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党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千年古镇展新颜于都县银坑镇推进乡村振
TUhjnbcbe - 2024/8/25 11:30:00
北京看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znlvye.com/
                            

9月26日,秋意渐浓,于都县银坑镇瓜果飘香、村容整洁,金黄的稻田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繁荣的商贸迸发出新的生机,乡村干部忙碌的身影穿梭在田间地头,成了该镇乡村振兴最动人的风景。

银坑镇位于于都县北部,自宋代设立圩场以来已有多年历史,是于都县域副中心城镇,也是于都北部片区的商贸、物流、经济、文化中心。“紧扣银坑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我们不断探索乡村现代化治理新模式,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工作,让百姓富起来,乡村美起来,基层活起来,让千年古镇焕发新的生机。”据该镇党委书记钟经良介绍,近年来,该镇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取得良好成效,相继被评为江西省生态镇、江西省卫生镇、赣州市文明村镇,同时被列为全省经济发达镇、全市新型城镇化示范镇。

产业兴百姓富起来

“以3万元免息贷款入股合作社参与肉牛养殖,可享受产业奖补1.9万元,每年有固定分红元;我帮合作社种植牧草1.2亩,每年收入约1.2万元;我在合作社务工收入1.5万元,我爱人在平安村蔬菜基地种植蔬菜,每年收入约1.2万元。”近日,记者走进银坑镇平安村左排组,脱贫户张声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自从加入平溪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他们通过多种方式参与产业发展,一家人一年收入超过6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张声荣一家的蜕变,得益于平安村肉牛等种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年,我们率先成立了平溪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由村干部示范带领农民开展肉牛养殖,同时全面加快平安年丰蔬菜基地建设,各项产业蓬勃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小滨介绍,近年来,凭借优越的自然和生态资源禀赋,该村以合作社为龙头,建立利益联动机制,带动农民发展蔬菜种植、肉牛肉鸡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不仅让大批贫困群众顺利脱贫致富,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该村上半年村集体收入突破10万元大关,达元。

平安村是省级“十三五”贫困村,年实现整村退出。平安村的发展模式,是银坑镇发展种养产业,做强村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全力推进经济发达镇建设的一个缩影。如今,除平安村外,香塘村的蔬菜种植、谢坑村的粮食加工、富竹村的油茶、洋迳村的乡村旅游等项目,正如火如荼推进,“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日益成型。

近年来,银坑镇采取“企业+合作社”模式,在全镇25个村成立产业合作社,按照“一村一品、村社合一、产业融合”的产业发展策略,全面推进肉鸡、肉牛养殖及蔬菜、水稻种植等产业。

在蔬菜种植方面,该镇坚持以培育基本菜农为核心、以干部示范为突破,走出了一条“公司+合作社+农户”培植小农户参与的蔬菜产业发展新路径,在香塘、谢坑等10个村新建亩大棚,同时新建亩露天种植基地,配套建设冷库7座、分拣中心2个。如今,该镇共培育了户基本菜农,建立了党员干部领种示范基地,银坑蔬菜产业园被评为市级蔬菜产业园,产业园已全部落实经营主体并种植蔬菜.76亩。

在粮食生产方面,在全力推进抛荒土地复耕,实现“铁牛进村”全覆盖基础上,引进全县规模最大的粮食烘干服务中心,补齐粮食生产短板,为农民提供全链式全程服务。至目前,全镇25个村已购买中型拖拉机34台,手扶插秧机25台,种植早稻.1亩,复耕.49亩抛荒土地,村均可获得村集体农机服务收入7.08万元、抛荒土地经营收入18.86万元。

在肉鸡养殖方面,采取“公司+村集体+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坚持整镇推进,在全镇25个村建成6万平方米鸡棚,率先实现肉鸡养殖产业整镇全覆盖。年,全镇出栏肉鸡万羽,培植71户贫困户专业从事肉鸡养殖并实现效益万元,每村通过肉鸡养殖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5万元,预计年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5.6万元。同时,整合启动资金万元,规划在上排村集中建设占地3万平方米的高标准、集约化、规模化肉鸭养殖小区,参照肉鸡养殖模式,大力发展肉鸭养殖产业。

年,该镇25个村共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74万元,村均8.万元;年上半年,该镇全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良影响,逆势而上,25个村已实现村均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预计年底可实现村均集体经济收入21万元。

环境优乡村美起来

青山环抱下的村庄整洁有序,独具特色的客家民居错落有致,干净的水泥路两旁是绿油油的菜地和金灿灿的稻田,一阵阵爽朗的笑声打破了秋日的宁静——近日,记者走进银坑镇谢坑村,只见五六名妇女戴着手套、拿着工具,边说边笑清理着杂草碎石和垃圾。每到一户人家,她们便仔细检查房前屋后和室内的环境卫生情况,认真对每个家庭进行评分;到了孤寡老人的家,她们还动手帮忙打扫卫生。

这些妇女是该镇设立的妇女小组长,当天,她们正走村串户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评比。“现在大家的环境卫生意识都提高了,各家环境卫生搞得好不好,定期有人来打分,邻里之间都在暗暗较劲呢。”参与评分的谢坑村楠石小组妇女小组长张春燕告诉记者,这样的环境卫生评比,村里每个月都要开展三次。随着人居环境整治和评比的常态化进行,村民卫生意识日益提高,不仅家家户户整洁了许多,村里环境也变美了。

近年来,该镇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任务,与脱贫攻坚进行有机结合,探索了群防群治的“三五”工作机制。一方面,建立健全了“驻片领导包片,驻村干部、村书记、第一书记包村,帮扶干部、村两委干部包自然村组屋场”的网格化包干责任机制,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村级绩效考核和村组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在全镇开展整治提升活动,分村组建了公共区域整治、乱堆乱放清理、附属房牛栏厕所鸡舍建设三个整治小组和一支纠察队伍,充分发挥妇女小组长和公益性岗位作用,为全镇妇女小组长每月增加元工资。探索了奖补建设、集中建设的畜禽散养分类整治路径,探索了砂石砖块集中收购、分村建设建筑垃圾填埋场的乱堆乱放整治模式。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理事会作用,每年收取农户保洁费近万元,分户发放垃圾桶1.8万余个。积极发动群众捐资捐物,全镇通过理事会“点亮工程”捐建路灯余盏、修桥4座,改塘28口。

同时,实施了银坑镇污水处理中心、平安村人工湿地等项目,打造了平安、坪脑两个中心村,建设了大坪、大窝两个农村新型示范社区,探索出疏堵结合整治“两违”的新路径,走出了人居环境整治的银坑模式。

治理新基层活起来

有效的整治让银坑镇镇村面貌焕然一新。然而,圩镇以路代市、占道搭棚经营,场所简陋、管理粗放、整治复杂、环境脏乱等难点问题长期存在,依然让人头疼不已。为彻底解决圩镇整治难点问题,银坑镇党委政府主动作为、勇于探索,采取“政府主导、村集体土地入股、引入社会资本”的模式,引进江西中洋实业控股有限公司投资万元,打造全市首个乡镇三星级智慧农贸市场。

该镇将银坑村约25亩集体土地进行集中流转,由公司与村集体签订土地租赁协议,全额出资开展建设。建成后市场经营权归属于企业,市场建筑物所有权归村集体,探索实现了公司享有市场经营权、农户享有土地所有权、村享有农贸市场产权的“三权分置”经营模式。

“项目运行后,将彻底改变原来圩镇拥堵、杂乱、占道经营等现象,打造辐射于都县北部及周边各乡镇的农贸产品集散地。同时,实现企业、村集体经济和农户‘三方共赢’,探索了盘活村集体资产的新模式。”该镇副镇长蓝伟能告诉记者,目前,于北农贸市场建设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施工,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商铺承租率超90%,预计年底前投入运营。

盘活一个地块,带来圩镇现代化建设和管理的破冰,折射出的是银坑镇政府在乡村治理上的大胆创新和尝试。除了于北农贸市场,银坑镇在探索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道路上做出了不懈努力。

该镇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大力发挥各村党支部无职支委作用,积极从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等培育村干部,破解了基层党组织书记选人难问题。全面强化党小组建设,大力推行“一组两会三队”工作制度(党小组,理事会、监事会,党员志愿服务队、脱贫攻坚先锋队、政策宣讲队),探索了“五合一”模式(党小组、村民小组、理事会、妇女会、乡贤促进会集中办公),全面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作用发挥,提升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为激发基层活力,延伸管理触角,该镇积极引导在25个村建立村民自治理事会,全面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矛盾纠纷化解、征地拆迁等各项事业中去。通过理事会完善群众参与引导机制,持续整治互相攀比、天价彩礼等不良风气,倡导厚养薄葬,在全县率先启动并完成了冷水公墓山建设;通过理事会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实现“零非访”,连续三年被评为综治和谐平安建设先进单位;通过理事会全程参与,实现了岩前河“以河治河”、政府“零”投资的岩前河清淤疏浚新模式,探索出小流域综合治理新路径。

思路一变天地宽

千年古镇展新颜

金秋时节,银坑镇正迎来新的丰收

这是希望,更是责任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银坑续写新辉煌,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易志勇邱建财记者李美霞陈地长

原标题:《千年古镇展新颜——于都县银坑镇推进乡村振兴纪实》

1
查看完整版本: 千年古镇展新颜于都县银坑镇推进乡村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