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走进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的赤峰荣兴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药材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在进行药材切片、炮制、包装等流水线作业,处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就在离车间的不远处,内蒙古中蒙药材标准化生态产业园项目也在紧张建设当中。
“内蒙古中蒙药材标准化生态产业园项目由我们和民荣中药材有限公司共同建设,规划总面积亩,概算总投资16亿元,计划分两期建设。项目一期占地亩,计划投资3.2亿元,总建筑面积约8.5万平方米,包括中蒙药材生产加工区、仓储物流区、产品研发展示交易区等。项目一期预计明年7月份左右便可投入使用。”赤峰荣兴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于荣对记者说道。
记者了解到,喀喇沁旗是我国北方中蒙药材主要产地,也是全国重要的中蒙药材产销集散地之一,种植中蒙药材已有余年的历史。全旗野生植物资源中药用植物近种,人工种植药材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品种有桔梗、北沙参、黄芪、板蓝根等27种,其中桔梗、北沙参的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0%、80%以上,素有“中国北沙参、桔梗之乡”的美誉。
“我们这里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雨量少,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种植根茎类的中药材不易烂根,且能增加有效成分含量。”牛家营子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站长王宏伟介绍,这些年中蒙药材市场发展形势良好,尤其是桔梗、北沙参等药材实现了量价齐升。
近年来,喀喇沁旗积极推动“政府+企业+农户”联动发展,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逐步形成了规模化、规范化的生产经营模式,种植方式90%以上都是仿野生种植,翻地、播种、施药、移栽和起收基本实现机械化,中蒙药材从最初一家一户零散种植逐步向企业和合作社规模化种植模式发展。截至目前,全旗药材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中蒙药材特色种植面积达8万亩,亩以上种植基地69个。
种得好,还得卖得好。这些年,喀喇沁旗将中蒙药材产业作为全旗四大农牧业主导产业之一积极培育打造,药材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稳步提高,初步形成了集种植、加工、流通和中医医疗、保健为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全旗现有中蒙药材企业25家、经营中蒙药材个体工商户和专业合作社余个,人工栽培中蒙药材20余种,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辐射带动喀喇沁旗周边地区种植中蒙药材30余万亩,综合年产值超过30亿元。
赤峰荣兴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药材检测室。(经济日报记者 余健摄)
“我们公司是以种植、收购、生产及销售中蒙药材为主,同时还下设中蒙药饮片加工厂、中蒙药材出口加工厂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大家对我们的药材和产品都比较认可。”于荣告诉记者,希望通过内蒙古中蒙药材标准化生态产业园项目让当地的中蒙药材走得更远,卖得更好。
据介绍,下一步喀喇沁旗将突出市场导向,强化科技支撑,持续推动种苗种植繁育基地建设,着力提升药材精深加工能力,特别是突出抓好中蒙药材健康产业园建设,打造以中蒙药材基地为核心,集物流园、中蒙药材展示馆、药材植物园、药膳开发、药浴保健等中蒙药材旅游、养生、保健于一体,包含中蒙药交易中心、医药物流中心、中蒙药健康城、中蒙药博览园、药王纪念馆、中蒙药材文化旅游园区、中蒙药材加工区等多功能区的产业园,加快构建具有喀喇沁特色的现代化中蒙药材全产业链体系,真正把药材产业打造成喀喇沁旗的优势产业、品牌产业,打造成“一乡一品”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