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诊时这位肝癌患者已不能手术,家属询问可否尝试介入治疗?
袁希福院长告诉他们,尽管手术与介入名不同,治疗理念却相似。介入是用一根导管插入体内肿瘤处,把化疗药从导管注入,其本质可以看作一种局部化疗。当肿瘤已经蔓延全身器官,血液中已经潜藏有癌细胞后,介入即便可以对部分病灶起到作用,可机体内隐匿的病灶怎么办呢?因此,袁希福院长指出治疗当着眼全局,不能光盯着一、两处病灶治疗。
中国工程院汤钊猷院士称:患癌后很多人认为消灭肿瘤是第一位,用尽各种办法,从根治性切除,到放疗、化疗、器官移植、微创手术,但种种“消灭”肿瘤的方法,最终都不能彻底打败癌症。癌症本质上是一种“内乱”,应当采取“消灭与改造并举”的方法诊治。也就是说,癌症作为全身性疾病和慢性病,应当综合治疗,制定持久的抗癌战略。
汤院士的观点与袁希福院长的理论不谋而合,袁希福院长也曾说过:“癌症这个病非常“顽固”,患病非一日之功,故去除亦并非短时间所能及,它并非局部的肿块,而是全身性疾病。所以,无论是在治疗过程中还是恢复期内,一定不要仅着眼于局部,必须要注重全面调理,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的真正目标,让患者活得更久、活得更好。
举个例子:肿瘤就好像庄稼地里的杂草,会影响来年的收成,一味盯着局部肿块或病灶治疗,就好像疯狂地打除草剂,到最后草是没了,但是庄稼也毁了。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搞清楚主要矛盾,可以打除草剂,但是不要一直打,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重点还是在庄稼。必须要让庄稼继续吸收营养,涨的比草好得多,不影响最后的收成,这样才对。
▼
袁希福,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副会长;中医世家传承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原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三联平衡”理论思路首创者;医院*支部书记、院长。
END方式一: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