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组成用法]
茯苓12-30g,桂枝10-15g,白术10-15g、炙甘草3-6g水煎,温服。
[方证]
胸胁部胀满、胃内有振水声、眩晕、心悸。
[现代应用]
1、心脏瓣膜病、心脏神经官能症;
2、梅尼埃氏综合征、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3、结膜炎、病*性角膜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炎;
4、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
[经验参考]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以下简称苓桂术甘汤)主治心下有痰饮并有水气上冲的病症。心下有痰饮,表现为上腹部胀满,乃至胸胁也撑胀不适。上冲症状依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包括冲心的心悸、冲头的头眩、冲咽喉的堵塞感、冲眼目的结膜炎、目眩等。刘渡舟先生从色诊、脉诊及辨证诸方面来辩水气上冲。色诊包括“本色”及“水斑”,“水色”,即面色黧黑。“水斑”即散见额、颊、鼻梁,唇围及下颌等处类似“色素沉着”之黑斑。“水斑”为“水色”之甚者。脉诊多见沉弦,也有出现脉结与沉伏无力之时。症候方面有气上冲胸、胸满、心悸、短气。如身体不活动,或行路缓慢,短气则不明显出现。如登楼爬高,少顷则觉“气短发憋”,呼吸急促,咽喉生痰,痰喉窒,则加剧了短气。,甚则把人憋的周身出开,频频矢气,小便也往往失禁,此时心脏跳动则加剧《刘渡舟伤寒临证指要》。由此可见,水气上冲在程度上有轻重不同的表现,在症状上也表现多样化。在水气上冲的症状中,最为常见的是“气上冲胸”。许多心脏病常表现为本方证。矢数道明治疗一例阵发性心动过速症,为33岁男子。数年前心脏已肥大,但心不衰。2年前进行野球比赛时由于心情不佳。心动过数而例下。此后胸有重压感,短气不畅,心动过速,结代脉,心动。呼吸困难,起立则晕眩,嗳气、尿频、多汗等,投与苓桂术甘汤加牡蛎4克,病情逐渐好转,3个月后复工(《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以“头眩”为主症的疾病可见于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张琪治一妇人。年五旬余,一日起床头眩晕,频动不止,自觉体内有气上冲。冲则肢体颤抖,脉象沉而有力。西医诊断为“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诸治罔效,以苓桂术甘汤加泽泻,3剂后上冲及颤抖、眩晕皆大减,继服十余剂而安(中医杂志.;12:7)。也可见于耳源性眩晕,如王天明等用本方治疗内耳眩晕病21例,全部病例均经西医确诊,且治疗效果不明显。治以苓桂术汤为基本方并加味,眩晕重者加泽泻30克;呕吐重者加陈皮12克半夏12克;伴失眠者加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治愈18例,随访一年未复发,好转2例,无效1例(中医研究,;3:38)。《经方临床应用》将本方合四物汤(名为连珠饮)再加生龙骨、生牡蛎,名为镇眩汤。镇眩汤的应用范围颇广,对耳源性眩晕、眼源性眩晕、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均有良好疗效。并用镇眩汤治疗53例眩晕症,大部分是耳源性眩晕,治愈率为85%。对耳鸣、高血压病或失眠、更年期综合征,镇眩汤亦确有疗效。
《金匮要略》说“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曹向阳、陈利国据此用本方治疗21例胸背寒冷的病人。其中,最少服药7剂,最多服药25剂。痊愈5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1例。并指出此类病人多有久居湿地,受风着凉史,胸背局部出现冷感,久坐及弯腰活动后症状加重。病人有背部负重感,痠困感,遇湿加重。日久出现背部持续性寒冷痠困及束胸感、影响活动,有心慌、胸闷、心悸及心前区疼痛,易被误诊为冠心病。这类病人反复做胸部相关检查,心肺功能等检查后均无明显异常发现。此类病人舌苔多白滑,脉弦滑,病程较长且易复发。从其舌脉、病程分析,与中医痰饮相符(陕西中医,;10:)。本方还被借用于治疗胃脘部的寒冷。张海峰先生治疗一胃脘痛(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胃脘部厚衣重裹,精神不振,纳差便稀,舌淡而胖,苔白滑,脉弦迟。处以茯苓30克、肉桂9克、焦白术12克、炙甘草9克而愈(辽宁中医杂志,;5:3)。
后世医家还将本方扩大应用于“目眩”以外的眼病。《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载本方加车前子、细辛、*连名为明朗饮,用于眼科一般疾患、视力障碍等。《类聚方广义》用治饮家眼目生云翳,昏暗疼痛,上冲头眩,脸肿等,并云治雀目证亦有奇效。姜崇智等以本方加附子治疗病*性角膜炎31例,35只眼,均有起病急,初期羞明、流泪、疼痛、异物感等,继则黑睛出现翳障,星点状、星状的表现。结果治愈率为87%。(山东中医杂志,;12(2);18)。中田克雄治疗54岁女性,两眼脸红肿,瘙痒难忍15年。好饮茶,尿量少而次数多,以往站立时血压偏低,剧痒时睁眼都困难。诊为水*证,与苓桂术甘汤,并嘱节制饮水。服药不到20天彻底治愈(广西中医药,:封三)。从水气上冲来治疗眼病、为临床拓宽了治病思路,避免了单纯的清热解*治法。
苓桂术甘汤治眩晕与方中白术有重要关系。李华的《白术为治眩晕要药》文颇有启发,摘录于此以供读者参考。以下为原文:余之宗兄曾病眩晕,据证情笔者投以补中益气汤加减与之。方中白术之量,初用为15克,药下数剂,诸症悉减,唯眩晕仍迟迟未尽消失,乃求教于老中医姜发。姜老曰“方可也,唯白术之量何其小也,宜倍增之。”余依姜老之意,增白术为30克,再进3剂,眩晕之症即完全告愈。现姜老业已作古多年,余虽未能有机会再面聆其教,但白术于眩晕证之功效则耿耿于怀,乃遍考历代医籍。《名医别录》白术“主......风眩头痛。”此为白术治眩晕的最早记载,而《伤寒论》金匮要略》仲景于其所制之眩晕名方,诸如苓桂术甘汤、泽泻汤、近效术附汤等亦均重用术。而且二书中凡治疗范围中有眩晕症状的方剂诸如五苓散、真武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及后世之《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严氏济生方》、《证治准绳》、《慎斋遗书》、《医学心悟》、《中医诊疗要览》等医籍所载之治眩名方亦均有白术。其中,《医学心悟》之半夏白术天麻汤,原书载白术之量倍于半夏,二倍于治眩名药天麻。而《严氏济生方》之芎术汤、《证治准绳》之白术饮不惟用白术而且均以之为君药、此岂偶然乎?笔者多年来每每以白术为主治疗各种眩晕证,如以《中医诊疗要览》之连珠饮(苓桂术甘汤合四物汤)治疗排尿性晕厥、低血压,以之加葛根,川羌。鹿含草等治椎一基底动际供血不全之眩晕,加半夏、泽泻治疗内耳性眩晕等证,收效均甚为满意。
体会:1、应用白术治眩晕,不必拘于痰饮与火的临床见证,除肝阳上亢及舌红无苔。或舌苔*燥外,其余诸型眩晕均可选用。2、应用白术治眩晕用量宜大,成人不宜少于25克,内耳眩晕可用至50克。3、白术质润气香,一经炒炙,香损质枯大失其性。近人研究证实,炙白术其挥发油损失约15%以上。而挥发油很可能是白术治眩晕的主要成分。所以白术治疗眩晕,最好用生品(河南中医,;3:)。
[注论精选]
王晋三:此太阳之方也,防胱气钝则水蓄,脾不行津液则饮聚,白术甘草和脾以运津液,茯苓桂枝茯苓桂枝利膀胱以布气化。崇上之法,非但治水寒上逆,并治饮邪留结,头身振摇。(《古方选注》)
尤在泾:痰饮,阴邪也,为有形,以形碍虚则满,以阴冒阳则眩。苓桂术甘温中去湿,治痰饮之良剂,是即所谓温药也。盖痰饮为结邪,温则易散,内属脾胃,温则能运耳。(《金匱要略心典》)
徐忠可:若心下有痰饮,心下非即胃也,乃胃之上,心之下,上焦所主,唯其气挟寒湿,阴邪冲胸及胁而为支满,支者,撑定不去,如痞状也。阴邪抑遏上升之阳,而目见玄色,故眩。苓桂术甘汤,正所谓温药也,桂、甘之温化气,术之温健脾,苓之平而走下,以消饮气.获苓独多,任以为君也。(《金匮要略论注》)
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煌经方系列-经方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煌、杨大华编著。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