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党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黄芪茯苓白术白扁豆炙甘草党参
TUhjnbcbe - 2022/2/25 21:47:00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753196.html

1、*芪——补中益气

性味归经:*芪味甘,性微温,入肺、脾经

*芪素以“补气诸药之最”著称,能补一身之气。《汤液本草》谓其是“上中下内外三焦之药”。现代医学认为,*芪有提高人体免疫力、保肝、强心、扩张血管、降压、降低血糖、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利尿等多种作用。中医里,*芪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具有补而不腻的特点,而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若将*芪与人参、*参等补药配伍,则补气效果更好。

主要功效

补中益气、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利水消肿、安胎益血。

适用病证

适用于治疗虚劳、中风、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演、久溃不敛、血虚萎*、内热消渇等病证。

食用提醒

*芪有生*芪、炙*芪之分,炙*芪偏于补气,生*芪偏于生肌,使用*芪进补,为了安全起见,宜配方使用。

使用*芪时,可将15-20克*芪加水煎服。

使用*芪时,宜来用逐步加量的方法,切忌一次性大量进补。

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单用*芪熬膏服用,或与*参、白术等同用。

*芪适合气虚的病人气实者,肠胃有积滞者,火热证如面红目赤、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小便*、大便秘结者,不宜服用*芪,阳盛阴虚,上焦热甚,痘疮血分热者禁用*芪。

治脾胃病小偏方

将山药60克研粉备用;将*芪30克煮汁毫升,去渣,加入山药粉搅拌成粥,每天服用1-2次,具有益气、生津、健脾、固肾之功效,适用于脾肾虚弱的患者、糖尿病患者,*芪山药粥有延缓衰老、强壮身体、强心、改善心肌血液供应的作用。

2、茯苓——利水渗湿之药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肾经

茯苓是一种生长在松树根部的真菌,对妇女及老年人滋补效果颇佳。《神农本草经》中将茯苓列为上品,称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中医认为,脾虚及水湿互为因果,所以,无论脾虚还是水湿泛滥,都当首选茯苓,且效果极佳,茯苓与他药合用更显补脾化温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茯苓中富含的茯苓多糖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可以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起到防病、延缓衰老的作用。

主要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

适用病证

茯苓治病苑围相当广泛,适用于水肿尿少、脾虚食少、心神不安、失眼多梦等证,对妇女及老年人滋补效果最佳。

食用提醒

可以到中药房买茯苓粉,自己制作茯苓食品,如蒸制馒头、包子等面食时,可在面粉中加入茯苓粉混匀一起蒸。茯苓还可以做汤、泡酒,在毫升的酒中,放克茯苓,每天喝5-10毫升,具有健脾延年的功效。

阴虚火旺、口干咽燥者不宜用茯苓;老年肾虚、小便过多、尿频遗精者慎用茯苓。

茯苓煎时宜打碎成小块,便于有效成分煎出;食疗时宜研细末,有利于吸收。

茯苓很少单独使用,常和白术、人参、*参配在一起用,脾气虚或水湿重的人(湿重的人舌苔厚腻)可以自己做点茯苓粥,把10克茯苓、2克*参捣碎以后,放到米粥里一起熬。

治脾胃病小偏方

取茯苓、山药、松仁、芡实、莲心各等份,面粉适量,将茯苓、山药、松仁、芡实及莲心一起磨成粉末,在面粉中倒入适量的清水,再调入此药粉,烙成薄饼,此饼可随意食用,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3、白术——安脾胃之神品

性味归经:味甘、苦、性温,入脾、胃经。

当你感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身疲乏力时,中医大夫可能会为你做出脾虚的诊断,开出的处方中常常包括白术这味中药。白术,又名山姜、山蓟、山精等,被历代医家奉为“安脾胃之神品”“除风湿之上药”“消痞积之要药”“健食消谷第一要药”。《医学启源》记载白术“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渇,安胎”。

主要功效

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消痰止汗、安胎。

适用病证

大多数人都适合,尤其适合脾胃虚弱、不思饮食、疲乏无力、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疸湿痹、小便不利、水肿、痰饮、自汗等患者。

食用提醒

白术煎服用量为6-12克。生白术善于健脾通便;炒白术善于燥湿;焦白术有温化寒湿、收敛止泻之功;土炒白术有健脾和胃、止泻止呕之功。

凡郁结气滞、胀闷积聚、吼喘壅塞、胃痛由火、痈疽多脓、黑瘦人气实作胀,皆应忌用白术。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巧用白术治疗一些小病,如胃酸过多、胃中嘈杂,可用炒白术配*连治疗;如经常盗汗、虚汗,可用炒白术配*芪治疗;如食欲不振、消化不好,可用炒白术配枳売治疗;如因脾气虚而导致腹胀,可用妙白术配陈皮治疗;如小儿久泻,可用炒白术配法半夏止泻。

热病伤津及阴虚燥渇者、气滞胀闷者忌服白术。

治脾胃病小偏方

白术克、人参克,均切片,用水浸一夜,小火煎3次,过滤,压榨残渣取汁,合并滤液,浓缩,加炼蜜和匀为膏,每次服2匙,用白开水送服,此方有益元气、健脾胃的功效,可用于脾胃虚损等证。

4、白扁豆——养胃下气,健脾止泻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入脾、胃经。

《本草纲目》中记载说,硬売白扁豆“能化清降浊,专治中宫之病,消暑除湿而解*”。《药性辨疑》中也记载:“扁豆,专清暑,故和中而止霍乱;极补脾,故治痢而蠲脓血,消水湿,治热泄”对于夏秋季节易中暑的老年人,白扁豆不仅能防暑避暑,而且对于夏令暑湿内侵、饮食失调、脾胃失和而导致的呕吐、泻泄、痢疾、食欲不振、软弱无力等证均有明显的疗效。现代医学实验发现,白扁豆对痢疾杆菌具有抑制作用,证实了白扁豆的健脾止泻功能。

主要功效

健脾和中、消暑化湿、养胃下气、补虚止泻。

适用病证

适用于暑湿吐泻、脾虚呃逆、赤白带下、食少久泄、水停消渇、小儿疳积、胎动不安、酒醉呕吐等证。食用提醒

白扁豆煮熟捣成泥可做馅心,与熟米粉掺和后,可制作各种糕点和小吃。白扁豆含有凝集素,有一定的*性,未煮熟蒸透不宜食用。白扁豆经麦麸炒后,能增强健脾作用。凡患疟疾、寒热病者忌食白扁豆。白扁豆用水煎煮,连汤带豆同服,有固胎止带之功效,适用于妇女带下、胎动不安、呃逆等。将白扁豆先净,煮汁,一日分服2~3次,有健脾止泻之功,适用于急性肠胃炎。

治脾胃病小偏方

白扁豆克,炒熟研细末,米汤送服。一日3次,每次6克。有健脾利水解*的功效,适用于赤白带下、久泄、暑泄、水肿以及轻度食物中*。

用白扁豆60克,先用油、盐煸炒后,再加水煮熟后食用,一日2次,连用1周。有健脾、化湿作用,适用于妇女因脾虚而带下。

5、炙甘草——益气补中

性味归经:味甘性微温,归心、肺、脾、胃经。

俗话说:“药店里的甘草一一少不了的一位(味),”在中医处方中,甘草是最常用的一味中药,为补气之要药,因为甘草具有调和药性的本领,中医素有“十方九甘草”之说,甘草除了可以调和诸药以外,自身的药效也不小,其善入中焦,具有补益脾气之力,中医认为,甘草可生用或蜜炙使用,生用者称为生甘草,蜜炙使用者称为炙甘草(用生甘草与蛙蜜、水同炒而成),甘草炙用,更有益气补脾之功效。

主要功效

益气补中、清热解*、去痰止咳、缓急止痛。

适用病证

炙甘草主治脾胃虚弱、脾胃功能减退、中气不足、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食用提醒

甘草味甜,如有胸腹胀满及呕吐者慎用,甘草不宜与海藻大戟、芫花、甘遂等中药合用。

甘草不是人人皆宜、多多益善的,若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水肿、血压升高、血钾降低、脘腹胀满、食纳呆滞等,使用时须把握好量。

炙甘草配人参、白术、茯苓,水煎服,主治脾胃虚弱和气虚;甘草配芍药、姜、枣,水煎服,主治腹痛。

甘草切片含服、泡水喝,效果不确定,最好是与其他药物一起水煎。

高血压、肾功能不全、水肿、正在使用激素的患者均不宜服用甘草,最好不要随便服用,而应该由医生辨证使用。

治脾胃病小偏方

甘草6克、*芪9克、桂枝6克、白芍6克、大枣6克、生姜3克,水煎服,早晩各服1次,此方主治慢性胃溃疡。大枣克、甘草20克,水煎,每日1剂。吃枣饮汤,7天为一个疗程,可辅助治疗过敏性紫癜。

6、*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入肺、脾经

*参能补脾养胃,其润肺生津、健运中气之功效,与人参相差不大,*参偏重补中益气,健脾益肺,而太子参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两者虽均有补气之功效,但作用不尽相同,*参也是临床最常用的药材之一,在临床上,对于各种病因引起的衰弱症,尤其是胃肠虚弱、消化及吸收功能不良,有良好效果,是一味缓补药品。

主要功效

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适用病证

最适宜用于平素倦怠乏力、精神不振、语音低沉、自觉气短、稍一活动就喘促的肺气虚弱者,脾胃气虚、神疲倦怠、四肢无力、食欲不振、大便稀软者,也宜食用*参。食用提醒

*参的作用比人参弱,但功能基本相似,且价格远比人参低,用*参煲汤,健脾益肺,炖汤时加入6-15克*参片即可。*参虽药性平和,但也可能生热,所以,中医辨证为实证、热证者不能服用。

应用*参进补,不宜同食萝卜、和茶叶等,以免影响其补益之功效。

*参可制成*参干(取*参克,洗净,切去芦头,放置容器内,每天蒸1~2次,连蒸3~4天,即成为又软又糯的*参干)或*参膏(将*参克煎煮、加热浓缩,待药稠厚时,加入与*参等量的白糖或蜂蜜,趁热搅匀成*参膏),也可将*参和其他食材合理搭配,制成药膳,调理身体。气滞、怒火盛者,中满有火者忌服*参。

治脾胃病小偏方

用*参克、沙参克、桂圆肉克,水煎浓至滴水成珠,以瓷器贮藏。空腹时以一酒杯用开水冲服,有补元气、助筋力、清肺开音的功效,常服能健脾益气,和胃养血。

7、太子参——气阴兼顾的清补之品

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平,入脾、肺经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童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块根。在众多的补益药中,太子参堪称药性平和、气阴兼顾清补之品。《饮片新参》曰:“太子参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悸

《本草从新》亦载:“太子参,虽甚细如参条,短紧结实,而有芦纹,其力不下大参,”太子参为常用的补气益血、健脾生津之药。

主要功效

补气健脾、补肺养阴、生津止渇。

适用病证

太子参尤其适合因脾(气)虚、阴虚、津伤引起的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咳嗽疲少、心悸失眠、口燥咽干、自汗气短者。

食用提醒

太子参可水煎、漫酒、熬粥、泡茶、研末等服用。太子参每次宜少量服用,久服效果良好。

太子参乌梅茶

材料:太子参6克、甘草3克、乌梅1枚,白糖适量

做法:

1.将上述材料一起放入杯中,倒入沸水,盖上盖子闷泡约8分钟,

2.加入白糖调味后饮用。

功效:太子参补气生津、健脾养胃,可治疗明虚、津伤引起的咳嗽痰少、口燥咽干等病证;乌海生津止渇,这款茶饮可补气生津、健脾益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芪茯苓白术白扁豆炙甘草党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