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党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我的扶贫故事芳华洒热土情暖大凉
TUhjnbcbe - 2022/5/6 17:21:00
彭洋出诊时间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18/9199297.html
特补乃乌驻村第一书记郑煜扶贫工作纪实

作为医院派驻凉山州普格县特补乃乌村的第一书记,年1月底,郑煜踏上了前往大凉山的跨市结对帮扶的扶贫工作旅程。自从来到特补乃乌村后,为了尽快融入当地彝族群众的生活,郑煜为自己取了一个接地气的彝族名字——拉马日嘎,经过半年的相处,现在,他们已渐渐忘了他的汉族名字,当地的彝族老人都亲切称呼他为“拉马日”(即“拉马家的儿子”),而年轻人和小孩则叫他“拉马书记”或“日嘎书记”。在近半年的扶贫工作中,这名被当地彝族百姓亲切称呼为“拉马书记”的年轻人,将一腔热血播撒在高原热土上,带领特补乃乌村群众行走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阳光路上。

卫生扶贫他是百姓健康的守护者

“不洗手、不洗脸、随地而坐”、“门前一堆粪、人畜共居”,曾经是大凉山彝族山区给外界最直观的第一感受。

通过调研走访,郑煜逐渐了解了村里的情况,摸清了群众的致贫原因,除了本身偏远的自然条件限制,村民们长期以来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导致了很多村民因为身体原因而无法摆脱贫困,甚至陷入极度贫困的原因。

驻村后的第一个春节,郑煜充分利用医院对医院的各位医疗专家的优质资源。请各位专家定期来特补乃乌村开展义诊,进行健康知识讲座,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生活习惯对健康的重要影响,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意识。通过定期义诊,解决了村民们看病难的迫切问题。

如今,特补乃乌村不少村民的健康卫生意识有了大大的提高,不仅实现了“五洗”,那种“随地而坐”的陋习也几乎没有了。这个历史上有名的贫困村,如今成了凉山彝族自治州“四好新村”典范,并在积极争创四川省“四好新村”。

教育扶贫他是贫困孤儿的暖心人

在特补乃乌村,有一些不幸的家庭,失去了家中的主要劳动力,仅留下老人和小孩,生活陷入贫困。

在进村任职后,郑煜在走访中了解到,村里一户人家有三名孤儿,他们的父亲因病去世后,母亲不堪压力离家出走后再无消息,年幼的她们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全家五口人靠着爷爷一年不到元的收入相依为命。

这三名孤儿中,最大的姐姐叫“小阿依”,今年才8岁,妹妹今年6岁,最小的弟弟年仅4岁。

初见他们时,姐姐“小阿依”和妹妹呆坐在地上,衣衫褴褛,满脸污渍,手上也是黑漆漆的。对于郑煜这名“外来人”的靠近,她们一开始表现出抗拒、排斥的态度。

但是,郑煜并没有放弃,他从口袋里拿出糖给她们吃,拉着她们的手教导她们要养成爱干净、讲卫生的好习惯。以后,每次路过他们家,郑煜都会去看望他们,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并时不时给他们带去礼物,然后陪他们说说心里话,给他们讲故事并鼓励他们。

而远在数百里之外,“小阿依”一医院领导和爱心人士的心。

年春节慰问期间,医院*委书记惠曦专程来到小阿依家,为孩子们送去春节的问候和过节物品。

为了减轻小阿依家的生活负担,医院的爱心人士,医院第34*支部书记杨鸿儒,在听到消息后,立马组织支部*员们捐款捐衣,并委托他向小阿依一家转交了助学金和爱心衣裳。

医院扶贫办主任尹崇光主动与小阿依结成帮扶关系,每月给三个小孩每人块钱,并嘱托郑煜一定要好好的解决小阿依一家人的低保和户口问题。

通过几个月的努力,看着小阿依姐弟三人一天天变得更活波、开朗,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郑煜的心里充满了慰藉。

在长期的相处中,郑煜以无私的爱心,温暖着小阿依们的心灵,他们也渐渐地接纳了他,并产生了依赖之情,一见到他就会主动招呼“郑书记”,也会默默地靠近他、亲近他。

村里还有一户孤儿家庭,由于父亲在昆明火车站暴乱事件中被砍死,母亲带着30万丧葬赔偿款走了,只留下一个77岁的奶奶和3个未成年孩子,其中年龄最大的11岁。医院汇报了这家人的具体情况后,医院*办积极伸出援手,以结对帮扶的形式,每月提供给每个孩子元钱,作为孩子的教育基金和生活费。

“在往后一段时间的工作时间里,我会倾注更多的热情和时间去关爱和帮助村里的孩子们,让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使得他们从小树立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信念。”郑煜由衷地说道。

产业扶贫他是“卖洋葱”的第一书记

大凉山的好山、好水、好气候,孕育出很多优质的农副产品,比如花椒、核桃等,但在过去,这些一直是在当地散种散卖,不成规模。

为响应国家*策,助力精准扶贫,帮助贫困山区集体经济、贫困户拓展销售渠道,推销手中的农副产品;同时,让全院职工能吃上农民自家养殖、种植的绿色健康家禽和经济作物,在医院**的支持下,由医院扶贫办牵头,*办、院办、工会、安保、后服、总务等部门通力合作,5月23日-24日,一大批优质、天然的农副产品出现在医院内,医院为对口帮扶凉山特补乃乌村、叙永县旺龙村而特别举办的农副产品展销活动。

医院*委书记惠曦还特意到展销会现场参观指导,并客串了一把销售小哥,现场推销起农产品来。

从在特补乃乌村选择优质产品开始,到一路颠簸数百公里运送到泸州,再到早出晚归现场售卖,郑煜都倾注了大量的心力。医院扶贫办在得知西昌当地有4亿斤洋葱滞销的情况下,为了解决当地农民的燃眉之困,就委托郑煜找到这些洋葱滞销的农民,垫资购买了1万4千斤优质洋葱运到泸州,以每斤1元的价格出售,医院广大教职工的好评、喜爱,很快被抢购一空。

整个活动历时1天半,销售洋葱1万4千斤,凉山各类干菌近40斤。根据这次活动的计划,此次获利将全部捐助给各自村集体经济,以帮助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来提高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举办展销会,我们要告诉特补乃乌村的群众,只要他们能种植出优质的好产品,我们就能帮他们卖出去,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郑煜认为,部分贫困群众之所以贫困,一个重要原因是精神上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扶贫工作不单是从经济上给予他们帮扶,要让他们彻底告别贫困,首先得激发他们的志气,把贫困农民自己主动脱贫之志气“扶”起来,增强他们脱贫增收的主观能动性。

据了解,目前,特补乃乌村的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成立了公司+合作社+村民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因地制宜,规模化种植了蘑菇、羊肚菌、核桃等农特产品,建了蔬菜大棚,并在村里发展了3名致富带头人。

“由于羊肚菌在市场的畅销,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菌类生产种植规模,在中期发展规划中,我们还计划发展50亩*参+果树套种的中草药种植基地……”对于未来的产业发展规划,郑煜已经有了清晰的脉络。

做美丽幸福乡村的守护者、做基层百姓的暖心人!——郑煜的扶贫帮扶工作还在继续,在接下来的工作、生活中,他将用自身的切实行动践行对乡亲们的承诺,把最美好的年华和热血奉献给这片蓝天白云下的热土,带领特补乃乌村的乡亲们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文/任诗雨、赖谦

图/郑煜、汪帆

编辑:李浩

校对:梁婷

主审:王伊

新闻-

宣传部投稿邮箱:xcb

.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扶贫故事芳华洒热土情暖大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