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党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保胃健康冬至后进补补不进去5碗汤,
TUhjnbcbe - 2022/6/15 23:39:00

“冬至大如年”,冬至历来受到人们重视。冬至开始数九,寒冬进入最冷的时刻,但同时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也是阳气回升的转折点。这个时候,很多人都特别注重趁着这个时候,养藏进补、养精蓄锐。

但是,同样是进补,有些人补了面色好、精神佳;而有的人补了不但无效,还会出现腹胀、腹泻、便秘、口臭。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这一话题。

01

补不进去的原因,在于脾胃虚弱

补不进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你的脾胃不好。脾胃功能虚弱,无法运化这些补益药的精华,积滞在身体里,就会出现这些不适症状。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要想吃进去的补品转化成我们需要的气血,一定要脾胃健运。通常这五种人,因脾胃不好,会出现补而无效:

■脾胃气虚

这类人常常表现为倦怠乏力,大便溏稀,食欲减退,神疲懒言,食后腹胀,脘腹隐痛,遇劳而发,口淡不渴,面色萎*,排便无力,舌淡或伴齿痕、苔薄白,脉弱无力。

对于脾胃气虚的人来讲,冬天进补的重点应是先健脾益气,尽量搭配甘温补气的药物,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才能更好地吸收与调养身体。如果不注重健脾补气,过食或者误食滋腻的食物,不但没有达到进补的目的,还会加重脾胃运化的负担,出现腹胀、不能消化,甚至拉肚子等不适。所以吃膏方进补前,应该先服用有“进补开路方”之称的健脾胃中药。

■脾胃虚寒

这类人常常表现为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面色晄白,口唇色淡,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

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讲,冬天进补的重点应该是温中祛寒,如果食用太多滋阴寒凉之品,进补后更伤脾阳,就容易出现胃痛、腹胀等不适,这无疑是“雪上加霜”的行为。

■脾胃阴虚

这类人常常表现为饥不欲食,肌瘦肤热,唇干少饮,脘腹痞胀,夜剧昼静,大便偏干、排出无力,手足烦热,嘈杂不适,舌质嫩偏润、苔少。

对于脾胃阴虚的人来讲,冬天进补的重点应是甘润滋阴,如果食用太多温补之品,就会加重体内的虚火,就像“火上浇油”一样,容易出现胃痛、口干、咽痛等不适。

■脾虚夹湿

这类人常常表现为肢体困倦而重,或头重如裹,胸闷腹胀,食欲下降,口中粘腻无味,便溏,舌苔白腻。

对于脾虚夹湿的人来讲,冬天进补的重点应该是健脾祛湿,如果着急地服用一些滋腻大补的食物,就容易加重脾胃的负担,影响运化功能,加重水湿的情况,出现腹胀、口臭、大便烂等情况。

■脾虚肝郁

这类人常常表现为胁肋胀满疼痛、或胃脘满闷,嗳气反酸,食少纳呆,口苦咽干,咽部异物感,大便溏薄,情绪焦虑或精神抑郁,睡眠欠佳,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对于脾虚肝郁的人来讲,冬天进补应的重点应该是健脾理气、疏肝解郁,先把郁结的气机给打通、理顺,先通后补,边通边补,这样的进补才能奏效。相反,如果一味地补气,就容易出现越补越堵的情况,加重原有的不适症状。

上述这五种情况是补而无效的常见类型。冬季的进补养生很重要。进补前一定要辨证好自己的体质,调理好脾胃。这才是冬季进补的关键。

02

5道药膳,调治脾胃各种虚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健脾养胃,达到有效进补呢?建议在进补五脏时,首先要吃健脾的药膳,待脾功能健运时进补,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今天给大家推荐5种健脾好物和药膳。

■补中气:*参

*参性味甘平,归脾、肺经,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胃的功效。《本草正义》载其“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参补气,能健脾补气、脾肺之气俱补,还能益气生津,效果良好。

‖食疗方

*参白术茯苓汤

材料:*参20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鸡1只。(2人份)

做法:

①鸡洗净切块,焯水备用;

②将*参、白术、茯苓、鸡块一同放入锅中,加清水煮沸后,文火熬至烂熟,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补气。

■温中阳:干姜

干姜性热,味辛,可以振奋脾阳,温运中焦,祛散寒邪。干姜性守不走,能令外不敢入,内不敢出,重在一个“守”字。干姜专门入脾胃,它的颜色是*的,形状是圆的,都有入脾土之象,是专门温运中土最好的一味药。

‖食疗方

干姜胡椒猪肚汤

材料:猪肚半斤,胡椒5克,干姜5克。(2人份)

做法:猪肚洗净,置砂锅中,加水适量;加入以上调味料,以文火炖后即可服用。

功效:温中散寒。

■养脾阴:山药

山药性味甘平,入肺、脾、肾经,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尤擅补脾阴,可日常食用。《本草经读》:“山药,能补肾填精,精足则阴强、目明、耳聪。凡上品俱是寻常服食之物,非治病之药,故神农另提出久服二字,可见今人每取上品之药。”可见山药是补脾阴的良药,其性质平和,不似*芪之温,白术之燥,故为常用。

‖食疗方

山药石斛水鸭汤

材料:水鸭1只、沙参30克、麦冬30克、玉竹30克、山药30克、石斛30克。(2人份)

做法:将水鸭、药材共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水,慢火煮至肉烂熟,适量盐调味,食肉喝汤。

功效:健脾益胃、滋阴生津。

■祛脾湿:南芪

南芪又称五指毛桃,是岭南常用草药,性平、味甘辛,具有健脾化湿,行气化痰,舒筋活络的功效。讲到补气,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吃*芪(北芪),但是有那么一部分人吃*芪会感到燥热,特别是广东人,那就可以试一试五指毛桃。中医认为,五指毛桃与北芪一样都具有补气的作用,但与北芪相比,少几分温燥,多几分柔情,有健脾补肺、利湿舒筋之功。搭配鸡肉煮汤服食,可增强补益之力,对脾虚夹湿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

‖食疗方

五指毛桃鸡汤

材料:鸡1只、五指毛桃30g、炒薏苡仁30g,生姜3片。(2人份)

做法:将鸡焯水后,与洗净的五指毛桃、炒薏苡仁、生姜共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水,慢火煮至肉烂熟,适量盐调味,食肉喝汤。

功效:健脾祛湿。

■理胃气:佛手

中药材佛手又名九爪木、五指橘、佛手柑。佛手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佛手辛、苦、甘、温、无*;入肝、脾、胃三经,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本草从新》还记载了佛手的功效:“理上焦之气而止呕,进中州之食而健脾。”健脾补气的*参搭配疏肝理气的佛手,适合脾虚肝郁的人服用。

‖食疗方

佛手*参猪骨汤

材料:佛手15克、*参20克、猪骨克。(2人份)

做法:将猪骨、药材共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水,慢火煮至肉烂熟,适量盐调味,食肉喝汤。

功效:疏肝健脾,理气补气。

来源:“*穗平说脾胃”

1
查看完整版本: 保胃健康冬至后进补补不进去5碗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