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山光水色,充盈着越风吴韵,历经数千年的风雨,引得诸多名人雅士纷至沓来,看山看水,且歌且行,留下诗词佳句不计其数。
千百年前,文人眼中的余杭是怎么样的?让我们跟随着这些曼妙的诗句,一同探索诗情画意的余杭……
余杭景
(宋)陈若虚
趿屐溪桥一望中,
青山绿水景无穷。
芦花两岸晴山雪,
苕水一溪春涨红。
即便你没有来过余杭,你也可能听说过余杭的北湖草荡。古人说“三分秋色一分芦”,没有看过北湖草荡的芦花,你的秋冬季就多了一分小小的缺憾。
秋冬季节,在北湖的河岸上欣赏落日,夕辉映照在白色的芦花上,泛出温暖的橙红色。偶尔有人泛舟江渚之上,共同构筑了这幅诗意的画卷。
游径山
(宋)苏轼
众峰来自天目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中途勒破千里足,金鞭玉镫相回旋。
人言山住水亦住,下有万古蛟龙渊。
道人天眼识王气,结茅宴坐荒山巅。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两度任职杭州,并且对余杭的径山一往情深。宋熙宁五年()八月,他第一次上径山,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游径山》。
站在径山之巅,看远方天目山脉连绵不断的山势,像一群野马奔来。其势雄伟壮丽,却又不失温婉娟秀。
题釜托寺
(宋)王安石
寥寥古寺半遗基,
游客经年断履屐。
犹是前梁旧堂殿,
尘昏金像雨昏碑。
百丈的釜托寺,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梁朝,北宋时期甚是繁荣。王安石在前往南京上任的途中路过釜托寺,作下这首《题釜托寺》。
釜托寺作为一座佛教古寺,禅宗宗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另有诗云“山幽起陋寺,灵慧扫尘埃。”如今的寺庙,颇有江南园林的风雅韵味,可以在此偷得浮生半日清闲。
南湖
(宋)龚大明
梅林初歇水平浦,
浦上青山展画图。
更看楼台相掩映,
风流端不减西湖。
位于余杭街道的南湖,水域面积约4.7平方公里,是东汉时期为防御苕溪洪水而修建的滞洪功能区。
宋代诗人龚大明赞南湖曰:“更看楼台相掩映,风流端不减西湖。”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水鸟、野鸭、芦苇、落日,岁月静好,风景独美。
余杭形胜
(唐)白居易
余杭形胜四方无,
州傍青山县枕湖。
绕郭荷花三十里,
拂城松树一千株。
唐代诗人白居易同样是一位与杭州缘分颇深的诗人。他在《余杭形胜》中,写到余杭优越的地理位置——“州傍青山县枕湖”,而这句话用来形容鸬鸟山沟沟也是再合适不过。
来到山沟沟,远处山川连绵起伏,翠竹掩荫;近处溪水潺潺,奔流不息。行走在山水间,被空气中充沛的负氧离子环绕,享受迷人的醉氧山水。
苕溪道中
(宋)曹勋
秋日苕溪路,轻舟棹晚霞。
梦魂犹畏客,行李乍离家。
细细来凉吹,娟娟有晚花。
平生云水兴,老境似难夸。
东苕溪是流经余杭区的主要水系之一,潺潺的流水流经余杭各地,各地景色又各有不同。这条古老的河流,包容着余杭的万物;蓝天白云、*昏夕阳、小镇老街,都能与苕溪相映成趣。
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
诗词艺术皆来自生活
生活在诗画一般的余杭
你的生活是否也更有诗意了呢?
本文由余杭文旅整理编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