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党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国科研人员给农作物袪病强身新华社
TUhjnbcbe - 2024/10/6 17:35:00

王若愚正在做实验。新华社记者张文静摄

新华社兰州6月6日电(记者张文静、任延昕)44岁的王若愚站在中药材大田里,手把手地教村民如何施肥。相较他研究员和海归博士的身份,在村民眼里,他更像是能给农作物“袪病强身”的“好医生”。

王若愚是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长期致力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研究。他曾在日本、美国等国家留学深造,学习生物防治技术。年回国后,他除了在实验室忙碌,就是在大田里和农民打交道。

几年前,王若愚在甘肃一处中药材种植基地调研时发现,当地种植面积较大的中药材黄芪普遍害了“麻口病”——昆虫幼虫在黄芪根部取食,导致其根部表面上形成了绿豆粒大小的愈伤组织。

王若愚在给身后的两位学生示范实验过程。新华社记者张文静摄

甘肃省是中国的中药材主产区和道地中药材生产地之一,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主要品种有当归、党参和黄芪。主产地分布于甘肃中部地区,但这里降雨量不足,气候干旱,缺乏灌溉条件。干旱和病虫害制约着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

王若愚介绍,病虫害造成黄芪轻则减产,重则绝收,非常不利于种植农户脱贫增收。

找出“病因”,对症下药。他和团队将生病的黄芪带回实验室研究,探索绿色、安全、可靠的方法为黄芪“袪病强身”。

“治病就得用药,但从食品安全角度出发,化学药剂不能用。因此,我们要选择一条更加安全、无害的防治之路,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王若愚告诉记者。

王若愚(左一)正在指导学生做实验。新华社记者张文静摄

在他看来,自然界的万物相生相克。从植物里提取和研发有益微生物菌,用健康菌抵抗有害菌或致病菌,就能达到“袪病强身”的目的。

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加上一段时间的探索,王若愚和团队成功分离出一种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和抵抗病原功能的微生物,并研发了一种生物菌剂“菌益多”。

回忆起研发生物菌剂的过程,王若愚调侃自己“胆子大”。一开始,他在实验室用小型发酵罐培养菌液,取得良好效果,但要用到大田里,就必须扩大菌液的培养规模。

“我们在大的发酵罐里培养了好几批菌液,但都受到了污染,长出很多杂菌。”连续失败多次,王若愚没有放弃,他和团队成员从消毒灭菌工作入手,反复查找失败原因。

在一次清洗中,他偶然发现,培养基在发酵时由于起沫,将培养基中不溶性的颗粒杂质带到了发酵罐顶部,在后续的高压蒸汽消毒中,罐体顶部温度达不到灭菌温度,造成杂菌残留,导致在下一次发酵时,随着冷凝的水蒸气,又掉落培养基中,造成污染。

找到“病因”后,王若愚成功培养出了菌液。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亩的枸杞种植园用上了他研发的菌液。示范结果表明,该菌液有很好的促进植物生长和病虫害防治效果。

考虑到菌液储存不便,王若愚和团队依据生产原理,研制出了颗粒状的生物菌剂。年,该制剂取得了农业部门颁发的肥料登记证。

年4月,王若愚向定西市渭源县大安乡捐赠了价值20万元、总重3吨的制剂,并为当地贫困户提供科技讲座,提高他们科学种植的意识。

大安乡潘家湾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刘占忠介绍,当地使用了生物菌剂的中药材病虫害明显减少,有效修复了土壤,提高了中药材质量,带动了群众增产增收。

“作为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农民丰产增收就是我做研究的重要方向。希望用科技创新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王若愚说。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科研人员给农作物袪病强身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