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党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低热辨治,当重脾胃
TUhjnbcbe - 2021/7/11 7:00:00
点击上方蓝字“汉古经方订阅号”→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I导读:治低热时,以调理脾胃为主,以达枢机转动、“土生万物”之意。脾胃健,气血足,阴阳和,邪气退,低热自愈。

低热辨治,当重脾胃

编著/赵清理,赵安业

低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有的表现为体温轻度升高;有的体温并不升高,唯病人自觉心烦口渴,身热,常伴手足心热或面部烘热感;也有的病人畏风怕冷,体温有轻微升高。这些都属于低热的范畴。正气内虚是其病理基础。

本病虽有阴虚发热、阳虚发热、气虚发热、气郁发热、血瘀发热、湿郁发热之不同,然以阴虚发热、气虚发热、血虚发热较为常见。其辨治当重脾胃。因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人体正气的盛衰,依赖于脾气的强弱,脾胃强健,气血精津化源充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得其濡养,阴阳和调,低热不生。另一方面,脾为气机升降之枢,若脾胃升降正常,“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井然有序,阳守阴藏,何热之有?

若脾胃损伤,则五乱遂作。东垣云:“既脾胃伤,则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则六腑阳气绝于外,……故营卫失守,诸病生焉。”脾胃不健,或清气下陷而蕴为湿热,促使下焦阴火上冲,故而发热;或水谷精微化源不足,津无以生,血无以化,阴液不足,阳气偏盛,也可发生低热;或气虚无力运血,或湿聚化热等,均可发生低热。原因种种,然与脾胃关系最切。故治疗中,当以调理脾胃为主,以达枢机转动、“土生万物”之意。脾胃健,气血足,阴阳和,邪气退,低热自愈。

临证中,余多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六味地*汤等方为基础,据证用方,灵活加减,每常收效于数剂之间。

例一

张××,男,46岁,干部。

自述低热已年余,气短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时而隐痛,头晕且胀,自汗畏风,咽干口燥,五心发热。语声低微,形瘦,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细而弱。前医曾用养阴清热之品,治之不效。

其气短乏力,语声低微,食少腹胀,畏风自汗,实乃脾气不足之证,虽有口干咽燥,五心烦热,乃气虚无以化生营血,阴血亦虚,无以滋养之故。况前医曾用滋阴清热之品无效,窃思《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故采用东垣补中益气汤加减。

处方:*芪12克,*参9克,焦白术9克,升麻6克,陈皮6克,柴胡6克,土炒当归9克,生姜3克,大枣3枚,防风9克,神曲9克,三剂。水煎服。

复诊:饮食增加,汗出已止,大便质软成形,但仍有微热。嘱其继用原方三剂。后改为补中益气丸,续服月余,体力渐复,低热尽退。

例二

杨××,女,36岁,营业员。

患者低热半年不退,每于经期后发热更甚,并伴有面色不华,心悸气短,语声低微,月经延期,色淡量多,食纳不香,少腹坠胀。舌淡,脉虚细无力。

证属心脾两虚之发热。治宜补养心脾,益气生血。拟归脾汤加减。

处方:*参9克,白术9克,*芪12克,土炒当归9克,云苓12克,山萸肉9克,木香6克,炙甘草6克,荆芥炭9克,阿胶9克(烊化),艾叶6克,炮姜6克,升麻3克,大枣4枚,三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后,少腹空坠减轻,食纳增加,月经量少,发热稍减。于前方略有改动。

处方:*参9克,白术9克,*芪12克,土炒当归9克,云苓9克,陈皮6克,木香4.5克,阿胶9克(烊化),升麻6克,山药20克,山萸肉12克,生姜3片,大枣3枚,三剂。水煎服。

并嘱其上药用完后继续服用归脾丸,每日二次,每次两丸,以善其后。

按:

例一为气虚发热,故用补中益气汤健脾益气以除热;例二为血虚发热,故用归脾汤养血补气以除热。证型不同,方药有异,然补脾益气为其根本治则。中州健,谷精运,枢机转,气血和,阴阳调,自无寒热之弊。可见治疗低热之证,培补化源最为关键。

故言:低热辨治,当重脾胃,乃余积数十年经验之所悟也。

本文摘自《临证心得选》,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编著/赵清理,赵安业。

-End-

1
查看完整版本: 低热辨治,当重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