玉茭强多了。”
中药材已经成为左权县一大脱贫产业,左权农民共种植紫苏、板蓝根、连翘、黄芩、黄芪、党参等有机中药材28万亩,中国国药、山西振东、北京同仁堂等省内外药企纷纷到左权同农民签订单,并资助建起4家加工企业。
左权这片土地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左权人民正在经历着脱胎换骨的蜕变。他们坚定信心,奋起直追,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开拓进取,绘就了一幅老区振兴的美好画卷。
年底,左权县累计减贫个村、人,贫困发生率由38.2%降至0.32%。年,左权县告别绝对贫困,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帽子!今年上半年,剩余的2个贫困村、个贫困人口,已全部达到了脱贫标准,全县人民正在全力以赴向小康目标迈进。
文旅融合,老区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深秋时节,左权大地色彩斑斓,景色宜人。在太行民俗风情文化园建设工地,工人正在紧张地整理绿化用地、筑挡土墙、挖掘道路地基土方;在武军山风景区开发工地,5台挖掘机正在整修上山道路;在合玉药膳养生园建设工地,工人正有序地安装采摘园水肥一体化设备,建泵房和水池;在芹泉东水村生态庄园建设工地,攀岩、徒步、水上乐园主体已初现雏形……
年,左权招商引资余亿元,与香港融线控股、景域(驴妈妈)集团、山西影视集团、山西国际能源、中青旅永晟(海南)文旅公司等16家企业签约,投资建设“百里画廊”旅游区、黄泽关火山溶洞、石灰窑大峡谷等文化旅游项目,目前9个已启动建设。在今年9月2日召开的“左权民歌汇”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上,集中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亿元。这些项目为左权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左权民歌汇’成功举办、太行山旅游板块启动和左权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建设,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实施,左权文旅融合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左权县文旅局局长何君兰说。“百里画廊”是左权生态文化旅游的亮点,通过建设“四好”农村路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把县内国省干道、县道、乡道、所有农村路连为一体,使处旅游景点串点成线,形成1个贯通全县所有乡镇的县域道路循环圈、2个串联全县6家3A级以上景区的旅游公路闭合圈。公路与山水相依相偎,形成春有百花飘香、夏有桃李争荣、秋有红叶遍野、冬有松柏傲立的美丽路景。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人流、物流、资金流,推动了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山门被打开,群众致富门路多起来。
“樱桃种了多少年,今年来了个大发展。”在麻田樱桃园上班的村民魏雪兰说。樱桃是麻田的特色产业。今年初,五月红生态旅游开发公司同村里合作共同投资万元,流转村民土地,发展樱桃产业。今年亩地收了1万多公斤大樱桃,3年后到了盛果期,总收入将超0万元。上口村也看到了樱桃产业的商机,用“公司村委会农户”的办法,流转土地亩建起樱桃园。
核桃产业焕发青春,成为农民的“致富果”。核桃是左权的传统特色产业,前几年由于销路不好,农民的积极性受挫。去年,县里为了鼓励农民发展核桃产业,给种植户上了“核桃保险”。今年,全县37万亩核桃销路顺畅,个村的个种植户,户均增收元。半坡村赵建林两口子种了5亩核桃树,一年收入过万元;旧寨村张鹏一家三口,种了40棵核桃树,一年收入也过万。
“植树造林也成了农民的增收产业。”正在“百里画廊”的“黄金谷”植树的绿水青山造林合作社理事长赵保铭说,“这景观是县政府租下的‘四荒地’,一共有亩,由27个造林合作社育苗、管护,栽了16万多棵小树,主要是金叶榆、金枝槐、金叶卫矛。27个造林合作社吸收了名脱贫村民,人均至少能增收元。”正在植树的村民侯献华说:“只要来参加劳动一个月,至少能挣0多。”
光伏发电让连壁村的荒山秃岭变成了金山银山。连壁村党支部书记郭应林指着一眼望不到边的蓝色光伏板自豪地说:“这一片荒山有亩,全部覆盖了光伏板,全村户人家都致富了,村集体每年也能收入30万元。连壁村从贫困村一下成了小康村。”
光伏发电是左权脱贫新产业。全县光伏装机容量达89.7兆瓦,户贫困户因此脱贫,个村实现了集体经济破零。
越来越多的人投资农村,农民的土地越来越“活”,荒山荒坡也成“活钱”了。黄家会村返乡创业能人张世存流转租赁村里农户的38亩荒地、村集体的亩荒坡荒沟,投资种植黄芩、连翘、防风、柴胡、紫苏等中药材,农民既可以打工挣钱,又可以收取租金,实现了“一地多赢”。
今年以来,全县共引进企业39个,激活农村集体耕地.7亩、林地亩、“四荒地”亩、荒山荒坡亩、建设用地.6亩、宅基地.9亩、经营性资产.16万元。累计产值1.5亿元,集体增收.3万元,农民增收.1万元。
在从未有过的浓烈氛围中,一批致富带头人正在成长。白堠村党支部书记张家声从中国农业大学一次性买断即冲即食小米粥专利技术,创办起太行明珠农业科技公司。该公司大量发展订单谷子,仅此一项,一年可为1.4万种植户亩均增收元,还解决了0多个农村劳动力就业。
鱻淼葡萄开发合作社董事长原红芳,流转撂荒地和弃耕地亩,长期用工人,人均薪酬1万余元,季节性临时用工0余人次,人均薪酬多元。由名脱贫村民组成的27个造林合作社植树16万多棵,每月人均收入0多元。
太行精神气贯长虹,太行儿女自强不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左权老区人民唱着民歌挖穷根,唱着民歌奔小康,唱着民歌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上。(
文字:苗武军杨文
图片:张文军赵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