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党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张仲景对黄疸病的治疗,中医学的治疗八法全
TUhjnbcbe - 2025/7/30 13:28:00

黄疸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特征。西医的肝细胞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与此相似,都可参照本病治疗。黄疸的发生分内外因,外因多由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所致。内因多与脾胃虚寒,内伤不足有关。《金匮要略》说:“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病机关键是湿邪为患。又说:“腹满,身痿黄,躁不得睡,属黄家”。病变部位为脾胃肝胆。本病辨证以阴阳为纲,阳黄以湿热为主,病程较短,黄色鲜明如橘色,急黄为阳黄之重症,湿热夹毒,郁而化火,热毒炽盛,黄色深褐如金病情凶险。阴黄以寒湿为主,病程较长,黄色晦暗如烟熏。本病的治疗大法以应用八法清利中焦湿热,使湿下热退,脾胃运化正常,是治疗黄疸的根本大法。

一,阳黄,湿热并存为阳黄。

1,黄疸兼表实:黄疸病初期兼见发热,恶寒,无汗。治疗以发汗解表,清利湿热。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说:“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2,黄疸兼表虚:黄疸兼见发热,恶寒,自汗出,脉象见浮。治疗以固表除湿。方用桂枝加黄芪汤。《金匮要略》说:“诸黄家病,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者,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用桂枝汤以解肌,加黄芪以固表,表和则营卫亦通。

3,黄疸兼里实结滞:黄疸兼见大便干燥,脘腹胀满,腹痛拒按。治疗以合用下法,以去其湿热。《金匮要略》说:“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宜大黄芒硝汤”。方中用栀子清上焦湿热,大黄泻中焦湿热,黄柏清下较湿热,芒硝则于苦寒泻热之中而有燥烈发散之意,使药力无所不到,而湿热可除。

4,黄疸兼见呕吐:黄疸兼呕吐,但是可见,舌苔黄腻,小便短赤,胸胁疼痛明显,乃属肝邪犯胃之实证呕吐。治疗以疏肝健胃,以降逆气。方用小柴胡汤。《伤寒论》说:“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用小柴胡汤疏利三焦,和胃降逆。

5,热重于湿型: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腹胀满,口干口苦,恶呕,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金匮要略》说:“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此为湿郁热郁而内蒸,将作谷疸之证,茵陈蒿汤利下,将从大小便而出。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

6,湿重于热型:身木俱黄,头重身嗣,胸脘痞满,纳呆,恶呕,腹胀,便溏,舌苔厚腻微黄,脉弦滑。《金匮要略》说:“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茵陈五苓散:是由五苓散重用茵陈组成,茵陈,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为祛湿剂,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用于湿热黄疸,湿重于热,小便不利者。

7,酒疸:因为喝酒过量,酒体湿而性热,过度饮酒之人必生湿热。《金匮要略》说:“酒黄疸者,或无热谵语,小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沉弦者,先下之”。其脉浮者,先吐之以解外。沉弦者,酒饮在里,先下之以解内。《金匮》又说:“酒黄疸,心中懊恼,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酒疸之人,心中懊恼不欲吐,或心中热痛,用吐法不能愈,所以用栀子大黄汤下之而愈。

二,阴黄,有湿无热为阴黄。

身目俱黄,黄色晦暗如烟熏,或见腹胀,身疲畏寒,口淡不渴,舌质舌苔腻,脉濡缓。《金匮要略》说:“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黄疸病,按理说小便应该是赤色,现在小便为白色,而且欲自利,虽然腹满而喘,若用凉药,胃必寒而呕吐,是湿气盛而无热,属于阴黄。小半夏汤以半夏,生姜辛温散寒,和胃降逆。

三,虚黄,非湿热发黄。

1,《金匮要略》说:“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男子黄而小便自利,非湿热发黄其人必有失血亡血的原因,以致虚黄之色外现,汗,下,渗,利之法都不可运用,故以小建中汤和其阴阳,调其气血。

2,黑疸:《金匮要略》说:“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因房事不节或慢性疾病,以致脏器亏损、肾气衰败、血脉瘀阻,进而出现疲乏、消瘦、皮肤黧黑、气血不足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状。硝石矾石散以硝石入血消坚,矾石入气盛湿,此方治标固宜,不是治本的方剂。

欢迎大家点评,有兴趣可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仲景对黄疸病的治疗,中医学的治疗八法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