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党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村集体经济下产业振兴与共同富裕的调研报告
TUhjnbcbe - 2022/10/23 21:20:00

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村庄调研课题组

阅读导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围绕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产业振兴与共同富裕问题,9月17-18日,笔者赴河北省武安市白沙村,就村集体经济下,以产业振兴为基础,实现村域范围内共同富裕的发展实践,开展调研。

白沙村基本情况

白沙村位于河北省武安市东南15公里处,坐落于鼓山脚下,太行山余脉的盆地之中。

白沙村域面积4.68平方公里,居民户,口人。全村现有集体企业30多家,形成了工、农、牧、贸、旅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城镇发展格局。

年,全村实现社会生产总值达25亿元,集体资产达18亿元,企业实现利润5.3亿元,集体可支配收入4.5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4.6万多元,是一个“住房城市化、就业全民化、生活福利化、环境生态化、养老集体化”的社会主义美丽乡村。

近年来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组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诸多国家级荣誉。

白沙村产业振兴路径

以资源为依托发展产业

白沙村的产业发展起步早。年,村里就组织村民打石子供应邯郸钢厂和周边的施工单位。

年,村里投入了一台粉碎机,正式开启了机械作业。年,村里购置了第二台粉碎机,年又增加了一台。粉碎机打石头挣来的钱被不断用于扩大再生产,到了年,村里已经有了6台粉碎机。

年,白沙村确立了以石料产业作为村里的经济支柱产业。

由于看准了建材行业的市场需求,白沙村的石料厂由小到大,其产品由最初销往周边的矿区,逐步扩大到整个邯郸地区的一些建筑单位。年,村委会又投资60万元新增了9台粉碎机。

年,为改变单兵作战状况,白沙村对村里的粉碎机进行了统一收回,管理权和经营权都归村里所有,同时设立了白沙建材总厂,下设两个分厂,并将原来的承包单位变成了各机组。

同时,村里派人不断引进先进设备和先进工艺,大胆采用矿山工程机械,使白沙的石料厂产量大幅度提升。

石料厂的成功,使白沙村负责人和村民尝到了资源变现的甜头,村里开始筹备开发另一资源性企业——铁矿。

从年寻找矿源开始,到年,矿产正式生产。年,地下资源产业成为白沙村的主导型产业,村里一鼓作气又新开了3个矿井。

年,白沙村的集体收入达到万元。

年村里借款万元,开始筹建一个资源性深加工企业——焦化厂。年,厂子顺利投产,成为白沙又一个大型企业。年焦化厂通过创新管理,争抢机遇,顶住了金融危机的侵袭,成为白沙村集体企业中的主导企业。

白沙村靠近鼓山东麓,村北是一个独立的名为火焰山的粉砂状砂岩石山体。年,依据火焰山,一个占地2.3万多平方米的活性石灰厂——白沙火焰山工业有限公司正式开工。

年,公司投资万元的活性旋转窑白灰厂二期工程动工,标志着村办企业向活性清洁生产迈出重要步伐。

年,新上了机制砂厂、免烧砖厂,白沙几乎每年都有项目、上企业、搞转型。

白沙村的资源性企业,从一台粉碎机起步,相继建起了石料厂、石灰厂、铁矿、焦化厂、免烧砖厂、活性氧化钙厂,不仅成为白沙的支柱产业,而且打响了白沙品牌,为白沙的产业发展积累了深厚的基础。

以民生为导向拓展产业

工业是白沙的支柱产业,随着白沙村集体经济的迅速壮大,村委会思考的是,如何用工业发展成果反哺老百姓。

从民生出发,白沙村开始用工业反哺农业,村里的种养殖业从起步到不断壮大,逐渐形成了成规模、成体系的现代产业。

服务民生,白沙首先想到的是让乡亲们不掏钱就能吃上猪肉。年,白沙村筹建了一个占地14亩的养猪场,并引进了头肉质口感好的“斯格尔”瘦肉猪,最初,村里想的是猪的数量够全村老百姓吃就行。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母猪的繁殖能力却很高,当年就为村里繁殖了六七百头小猪崽,到了第二年,猪场的养猪数量竟自然增长到了0多头,猪场自然而然地走向了市场。

看到了养殖业的发展潜力,白沙村在年成立了武安市益源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要加大投资,把一向冷落的养殖业也搞起来。

白沙确定了新的养殖业发展目标:扩大养猪场,再建养牛场。

村里将14亩的养猪场扩建为68.6亩。为了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村里特别注意优质猪种的选配。他们还定期实行优胜劣汰,提高出栏猪的数量和售价,确保猪场的经济效益稳步上升。

从最初的头瘦肉猪到后来的存栏量几万头,从最初的供本村村民食用,到对口销往天津、河南、河北等地。养猪场为白沙产业拓展奠定了基础。

年,白沙投资0万元新建现代化养鸡场。之后,更是投资4亿元建成了20万头生猪生产、育肥、屠宰、分割、养殖基地。

“无农不稳”。上个世纪末,村委会定下了用工业来反哺农业的基调。村里先后引进种植了香菇、油葵、花椒、果树、中药材等,但出现了销售、水土不服问题等,经济效益都不太显著,可以说是走过一些弯路。

到了年,白沙村的新民居建设、绿色生态布局、文化产业建设等基础设施相继告捷,这一年全村的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4亿元,年集体收入达到了万元。雄厚的经济实力让白沙村有了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10月,村里与河北农业大学强强联合,实施了现代农业科技园和废矿复绿项目。其中科技园区占地亩,以大棚绿色蔬菜为主导,以农业科技化为方向,实行高投入和集团化管理。

村里累计投资多万元建起了60多座现代化日光温室和春秋大棚进行有机蔬菜种植。

在蔬菜品种的培育环节,充分选择优质、高效、营养丰富的优良品种;在生产培植和操作环节,全部采用有机元素作为培养基,充分利用生物技术实现病虫害的防治;在产品销售环节,实施精品选择、粗细加工、精品包装,统一质量检测,统一标识销售。

同时,以综合园区为核心,带动全村多亩耕地的种植业生产,进而辐射带动全镇的农户和耕地。白沙村的农业科技园区产品成为远近闻名、有口皆碑的绿色品牌。

年底,又将全村所有土地集中流转,采取“*委+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行,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迈进。

生态立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按照小城镇规划布局,经过数年建设,累计投资超4亿元,打造了七纵、五横、两亭、一场、四园的都市化村庄,修建了环村人工湖、惠通桥、万清园、红色文化广场等工程。

如今的白沙,山上如诗如画的景观与村边碧波荡漾的如意湖、朝阳湖、占地亩的现代农业科技采摘园、占地百亩的植物园、百果园、樱花园以及全省条件最好的文体中心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使得生态旅游优势得到了凸显。

目前,白沙旅游公司已与北京、山东、山西、河南和省内的20多家旅行社签约发旅游团队。

年,白沙村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每年前来参观学习、休闲旅游的人达到10多万。

农业品牌战略。白沙村在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以建设农业园区为基础,全方位打响白沙村品牌。

在农业园区内,先后建成了现代化村域粮食储备库,全进口设备的米面加工厂、小米加工厂、红薯粉生产厂、酒厂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即解决了周边农产品销售难题,又满足了本村及周边居民的需求,还创出了白沙农产品品牌,拓展了产品外销渠道,一举多得。

产业振兴推进共同富裕

如同多数坚持集体为主的村庄一样,白沙村将企业利润用于民生改善和村民的共同富裕上。

旧村改造,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虽然村里富裕了,村民的生活条件也改善了,但大多村民还住在脏乱差的平房里,村民还没有换房居住的经济能力。

年,白沙决定由村集体主导,实施旧村改造工程。

为了动员村民主动搬迁,村里甚至要求开发商在建设楼房时,必须确保每户都能分到用于存放农具的储物间。另外村里给村民提供拆迁、生活、用水电暖等补贴,让村民没有了后顾之忧。

到了年,白沙村实现全村户村民全部住进了楼房和别墅。

白沙村实行的是福利化分房的制度,确保了全体村民都住进了通双气、有车库和储物间、有宽带和数字电视的新楼房,人均住房面积达到52平方米。

实行平房改楼房后,村庄占地由亩缩小到亩,腾出的土地被用来发展旅游、特色种植等项目,既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又能给村集体增加收入。

兴建公共事业,完善社会福利

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白沙村不断加大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投入,让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村里的文化教育事业也赶上了城市的水平。

村里投资多万元,建设了白沙教育园区,分为幼儿部、小学部、初中部,拥有整洁的校园、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功能齐全的运动场,不仅能让本村孩子享受优质的基础教育,而且吸引很多外村的孩子前来就读。

学校对村民子女从幼儿入托和九年义务教育在校生免收一切费用。

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白沙村建起了河北省首家农村数字化电影院、首家设施完备的广播电视中心、首家藏书超过3万多册的农村图书阅览室……

年,投资万元的白沙人民体育馆落成,馆内设有健身房、儿童游泳馆、成人游泳馆、台球馆、乒乓球馆、篮球馆、射击场等。

完善的就业与收入保障

白沙实行的是“广就业、工资制、福利化”的*策。村民九成以上在村办企业上班,村里适龄劳动力实现就业率%。

白沙追求的是分配公平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虽然村办企业都属于集体所有,但坚持不分红,而是将企业利润用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上。

白沙的村民享受“九免费、八补助”17项福利。

九免费八补助

1、每人每年免费供应斤白面、50斤大米;

2、过春节每人免费供应3斤鸡蛋、3斤肉、3斤鱼、10斤油、1瓶酒,每户一盒对虾;

3、参加新农合免费;

4、从年开始,全村18~60岁村民,村集体每年为每人出资元免费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5、60岁以上老人每年免费两次体检;

6、每周免费放映两次数字电影;

7、数字电视节目免费收看;

8、村民子女从幼儿入托到初中毕业一切费用全免;

9、免费为每户订阅一份《邯郸晚报》;

10、对考入大专以上的学生一次性奖励补助0~00元;

11、原住旧房拆迁除按标准补偿外,搬入新楼的每户再补6~9万元;

12、60岁以上村民每人每月享受元生活补贴;

13、生活用电集体补助40%;

14、婚礼操办补助1万元,小孩做满月操办补助1万元,亡故埋葬操办补助2万元;

15、每人每月元体育馆健身卡;

16、供暖、制冷费用全部免费;

17、每人肉、菜不间断发放。

白沙村产业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的思考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村里的“能人”像头雁,是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好的带头人不仅能够以自己的智慧引领村庄发展的方向,而且能以自身的品性德行带动一个领导班子。

治村的“能人”,一要带领农民致富,要让农民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要有公心,能发展集体经济,并且做好利益分配。

在白沙村,这个人就是村书记侯二河。他3个月大时父亲去世,小学毕业就告别校园当了放牛娃,十五六岁就已经能当家。饱尝艰辛的他,从小就有了改变命运的梦想,老书记万清也将他当作自己的孩子。

他19岁进入白沙村的领导班子,20岁加入*组织,历任白沙村的团支部书记、会计、青年突击队长、生产大队长、*支部副书记。年,老书记意外去世,侯二河被推到村庄领头羊的位置,一干就是39年。

侯二河首先是让自己站得直行得端,以求给别人做榜样,正是他这样公而忘私的品性,才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班子成员的尊重。

年,侯二河受恶意举报被检察院带走,年,组织上想调他去镇上工作,但都没能动摇他为白沙服务的决心。不仅如此,他还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自己和其他村干部的行为。

其次,侯二河具有一心干事的坚韧品质。

最初筹建石子厂,白沙村既缺钱又缺电。没钱,他和村干部分头去借;没电,他几次带着干粮上隔壁煤矿去批电荷。后来为筹建石料厂和铁矿场,他又带头去找亲戚朋友集资,自担风险。

再次,侯二河具有勇于试错,善于创新,敢于承担责任的创业精神。

白沙村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走过很多弯路,开始创业之初,白沙接连办了一些工厂,石子厂、麦芽厂、啤酒厂、团球厂、纺线厂、帆布厂……许多因为经营和市场等原因倒闭了。在进行传统农业的转型过程中,也是不断钻研尝试,充满了曲折和艰辛。但侯二河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即使是现在,白沙村的产业布局和集体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规模,他依然坚持每年要上新项目。

最后,是侯二河具有公平正义的社会理想。

受乡亲们养育之恩的他,自担上重担后,就立志要让乡亲们安居乐业,过上美好幸福生活。凭他的个人能力,早就能成亿万富翁,但他没有这么做,他把老百姓吃、住、行、就业、教育、婚丧等各个方面都考虑进来,为他们制定了完善的保障制度,坚持致富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在侯二河的设计里,白沙没有暴发户,也没有上不起学、住不起房、娶不起媳妇的贫困户,村民们都能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

不断利用优势资源延伸产业链,

确保集体经济永葆活力

一方面,年开始,白沙就将石料产业确立为支柱产业,找准了一个主业,围绕建材产业不断做大做强,石料厂、白灰厂、免烧砖厂、活性氧化钙厂等,可以说都是围绕着建材做文章,并向产业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延伸。

这一支柱产业恰恰与我国经济快速扩张期所必需的基础材料相吻合。

另一方面,白沙也在不断地把握*策方向和市场脉搏。

年,白沙将铁矿厂、焦化厂、热油泵厂等资源性厂矿全部关停,同时加大力度对企业进行环保改造,虽然集体经济短期遭受了损失,但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为其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不断发展壮大的集体经济是共同富裕的基础

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缺少组织的一家一户式个体农户显然不可能成为振兴乡村的主体,需要将农民组织起来,让村社集体成为对接国家资源、激发农民积极性、推进全面振兴的平台。

白沙村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硬任务,用集体经济来启动和助力乡村振兴,壮大集体经济也成为白沙鲜明的发展模式。

村里的30多家企业全部属于集体所有,实现了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的集体兜底全覆盖。

白沙的村民有切身的体会,如果不是集体,村里的居民楼、街道、广场、风景区、学校没人建;如果没有集体,村里的企业、养殖场、农业园也办不成现在的规模;如果没有集体,村民的20多项福利和养老金更是没人给。

经营管理模式不断创新

从创业至今,白沙村的领导班子不断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确保了企业活力和集体利益。先后经过四个阶段:

一是集体所有下的私人承包。

上世纪90年代初,白沙想要扩大石料厂的规模,但是有资源却缺少资金,于是“两委”提出了大胆可行的方案:凡个人投资粉碎机者,当年投产当年不用上交利润,其粉碎机的相关资产归村委会集体所有,次年开始交利润,承包期自建机开始为期3年。

这一决策为石料厂的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由于认准了方向,看准了市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建材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村里运输业的发展。审时度势,整合白沙整个村里的个体运输资源,成立了汽车运输队,也是由村委会协调管控,统一安排,统一调度,车主多劳多得,村里只收小额的管理费。

二是集体所有下个人承包与集体经营相结合。

私人承包首先是不好管理,也难以形成更大的规模,更重要的是富了个人却不能富集体,这与白沙的发展初衷并不吻合。

年,村“两委”经过分析研究,制定颁布了《白沙建材厂管理经营实施细则》,对*家沟的12台粉碎机和曹家沟的9台粉碎机,从生产、管理、销售各方面进行了一次大变革——统一收回,统一管理,统一调控,统一核算,统一销售。

全村的粉碎机设总厂——白沙建材厂,总厂下设*家沟和曹家沟两个分厂,各分厂实行生产费用包干、单独核算的管理经营体制。

集体管理后的建材厂,对个人投资的设备给了相应的股份,也保证了承包户的利益。

这一套创造性的集体统一经营与承包户分散经营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为白沙集体经济的跨越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来白沙发展现代农业,也是采用了由集体投资建设大棚,农户承包经营的管理办法。

三是集体所有下的统一经营。

年代后期,实行退耕还林,且又禁牧,白沙的家庭养殖和个体养殖业消失殆尽。

为了保障村民的副食品供应,提高生活质量,白沙开始由集体发展养殖业,先从养猪场开始,之后又成立了武安市益源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再建了养牛场。

四是集体经营团队管理。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新上项目的科技水平提高,白沙也不断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企业收入的大头归集体,企业内部定额指标加奖惩。

在企业财务管理上,实施“三审两签”制度,确保了公开公正。

经济建设与民生建设并举

白沙村的发展采取“以企带村”的方式,而村又反过来为企业的发展拓展了路径。

由于白沙村民大多在本村企业上班,种地的很少,于是村里通过土地流转,将“小土地”集中起来变成“大土地”。

白沙的所有村办企业从发展至今,没有占用一分基本农田。集中起来的土地被用来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实现了工业反哺农业。

值得注意的是,白沙的农业最初是以服务民生为导向的,随着产业规模的做大做强,如今成为白沙产业版图的重要组织部分。

白沙企业产生的经济效益,被投入到村庄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福利事业中,而白沙良好的社会条件也带动了周边村庄居民向白沙的聚集,特别是白沙的优质学校,已经吸引周边村镇许多儿童前来入学,不仅让白沙的影响辐射更广,也推动了白沙教育产业化的进程,带动了商业、生态旅游的发展。(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

责任编辑胡浩亮

1
查看完整版本: 村集体经济下产业振兴与共同富裕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