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舜网
4个居民小区、2个商务楼宇,户辖区居民、常住人口人、流动人员人,老旧小区与新建小区并存,其中明星小区更是槐荫区最大的开放式小区。人口密集,业态丰富、外来人口多,社区管理难度大……这是槐荫区张庄路街道明星社区的真实写照。
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社区党委班子以党建“一颗子”激活社区治理“一盘棋”,亮出了“明星”答卷。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9个党支部、5名党委委员与名党员以服务凝聚人心、凝聚群众、凝聚社区,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省级文明社区”“山东省书香社区”“济南市文明社区”“济南市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槐荫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最美平安槐荫社区”……一项项荣誉记录着社区基层治理的点点滴滴。
打铁必须自身硬脚踏实地办实事
“原来和外人说起小区都会觉得不好意思,但现在我觉得我们小区已经算得上高档小区了,我为住在这里感到自豪。”明星小区的老居民李云说,原本小区环境已经到了让她无法忍受的地步,通过社区党委的不懈努力,居民楼的外墙、楼道粉刷一新,每个小院、单元都装了新大门,换上了LED照明灯。路面重新进行了硬化,活动广场、花坛修整一新,文化活动中心的活动越来越丰富……“我们身边的民生蜕变让我意识到社区党委班子有力量、能办事!”
打铁必须自身硬。想要答好明星社区基层治理这张考卷首先需要的是党委的冲锋在前,当好“引路人”。为此,社区党委以组织队伍建设为抓手,依托各级党组织,通过建章立制、特色考核、积分量化,将社区在管党员、流动党员等全部纳入社区党组织管理范围,推行“社区党员直接管、流动党员联动管”模式,创新搭建社区“微党校”教育平台。组织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组织党员为民办实事余件,在社区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志愿服务氛围,推动党委抓支部、支部抓党员、党员带群众,不断提升社区党委带动力。
党建引领聚合力社区就是大家庭
“社区‘两委’成员只有7个人,再加上11名社区公益岗,平均每个人要负责近户居民,人少事多压力大。”明星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凌云坦言,必须通过党建凝心聚力,整合调动共治共管的各方力量。
“以前住在这里没有归属感,现在却像个大家庭,身边一直都有‘主心骨’,有事大家商量着一起来,再难的事儿也不难了!”过去的一年里,通过引导党员群众加入“邻里和事佬”“马扎议事会”“金牌调解队”等志愿服务组织,开辟“网格议事桥”“微商量”“居民说事日”“邻里互助日”等网格群、社区党群交流渠道,社区将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列入民主协商内容实行圆桌会议式无隔阂交流,近百场协商会议先后解决了重汽宿舍道闸安装问题、明星南区绿化提升问题、园丁北区花坛改造问题等30余件民生事件,让居民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改变。
社区居民眼中的变化得益于明星社区党委突出政治功能,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凝聚治理合力、推进民事民议民决,把基层党建有效渗透进各类居民组织,着力实现支部应建尽建、党员应管尽管。在充分调研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社区党委下设9个党支部,划分个红色网格,构建起“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院落)党小组—网格—党员代表—党员—党员联系户”金字塔式网格组织架构,将党建、综治、民政、应急等多网融合,实现一张“红网”全覆盖、全联合,充分调动“1名社区‘两委’成员+专职网格员、社区党员+居民代表、志愿者、驻区单位、物业公司、民警等”的“1+2+N”网格治理力量,实现了社区党委领导下居委会、居民议事会、物业恳谈会、红色管家例会“四会”联动,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难在网中解的全科网格。
有担当冲在前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作为社区“带头人”,李凌云凡事冲在第一线。
“其实她的父亲因患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这几年先后做了三次手指、脚趾截肢手术。可哪怕放心不下老父亲,她每次还是及时返回社区岗位。”采访中,社区包挂干部、张庄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副主任孙延瑞悄悄告诉记者。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社区干部舍小家顾大家,群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街道党建办副主任王莹说。明星社区抓住社区党员这个关键,充分发挥社区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身份亮起来,打造一支“有信念、有激情、有思路、有办法”的组织队伍,同时激活了社区治理内生动力。
在小区里,居民们经常会看到戴着“志愿者”红袖章的老党员闫春健:清理垃圾死角,他一马当先;创城创卫值班,他驾轻就熟;排解邻里纠纷,他得心应手;在小学门口义务执勤,他一坚持就是九年……
在老党员的带动下,明星社区的志愿者队伍由最初的19人,扩大到现在的人,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00后”主动加入其中,很多还是“夫妻档”“姐妹花”“母子兵”,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考验着社区治理能力。64岁的明延国是一位有着37年党龄的老党员,自年初加入社区消杀小分队以来,他每天背着40多斤重的消毒水,一天两次对居民楼道进行消杀,一天得走上万步。“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园,吃点苦、受点累都值得。”明延国笑着说。
今年62岁的韩春红是明星小区南区15号楼的楼长,整栋楼30多户居民,谁家有几位老人和孩子、谁家是低保家庭、谁家需要定期上门服务等,她都记在心里。作为“金牌调解队”的一员,邻里出现纠纷,她总是第一时间调处化解。
聚焦优化服务质量绘就民生幸福底色
明星社区共融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模式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久久为功。在社区党委看来,无论是直面社区群众急难愁盼,还是优化服务质量,一件件民生实事的开花结果,社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的不断提升才是关键。
经过大量民意调查、十余次协商会议、现场调研、见面商量,年11月,明星小区59栋老楼再提升,户居民结束了没有集中供暖、半夜爬起来看炉子、使用壁挂炉却舍不得用气的日子,老旧明星开启“热”时代;年—年,经与共建单位的共同努力,先后对辖区99栋居民楼进行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完成地面硬化9万余平方米,建设停车场余平方米,管网改造3余米,建设充电车棚平方米,口袋公园景观提升6余平方米,商业街加装护栏米,增绿补种余平方米,增设监控设备套,实现电子眼全域覆盖,充分保障治安,昔日脏乱差的老旧小区蝶变美丽和谐宜居的净美舒社区;年,社区党委将建设电动车充电车棚作为“开门一件事”,原来杂草丛生、位置隐蔽的“荒凉地”蝶变为宽敞、整洁、美观的开放式智能充电车棚,电动车有了“新家”;年,明星小区南区提升建设党建主题广场,通过主题雕塑、红色文化长廊、宣传栏等党建元素的展示,将党建阵地由室内拓展至室外;北区提升建设平方米健身主题广场,成为社区居民群众健身娱乐的新“打卡地”,真正实现将党建文化融入生活,走进群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