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党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路遥及平凡的世界背后
TUhjnbcbe - 2022/9/23 9:27:00
北京湿疹正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14675.html

「来源:|新新新观察ID:xinxinxinguancha」

作者:王爱忠

路遥(年12月2日-年11月17日)

年12月2日,是作家路遥诞辰72周年纪念日。路遥的生命虽然只有匆匆40余年,但他的作品,他的精神,却照亮了无数读者的人生道路。本文作者是路遥的同事、朋友,在路遥生命的最后两年,曾陪伴照顾路遥,在本文中,他记录了自己眼中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路遥。

本文记录路遥: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一生。

在新中国文学的天幕上,路遥犹如一颗流星,在短暂写作生涯里,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一道难以磨灭的辉煌。

他的作品展现出奋斗不息的昂扬斗志曾经感染了无数读者心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走向了自己的人生征程。

可路遥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郁闷、痛苦和煎熬,以至于他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完成《平凡的世界》这部长篇小说。

今天,是路遥诞辰72周年纪念日,让我们走近路遥,一起去感悟他平凡而又悲壮的人生旅程、透视其鲜为人知而又跌荡起伏的内心世界。

01

终生与贫穷为伴

路遥年12月3日生于陕北清涧县,原名王卫国。他的家庭人数众多:父母亲是目不识丁的文盲,有五个儿子,三个女儿。身高只有1.5米左右的父亲用一副侏儒般的钢铁双肩,挑起了全家十口人的生活重担。

为了生存,在路遥七岁时,父亲就决定将这个长子过继给他的哥哥、远在延川县的王玉德。

对于路遥在父母家的生活,他最深刻的印象是饥饿与屈辱。父亲性格软弱,活得很窝囊,过的是被抛弃的生活。

小时候,别人家的孩子把他打一顿,路遥回来后希望得到家里人的支持,但得到的是却是父亲再一顿打。

路遥一直在伯父家度过了他的学生年代。但是他的伯父也是农民,没有孩子,家里也很穷,他时常为买不起几分钱一支铅笔而发愁。

当时,路遥衣衫褴褛,裤子破了不敢到别人面前,有人搞恶作剧,专门把他拉到人群里,惹得众人大笑。贫困艰难的生活给路遥留下了永生难忘的阴影,他幼小的心灵受到极大创伤。

伯父和伯母是不想让路遥上学的,他们一心想在土地里养大这个孩子,让他在未来接替伯父的班。

但是路遥为了证明自己,他参加了考试,从一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可伯父无力再供他上学,就找来劳动工具,让他砍柴、放羊。

他愤愤地把绳子、锄头扔进沟里,通过与家里谈判,最后家里人勉强答应每月给他25市斤粮票。每次当饭不够吃,他在学习完后,就在野地里找乱七八糟的东西吃。

这段饥饿和屈辱的经历对路遥的人生和创作心理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困难的日子里》、《平凡的世界》等都有作者本人的苦难身影和辛酸烙印。我们可以字里行间感受到那段时间的可怕的生活窘境以及少年路遥独特的心理历程。

年初路遥与母亲、弟弟在一起

年,路遥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上大学,但是北京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都不敢要他,最后延安大学中文系的领导申沛昌冒着风险拍板,路遥才迈进了大学校门。

在大学里,路遥的生活是很简朴的。同学白正明说,一身灰的卡服是路遥经常的礼服,“老三样”(白、*、玉米发糕)吃饭后一碗开水冲菜汤是他很喜欢的美味佳肴。

“儿子上大学前靠家里,上大学后靠的是林达,林达是北京人,家里境况好,在经济上给了儿子很多接济,就连背到学校里去的被子和褥子,都是林达给准备的。”

路遥的养母李桂英老人说。

路遥的《人生》在全国获奖时,他那时身无分文,连他到北京领奖的路费都是给四弟王天乐(当时《陕西日报》记者)借的。

路遥曾与朋友说过,《平凡的世界》那点稿费,还不够他那几年抽烟的钱。最后茅盾文学奖的奖金除了应酬文学界的朋友,就是还债。

王天乐曾经回忆路遥获得茅盾文学奖后的情景:

“路遥在电话上告诉我,去领奖还是没有钱,路费是借到了,但到北京得请客,还要买套《平凡的世界》送人,让我再想一下办法。”

这些事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是多么的不可思议……一个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没有路费去领奖,更没有钱去买自己写的书!王天乐告诉他今后再不要获什么奖了,如果拿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找不来外汇。

当时,路遥只说了一句话:

日他妈的文学。

路遥在陕北农村有两个家。四个生身父母和养父母,还有众多兄弟姊妹,这些都需要他一一的帮扶和赡养。

人怕出名猪怕壮,更何况还有故乡的人们,远亲近邻,七舅八姑,哪个乡下人遇到难处,能不向这位出了名的同乡作家伸手?在城里路遥还有小家,但是他不善精打细算,日子过的极为窘迫。

那时的路遥也为改变自己经济情况作过不少努力:为了赚钱,他还炒过股,甚至开价元给企业写报告文学。但换来的元稿费,却是在路遥病倒昏迷后才拿到的。在他去世后只留下1万元的存折和近万元的欠账。

路遥故居

02

仕途的失败与留恋

路遥七岁离开亲生父母过继给伯父,养母靠着乞讨供养他上中学。家人希望他能够谋得一个公家人的身份,脱离农村进入城镇,进而出人头地、建功立业,赢得人们的尊重。

但时代好像为路遥提供了一条更加快捷、轻松的道路。他在“清理阶级队伍”的*治运动中被罢免了县革委会副主任的职务,在年年底被彻底赶回老家郭家沟村务农。

这个只有二十岁的路遥难以承受这种风云突变的打击,他哭了,哭得肝胆欲裂……他的干姐、作家刘风梅曾看到他在冬天穿一身白,白裤、白衫、白腰带。后来问他为什么穿一身白?他说他是给自己戴孝。这足以说明这种*治仕途的无望给他带来的刺痛。

路遥是在*治仕途被堵死的情况下才决心从事文学创作的,但是他本人一生都没有放弃*治。

这在作品中不自觉地流露出来:且不说路遥在《平凡的世界》大段引用《人民日报》等官方报纸的社论,也不说这部作品中对各级官员之间复杂关系的描写,就说路遥把孙氏三兄妹的爱情写成都与高干子女有关、孙氏三兄妹的爱恋者和竞争者的父亲无一例外都是官场上的高官大官(而不是金钱上的富有)。

这样的安排,似乎印证了路遥看重的更多是社会地位、社会身份,而不是财富;潜意识里也流露出他对高官显贵的认可和渴望。

陕西作家贾平凹在《怀念路遥》一文中也曾写到,在延川的一个山头上,他(路遥)指着山下县城说:

“当年我穿着件破棉袄,但我在这里翻江倒海过,你信不!”

在省作协换届时,票一投完,他在厕所里给贾平凹说:

“好得很,咱要的就是咱俩的票比他们多!”

然后把尿尿得老高。

远村在《路遥二三事》中曾写到:

“路遥曾说,每个人都无法回避*治,但*治又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文学与*治从来未分过家。他病情十分严重,几乎看不清东西,还坚持看报、看电视,关心十四大的人事安排,还说等他病好了,要把作协搞好。”

这说明,在路遥的内心深处,依然对*治仕途有一丝留恋。可惜的是,

1
查看完整版本: 路遥及平凡的世界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