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喀喇沁旗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示范带动、产业推动、党建促动、多元联动”四大工程,努力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坚持示范带动,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
近年来,喀旗以“积极稳妥、扎实起步、示范引领、分步实施、巩固提高”为原则,以典型示范为引领,以经验探索为目标,制定《喀喇沁旗年乡村振兴示范带(示范村)实施方案》,规划设计并着力打造了以牛家营子中药材(土城子村)——龙山温泉康养小镇及田园综合体——王爷府硬果番茄(喇嘛地村)——马鞍山村山葡萄及乡村旅游——西桥雷营子乡村旅游及林果产业为主体的沿线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示范带途经11个乡镇街道,覆盖42个行政村。
通过点线结合、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今年,全旗累计实施乡村振兴项目32个,其中新建13个、续建19个,目前均已开工,15个项目已完工。全年计划投资.15万元,截至11月,已完成投资.85万元。
坚持产业推动,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突出产业特色,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农牧业品牌,激发发展活力。
坚持发展特色产业种植,中药材、山葡萄、硬果番茄、青椒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33万亩,其中北沙参、桔梗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70%和50%。牛家营子镇被命名为“中国北沙参、桔梗之乡”,王爷府镇被誉为“中国番茄之乡”,北沙参、桔梗、番茄、青椒、苹果梨均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该旗先后荣获“全国生态农业试点旗”“全国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称号,成为农牧业产业发展的亮丽名片。
与此同时,注重依托“全国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绿色小康县”的品牌优势,着力打造“生态养生园,休闲喀喇沁”旅游品牌。截至目前,全旗发展国家4A级旅游区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个,初步形成了以雷营子村研学基地、古山村森林康养、三家村王府美食、十家(林营子)村满族风情为代表的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坚持党建促动,增强乡村振兴新动力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推进融合党建提档升级为抓手,全方位做好引领、融入、服务三篇文章,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紧密衔接。
全旗创建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共同体11个,融入共建党组织个。今年共召开联席会议35次,解决产业发展问题94个,发放贷款余万元。同时依托“党建联合体+产业化联合体+产业户+贫困户”融合发展模式,统筹协调成员单位提供资金、就业、减税免税、土地审批、发改立项等多元化政策扶持,引导农业产业由粗放量小向集约规模转变。通过织密组织网络、统筹服务资源、建强人才队伍、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等多样化举措,推动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赢。
坚持多元联动,展现乡村振兴新气象
坚持多元联动、融合发展,拓展发展路径,展现乡村振兴新气象。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健全人居环境管护机制,加大督查力度。同时坚持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工程,把移风易俗融入村规民约,通过道德讲堂、村级文化室、乌兰牧骑文化大舞台、乡村文明宣传栏等基层宣传文化阵地,深入开展诚信村、诚信户和德孝典型评选,大力弘扬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提升村民整体素质。
为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深入实施人才强农工程。由农业、林业等部门专业技术人才组成产业指导队,依托产业园区、基地培训技术骨干、乡土人才、党员示范户等人次,举办各类农业农村优秀人才培训班6期,培训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成员人次。下派大学生村官、选调生等年轻干部到村任职人,个行政村发展储备45周岁以下村两委后备干部名,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人才保障。(乔磊晶马文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