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5月9日讯(记者王铭俊)“中巴职业教育合作论坛暨资源展览洽谈会”近日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市举行。作为本次活动的唯一讲座嘉宾,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余克泉教授作了题为《湘绣——中国文化的绚丽名片》的专场学术讲座。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主动担负起湘绣保护传承的重任。自年开始,学校在全国首开湘绣专业,成立湘绣艺术学院,致力打造“新湘绣”,引领湘绣产品升级换代。
巴方与会人员为拥有三千年历史的湘绣工艺而震撼。
壹湘绣:从四大名绣之首到陷入困境
余克泉教授以中国刺绣的美丽传说为引,回顾了中国自秦汉至二十世纪的刺绣历史,剖析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湘绣产业面临人才断层、设计滞后等发展困境。
中国刺绣源远流长,已有年的历史,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上就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中国刺绣种类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湘绣、苏绣、蜀绣、粤绣,并称为“四大名绣”。
湘绣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刺绣,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年从长沙楚墓中出土的一幅龙凤图。
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
宋代时,湘绣与中国文人士大夫书画文化融合,向纯欣赏品发展,提升了湘绣的艺术品位。至清末时,湘绣已具有极高的传统手工技艺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
二十世纪初,湘绣参加在中国举办的“南洋劝业会”、美国举办的“万国博览会”等展会赛事,中外观众对其高超技艺,无不称奇。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湘绣凭鬅毛针狮虎、开脸子针法和双面全异绣三大技艺体系,已成为四大名绣之首,享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
然而,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当代社会的文化变迁,与许多传统工艺一样,湘绣在与现代文明碰撞的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年轻人不愿从事刺绣,湘绣人才面临断层,再加上湘绣产品题材单一、设计跟不上现代审美理念等因素影响,湘绣产业发展陷入了困境。
贰传承:湖南工艺美院首创湘绣艺术学院
余克泉教授说,为了使湘绣重新焕发生机,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主动担负起湘绣保护传承的重任。
年,湖南工艺美院在全国首开湘绣专业,聘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湘绣代表性传承人刘爱云担任专业带头人,建立刘爱云大师工作室。
年,湖南工艺美院又与湘绣骨干企业共建湘绣艺术学院。
校企深度融合,合作制订专业标准,合作开发职业标准,合作建设“中华刺绣资源库”,共建专业,共育人才。
同时,学校改革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教学模式,将湘绣人才培养融入现代高职教育,实施“大师工作室+项目+产品”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将项目引入刘爱云大师工作室,实施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按照产品生产流程和“低端产品—中端产品—高端产品”的产品层级,按学年分段,实施产品全流程分级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大师和教授同堂授课,教学过程即生产过程,学生作品即产品。
通过10余年建设,湘绣专业已成为国家级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
该校也因此荣获“中国刺绣行业培育新人奖”、湘绣教学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近三年来湘绣艺术学院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专业赛事获奖80余项。两届中国湘绣文化艺术节共评出“金牌绣女”20名,湖南工艺美院湘绣学生占16名。毕业生中有4人获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合作企业评价:“学院培养的人才,达到了以前传统模式培养的绣女十年都难达到的水平。”
叁创新:“新湘绣”引领湘绣产品升级换代
针对传统湘绣题材单一、设计滞后、缺乏吸引力等弊端,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继承传统湘绣核心价值基础上,从题材、设计、工艺、材料、装裱、衍生品开发等方面全方位创新,致力打造“新湘绣”,引领湘绣产品升级换代。
创新绣稿设计,突破传统湘绣以国画为绣稿、以“花鸟虫鱼”为题材的局限,拓展绣稿的艺术形式,接轨中外绘画艺术,将油画、水彩画、漆画、版画、壁画等艺术形式融入绣稿创作中,推出具有现代审美情趣的“新湘绣”。
创新针法,研发了米字针法、蚁蠕针法、绳股针法等,实现了湘绣针法与原作风格的最佳结合。
(蚁蠕针法)
(绳股针法)
创新材料,研发了发绣、麻布绣等。
创新装裱,开发了艺术效果好的外框,采用高分子材料覆膜技术,探索解决了防潮、防尘、防蛀的难题。
拓展湘绣运用领域,将湘绣与服饰设计、工业设计结合,开发湘绣衍生品。
余克泉教授通过现场大屏幕解读了《六骏图》《布达拉的阳光》《殇》等24幅“新湘绣”代表性作品,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该校创新思维融入传统湘绣带来的崭新面貌。“新湘绣”作品的现代设计感、审美理念和精湛技艺,震撼全场。
(作品名称:《水·NO.57》
(作品名称:《金贵妃》)
(作品名称:《回望》、《冰河世纪》)
(作品名称:《六骏图》、《梦·我的雪山》)
在湖南省博物馆举办的“新湘绣·学院展”中,“新湘绣”作品以其鲜明的文化品格和时代特色,引起了艺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