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党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夏布绣博物馆在坚守中绽放美丽
TUhjnbcbe - 2024/11/4 3:16:00

张小红的徒弟在练习绣活

在新余市中心城区,有一家以夏布刺绣为主题的民间刺绣博物馆。它外观造型古朴,藏于闹市之中。走进馆内,便生“别有洞天”之感:意境深远的国画绣品、历代民间刺绣物品、夏布绣文创产品……展品承载古老的民间文化记忆,展现刺绣艺术的“涅槃重生”,让前来参观的游客连连称赞、流连忘返,为工业城市新余的文化底蕴增添了一抹亮色。

说起这家夏布绣博物馆,绕不开它的创办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民间绣活(夏布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刺绣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渝州绣坊创始人张小红。夏布绣从民间绣活上升为艺术刺绣,再到创建主题博物馆,饱含着张小红20多年的心血。

对张小红来说,夏布绣博物馆就像自己的孩子,里面的每一件藏品,都是自己的心肝宝贝。进入馆内,一楼是夏布绣艺术精品展厅、夏布绣文创产品展示区。已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的《清明上河图》、被国外博物馆收藏的《马克思头像》缩小版……她和徒弟们创作的许多夏布绣精品都在这里展出,吸引参观者细细品味。

二楼多平方米,陈列着张小红历尽千辛万苦收藏的历代民间刺绣藏品。她仔细地向我们介绍这些刺绣物件的用途及其蕴含的寓意。“我总共收藏了20个樟木箱的刺绣物件,因场地有限,只陈列出了两箱。”

在博物馆仓库内,18个樟木箱整齐摆放,樟香四溢。打开木箱,只见藏品都作了标记,堆放规整,保存完好。“看,这些是从赣西北地区收来的万民伞,总共有12把,每把伞由上百片刺绣物品组成,工艺非常精美。每一件藏品都是珍宝。”张小红兴奋地说。从她脸上,我们看到一种对民间刺绣艺术的执着和热爱。

谈到第一次收藏刺绣老物件,张小红感慨万千。年,她第一次到赣西的小村庄考察民间刺绣物件时,看到沿海发达地区的人也在到处收购枕顶、口围、肚兜、夏布蚊帐等民间绣品。上前一打听,得知这些珍贵的物件将被卖到国外,张小红大吃一惊:“再这样下去,这样的物件肯定会绝迹,必须抢救保护这些民间刺绣物件,才能留住老祖宗的刺绣文化和历史。”

看着收来的民间刺绣物件越来越多,一个想法在张小红脑海里闪现:建一家地方性的夏布绣博物馆。这既可以为夏布绣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创造条件,又可以通过展陈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的民间刺绣,以及创新的夏布艺术刺绣。

年,对张小红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当年7月,夏布绣博物馆正式开馆,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国内业界同行、专家学者应邀前来出席开馆仪式。当看到许多珍贵的民间刺绣物件,以及张小红和徒弟们创作的夏布绣精品《清明上河图》《丽人行》等时,大家都赞叹不已。

年下半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砚祖带着5名博士研究生,来到夏布绣博物馆考察调研。当看到这些老物件,特别是万民伞后,李砚祖直言非常有研究价值。他说,夏布绣以麻为纸、以针作笔、以线代墨,与中国画完美结合,极具艺术审美价值。

夏布绣博物馆运行8年来,张小红一直坚持免费对公众开放,每年有3至5万人次前来参观和体验夏布绣技艺,近距离感受夏布绣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魅力。张小红心感慰藉:虽然是一家民办博物馆,但它为新余夏布绣的地方品牌提升、文化传播起到了较大作用,让更多人认识到夏布绣是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良好发展前景的。

“不管怎么样,夏布绣博物馆还是得到了人们的肯定,发挥了它的作用。我一定会坚持下去。”张小红说。目前,她还在筹办一件大事:将所有藏品进行整理,挖掘研究它们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并出版书籍,使之更好地流传下去。“我们准备用20年时间,与各大院校及研究学者共同完成这件事。”

我们期待,夏布绣博物馆在保护与传承夏布绣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中发挥更大更独特的作用。

本报记者胡光华邹宇波文/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夏布绣博物馆在坚守中绽放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