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季节,甘肃省秦安县中山镇的山梁沟壑,花椒林一片挨着一片,一眼望不到边。花椒树上缀满繁星般的花椒粒,在绿油油的椒叶衬托下,红彤彤地惹人爱。田野里,处处散发着花椒的香味。
近年来,在甘肃省三北工程建设中心的帮扶下,当地群众在撂荒地上种下一棵棵花椒树。几年过去,长大的幼苗成了村民增收的摇钱树。
连续5年驻村帮扶
8月18日上午,中山镇迎来了久违的降雨。
雨天不能外出干活,牛杨村党支部便把村民召集到会议室里,听专程前来的甘肃三北工程建设中心主任汪卫国给大家讲党课。
窗外雨声淅沥,室内气氛热烈。
汪卫国从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重大主题、过去五年取得的历史性进步和成就、未来五年工作的基本安排、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抓好宣传贯彻落实等方面,对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作了全面宣讲和深入解读。
党课结束,走出会议室,村支书贾耀祖淋着细雨感慨地说:“已经一个多月没下雨了,三北中心为我们送来了及时雨啊!汪主任的党课为我们带来信心,这场雨给我们带来希望。”
其实这些年来,甘肃三北工程建设中心已经和中山镇的村民成了一家人。
今年27岁的乔春雨是甘肃三北工程建设中心的一名年轻干部,在中山镇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已经两年了。走在村里的小路上,村民都会和她热情地打招呼。而乔春雨把自己也当成了一名村民,农忙时,主动帮村民收庄稼,农闲时,走村入户了解村民的酸甜苦辣,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甘肃三北工程建设中心帮扶牛场村之前,这里村民的日子并不好过。“我们村都是山地,靠天吃饭,没有产业。”贾耀祖说,虽然那时候有人种苹果和花椒,但都是自给自足,解决不了生活困难。
对口帮扶以来,甘肃三北工程建设中心联系相关专家,经过周密的考察调研,发现当地适合种植花椒,于是免费给村民提供苗木开始推广种植。
牛杨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张明利介绍,近年来甘肃三北工程建设中心积极争取和筹措资金,为牛杨村新栽植花椒亩,使花椒产业形成规模,为脱贫增收奠定基础。要知道,全村的耕地面积只有亩,等于超过一半的土地都种植了花椒。
不仅仅是产业帮扶,省林草部门还协调上百万资金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捐赠化肥帮助春耕生产,慰问困难群众解决村民实际困难。
如今,帮扶干部已经融入当地村民的生活之中。村里无论婚丧嫁娶、建房搬家,乔春雨都会到场。谁家的房子漏雨,谁家的院墙塌了,都是她积极协调解决。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乔春雨主动扛起“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先锋旗,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始终以“逆行者”的姿态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在积极参加卡口管理、政策宣传、信息登记和环境消杀等工作的同时,还为疫情防控点值班人员捐赠生活物资,看望慰问村特困供养人员,切实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漫山花椒成摇钱树
甘肃三北工程建设中心这些年对中山镇的帮扶,当地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去年花椒一斤五六十元,比种其他粮食的收入翻了几倍,大家都尝到了甜头。”村民们说。
和村民们一样,秦安县和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刘芳鹏也希望今年的花椒的行情能和往年一样喜人。
今年35岁的刘芳鹏是中山镇东寨村人,这些年做销售、办驾校到处创业,最终发现家门口的商机是最好的。看到甘肃三北工程建设中心推广的花椒种植市场前景广阔,年,他返乡投资,承包弃荒土地亩种植花椒。
有了甘肃三北工程建设中心的资金和技术帮扶,刘芳鹏的花椒园很快成长起来。
这些年,刘芳鹏不断地引进新品种,研究新技术。除了主栽秦安大红袍、七月红、秦安一号等地方传统品种外,还引进了南强一号、黄盖椒、狮子头椒、汉源贡椒、陇南梅花椒等十余个新品种。
走上致富路的刘芳鹏也是个热心人,一有空便前往其他乡村义务教村民花椒栽培技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最接地气的“土专家”,而他的公司也获评秦安县县级龙头企业。
8月19日,奔流新闻记者在秦安县和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花椒种植基地看到,绿油油的花椒林分布在田间、沟壑、山坡上,红彤彤的花椒粒挂满枝头。
“今年已经采摘多斤了,还能摘一千多斤。”刘芳鹏算了一笔账,如果行情和去年一样,今年能收入五六十万元。这些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当地农民。
“村民采摘一斤花椒3元钱,有的一天能摘七八十斤,就能挣到两百多元。”据了解,刘芳鹏和他的花椒基地带动周边余农户从事花椒种植,每年吸纳多人次从事产业服务工作,很好地解决了农村闲余留守老年人和妇女的就业问题。“假期里有很多学生也摘花椒挣钱。”
刘芳鹏思谋着明年再扩大种植面积,同时延伸花椒产业链,对花椒进行深加工。
如今,花椒已经成了中山镇村民增收的主要产业。有了甘肃三北工程建设中心免费提供的苗木、免费的技术指导,还有畅通的销售通道,漫山遍野的花椒成了村民的摇钱树。
“帮扶队通过协调帮扶单位和网络宣传推销,去年共计帮助村民推销花椒、粉条、蜂蜜等农产品近百万元。”乔春雨说,为了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今年,在甘肃三北工程建设中心的帮扶下,中山镇又引入了高山架豆种植产业,目前来看经济效益也比较显著。
绿了山头暖了民心
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三北工程也让当地群众享受到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好处。
从秦安县城前往中山镇的公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林木遮天蔽日、满目青翠。“这都是三北工程带给秦安的变化!以前这里都是荒山。”秦安县林草局副局长刘东昌介绍,近年来秦安县完成三北工程项目建设任务9.4万亩。三北工程的实施,使城乡重点区域绿化取得突破性进展,重要小流域生态得到有效修复,增加了秦安县生态资源总量,提升生态资源质量,有效拓展了生态空间,筑牢了生态屏障。
刘东昌总结了三北工程带给当地的多种效益:三北工程实施以来,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9万亩;改变了工程区流域地表水径流量,涵养了水源,减少了水土流失,调整了水流枯丰期,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作业区土壤侵蚀模数下降,大大减少土壤养分损失,减轻了泥石流、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调节了小气候,灾害性天气的危害有所减轻;林木生长中的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粉尘等,放出氧气,净化了空气。
在获得显著生态效益的同时,三北工程项目完成经济林2.8万亩,夯实了林果产业基础,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北工程实施过程中,使得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有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培养了农民植绿、护绿、爱绿的意识。改善了农村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民安居乐业。
站在县城西边的凤山森林公园,万亩生态森林公园已具规模。
刘东昌说,凤山万亩生态森林公园是秦安实施三北工程的典范项目。之前,凤山内撂荒地达90%以上,秦安县以荒坡、荒沟、撂荒地绿化为重点,宜果则果、宜林则林、宜景则景。通过五年的连续建设,曾经被撂荒多年的1万多亩“死地”变成了绿水青山,焕发出勃勃生机。
昔日的荒坡荒山变成了绿水青山,景区建成了、生态变好了,还为重点覆盖区的2个镇9个村户1.1万余人提供了学习技能、增加收入、创业就业、激发动力的平台,真正走出了一条生态扶贫新路子。
“三北工程让我们的山绿了,心暖了,家富了!”秦安县副县长薛天胜说,秦安县将进一步发扬“三北精神”,着力拓展三北工程建设空间,增加生态多样性,筑牢生态屏障,改善生态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普惠的生态福祉。
此前报道
只此青绿·三北工程在甘肃①丨华家岭:甘肃版“塞罕坝”
只此青绿·三北工程在甘肃②丨沙漠何以变绿洲?八步沙三代人给出了答案
只此青绿·三北工程在甘肃③丨林下经济,让沙漠成了致富宝地
只此青绿·三北工程在甘肃④丨六年改造,乱石滩蝶变城市森林
只此青绿·三北工程在甘肃⑤丨陇东旱塬,筑起百万亩绿色屏障
只此青绿·三北工程在甘肃⑥丨完颜村,金山银山不是梦!
文·图·视频丨奔流新闻记者张鹏翔叶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