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党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杭州余杭乡村振兴开新篇,迈向西部富美
TUhjnbcbe - 2024/8/29 16:35:00

田间稻谷黄,清水人家绕。初冬时节,走进杭州余杭的乡村田间,看到的是这样一幅清丽恬静的风景画。绿水青山间,一个又一个乡村奋力描绘美丽家园、美好生活的愿景,呈现出一派繁忙兴旺、生机勃勃的新景象。

余杭区径山镇航拍图。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8月,余杭区聚焦短板、破题突围,开启了“推进西部富美,实现共同富裕”新征程,实施西部富美“”三年行动。余杭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积极探索,制定西部片区产业发展规划,创新“1+5”山城协作机制,集合人才、项目、活动等优质资源向西部五镇倾斜,重点推进产业兴美、生态秀美、生活乐美、数字智美、精神和美五大专项行动,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典范、共同富裕示范窗口”。

兴产业生态担纲“唱主角”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在余杭区径山镇径山村,一条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即将“通达罗马”。

径山村位于余杭西郊,这里古木参天、修竹叠翠、泉水淙淙,森林覆盖率达96%以上,茶园数量超过亩。径山镇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挖掘乡村特色,擦亮了千年古刹“径山万寿禅寺”和“浙江省十大名茶”之一的径山茶两张金名片。

近两年,余杭区以径山茶为主导产业,依托34.5万亩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种茶、做茶、卖茶、讲茶”四篇文章,深入挖掘弘扬径山茶的历史文化,全面推动茶叶生态种植、精深加工、品牌营销、茶旅融合发展。年,径山茶品牌价值超过25亿元,产业园主导产业产值达47.91亿元,带动3.7万人增收致富。

径山茶园。余杭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在余杭区径山镇径山村,“茶二代”章红艳五年前放弃城里的工作,返乡创办了一家以传播茶文化为主题的民宿——五峰山房。民宿内设施完善,集休闲旅游和产业发展于一体,多平方米的茶空间可容纳50余人开展培训等活动。民宿外配有余亩的茶园,可供游客观赏及体验采茶、制茶、点茶等传统禅茶技艺。创业过程中,章红艳带领村民线上销售当地农产品和自家茶叶,还通过网课将径山的禅茶文化发扬光大。

念好土地经,促进乡村产业大发展,自然离不开科技和人才的加持。鸬鸟镇是浙江省“蜜梨之乡”,为促进鸬鸟镇蜜梨产业发展,余杭蜜梨“科技小院”依托共建单位力量,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团队,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吴良欢团队等专业人员入驻,为鸬鸟蜜梨“看诊把脉、对症下药”。“经过一年的初步实验结果,我们根据当地土壤情况配制出的肥料,能有效提升蜜梨产量10%至20%,糖度提高0.5度。”浙江大学博士、“科技小院”主要负责人付浩然说。

坐落于鸬鸟镇的浙江余杭蜜梨“科技小院”。余杭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据了解,余杭蜜梨“科技小院”发挥科技与产业结合的优势,围绕梨园土壤调查及肥力提升、梨树专用肥料及灌溉施肥技术研发、梨果营养生物强化等技术内容开展合作,探索“梨—羊—草”种养结合模式以及水肥一体化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应用后预计能使当地产业增收多万元。

从鸬鸟镇沿着北苕溪溯游而上,很快就进入了余杭区西北门户百丈镇。曾经的“毛竹之乡”在与浙江农林大学的专家指导下,利用林下空间发展中草药种植,实现了经济和生态价值的双丰收。

半山村村民余林水是百丈镇敢于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带头在自家林地上套种了50亩的黄精作为黄精种植示范基地。眼看着种植的黄精长势喜人,且今年的黄精价格日渐走高,余林水对于利用林下空间发展中草药种植的信心越来越足。

在百丈镇溪口村海拔余米的高山上,一个现代农业园区为青山又披上了一件“绿衣”,这里种植着能给当地带来约万元年经济收益的传统中草药三叶青。近年来,园区企业杭州三叶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实现了浙江三叶青的高效产出,解决了国内人工种植浙江三叶青存活率低、药用价值部分成果率极低的难题,并进行产业化人工种植。该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高标准种植基地正在向外拓展,“希望拓宽中药材销路,扩大种植规模,带动乡村老百姓共同富裕。”

践行“两山”转化,致力“西部富美”。当前,余杭区正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加快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文旅融合、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助力余杭西部成为乡村振兴样板。随着西部富美“”三年行动的有力推进,未来三年,余杭将新增50亿元投资,重点实施“绿色硅谷”、宣杭铁路观光绿铁、“G”创意经济绿廊、“一心五镇”智慧绿道、北湖草荡湿地“绿芯”、工业园区改造提升、未来乡村建设、百村百园百宿、教育医疗优享、“余悦”文化惠民等十大重点工程。

美环境抱团发展“一盘棋”

大美余杭,美在西部。余杭这些年来,通过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六大西进”和美丽乡村专项行动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余杭西部的村容村貌变化显著、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产业经济蓬勃发展。

黄湖镇青山村曾经是个落后的小山村,村民们靠山吃山,靠种植毛竹、水稻和苗木为生,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只剩老人和孩子留守在村庄。龙坞水库是青山村多人的饮用水源,却因村民长期使用化肥和除草剂,导致水中氮、磷、溶解氧等指标都超标,变成了劣五类水。

龙坞水库像一弯蓝色月牙,镶嵌在连绵的山谷与竹林之间。黄湖镇供图

年,龙坞水库迎来了“重生”的机遇。该水库被公益组织大自然保护协会定为小水源地保护项目。大自然保护协会工作者和青山村村干部一起,把村民手里多亩低丘缓坡的毛竹林地集中流转过来,停止使用农药、化肥,让地表植被充分休养生息。经过几年的治理,到了年,龙坞书库的水质已经提升到了国家一类水标准,成为杭州50公里范围内水质最好的水源地。

一汪碧水,吸引了一众新村民在此安家落户,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始在青山村落地。年,“融设计图书馆”从杭州市区五常大道搬进了东坞礼堂,30多位设计师入驻青山村,潜心研究中国传统手工艺和当代设计;专注于自然教育活动的青山自然学校在年6月正式开学;根据村中地形专门定制的麦芒泥地跑顺利落地……

随着新村民的到来,曾经偏远僻静的小山村,在传统产业与创意文化的碰撞下,诞生了更多可能,在这里能看到“未来乡村”的样子。那些靠山吃山的农民,也放下了手中的锄头和镰刀,打开了新的生活方式,拥有了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

年,青山村自然学校创始人邀请村民杨正钏参与制作各种木制设施与摆件。眼看着自己人到晚年还能发挥余热,杨正钏干脆在家开了个“老木匠”木工坊,向村民和游客展示传统木作工艺。国庆假期,木工坊开出的首节木工体验课就吸引了10多个亲子家庭参与。“木工坊很受大家欢迎,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最近我们家把楼上的客房和房屋外立面都重新装修了一遍,准备好好经营一下民宿生意。”对于未来的生活,杨正钏一家充满了信心。

年,青山村集体收入达66万余元,较上年增长50.25%;每年有超过3万人次游客来访,全村经营民宿农家乐的农户超50户;在新村民的引领下,20余名本地年轻村民相继回乡创业就业。此外,一批文旅企业、体育健身项目也正在着手规划建设。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余杭西部五镇,既有像青山村、径山村、小古城村这样通过环境整治、打造美丽乡村、充分挖掘本土特色产业,先一步富起来的乡村,也有还在努力追赶的“后进生”。

如何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今年5月,径山镇召开了“乡村新社区”建设大会,吹响建设共同富裕示范村的冲锋号角,通过村村合伙、村企携手、村民共建的共富行动,聚集起乡村共富“合伙人”,探索以“乡村新社区”建设推动共同富裕。

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人民网章勇涛摄

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原则,径山镇成立了共同富裕·径山乡村新社区、共同富裕·小古城乡村新社区、共同富裕·前溪乡村新社区3个运行专班,与周边村党组织结成“帮带共建”联盟,统筹推进以小古城村、径山村、前溪村为核心的“3×N”共同富裕建设行动,带动全域15个村(社区),探索“抱团连片发展”之路。

“发挥各个联盟村的优势,找准自己的定位,我们径山乡村新社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结合田园绿景、红色平山、山水四岭、古镇双溪、禅茶径山等特色来进行文旅融合。”径山村党总支书记俞荣华表示,这是他们几个联盟村“一把手”共同商讨出的发展计划,用一条径山绿道串联起径山花海、大径山旅游集散中心、山水见公园、小古城遗址展示馆等景观,形成大径山范围内的全域旅游格局,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径山镇共接待旅游总人次超39.7万,同比增长约46%;旅游总收入达万元,同比增长61.4%。

富百姓因地制宜“出妙招”

鸬鸟镇的山沟沟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也因此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业态。游客可以去山沟沟汤坑景区听潺潺水声、品竹酒香醇、看竹制长龙,可以在山沟沟茅塘景区体验网红7D玻璃桥、欣赏峡谷美景,也可以在竹林滑道、“穿越时光”……

“山沟沟”变“香饽饽”,如今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百姓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山沟沟村家民宿、农家乐经营得有声有色,今年春节期间,接待了超过10万游客参与当地的“山沟沟里过大年”活动。

眼看着村里的人气旺了起来,游客多了起来,村民施爱琴抓住机遇,将自家农家乐进行升级改造,打造成了集住宿、餐饮于一体的高端民宿“竹与墅”,同时经营起了自主品牌的伴手礼。“今年我们店的整体入住率约70%,节假日经常一房难求,工作日期间也会有城里的企业来这里远程办公。”施爱琴说。

“竹与墅”民宿。受访者供图

开发“卫星办公”旅游项目,盘活非假日经济。山沟沟村相关负责人认为,“卫星办公”模式在国外已有先例,余杭区西部五镇自然环境优美,离市区较近,但往往在节假日才迎来客流高峰,工作日期间游客较少,民宿入住率很低,具备了给城市企业开展“卫星办公”的条件。作为山沟沟村第一家试点民宿,目前竹与墅已经对接了3家杭州企业。“这些企业每次都会入住3天到一周时间,我们民宿能为他们提供的就是安静的办公环境和味道正宗的农家菜,让他们在这里放松身心,爱上这一片绿。”施爱琴笑着说。

地处余杭西北山区的百丈镇则另辟蹊径,引入公益组织和社会资源,以公益为主线,挖掘百丈特色资源,建立乡村公益共同体,打造百丈镇的公益品牌,一个品牌突出、活动丰富、社会效应明显的特色公益公社正在形成。

“一把刀,一片竹,加上自身的恒心和毅力,也能雕刻出灿烂的人生。”在百丈镇残疾人之家,坐在轮椅上的余杭区竹刻非遗传人方淼鑫像往常一样,又开始了他的竹刻技艺培训课程。跟着他学习竹刻技艺的村民也全部是残障人士。去年7月,方淼鑫受百丈镇政府邀请,成为残疾人之家的负责人。之后,他便开始开班收徒,让镇里的残障人士和他一样拥有一技之长,能够养家糊口,重拾生活的信心。

余杭区竹刻非遗传人方淼鑫正在介绍学员们的石画作品。人民网王萧萧摄

残疾人之家共展示了方淼鑫与学员们的上百件竹刻、石画、素描作品,成为了志愿者和游客们来到百丈镇必“打卡”的一站。方淼鑫说,周末一天能接待四五十位参观者,不少参观者都会通过购买工艺品的方式来献一份爱心。“作品售卖的全部收入都归这些学员所有,这样他们学习起来也更加有动力。”方淼鑫介绍,他还会承接一些镇上企业外包的手工活,比如安装圆珠笔、穿鞋带、为瑜伽垫贴标等,交给学员们来制作,既让他们消磨了时间,也能赚点零花钱。

残疾人之家只是百丈公益公社的一个缩影。去年起,浙江省最大的环保组织“绿色浙江”、儿童文学作家金旸创办的“鑫藏修公益书屋”、知名公益救援组织“浙江公羊救援总队战训基地”等各类公益组织纷纷落户百丈镇,公益成为该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百丈镇将这些公益组织串珠成线,针对性地开发特色公益参观游览线路。

年3月,百丈公益公社举办了为期8天的“人人3小时”公益文化节,开辟了生态环保、救援帮扶、乡村文化振兴3条不同的公益路线,总参与人数达人次,累积公益时长小时。

百丈镇正在用公益掀起一场特殊的社会治理变革,将公益强大的跨界力量,激发各种社会多元主体与百丈的现实连接,让镇内的乡风文明得到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得以加强,让镇外的市民能够在青山绿水间助力百丈富美。

生态优、产业强、百姓富、乡风美,如今的余杭西部五镇,已拥有了一片广阔的天地。有关负责人表示,乘着“西部富美”计划的东风,余杭以争先姿态推动乡村振兴再深入,在强村富民的过程中谱写高质量赶超发展的新篇章。三年后的余杭西部,必将是另一番“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全新景象。

1
查看完整版本: 杭州余杭乡村振兴开新篇,迈向西部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