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白山地区的采参人当中,流传着有那么一句歌谣:要想挖参宝,得找棒槌鸟。
棒槌鸟以人参籽为食,也会在飞行过程中,将人参的种子带往高山密林、白山黑水,充当人参的“播种机”,因此坊间传言,看到棒槌鸟的踪影,离人参的发掘也就不远了。
追寻着棒槌鸟的踪影,采参人终于发现了人参,可他们知会同伴的时候,口中呼喊的是“找到棒槌了,找到棒槌了!”
为何直呼人参为“棒槌”?
有经验的采参人都管人参叫“棒槌”,读了我们之前科普文章的观众,都知道,这当然不是怕“吓跑”了它。
“棒槌”是挖参人特有的行业暗语,一是因为人参形似棒槌,二是希望挖到棒槌那么大的人参,三是防止外行人听懂了故意破坏人参。除了“棒槌”,行内人还称人参作“山货”“大货”等。
年份越久远的人参价值越高,那么,放山人是如何判别“棒槌”年限的呢?
与苏东坡处于同一时期的天文学家兼药物学家苏颂,在其著作的《图经本草》一书中,详细记述了人参的生长习性,并绘有“三桠五叶”的人参图谱。
按照苏颂的说法,人参“初生小者三四寸许,一桠五叶,四五年后生两桠五叶,未有花茎,至十年后生三桠,年深者生四桠,各五叶”人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为掌状复叶,每个掌状复叶就是苏颂所说的“桠”,由叶片和叶柄组成,长有五片小叶,人参的掌状复叶会随着生长年龄而逐渐增多,从而由一桠长到三桠、四桠......
数学好的读者们,不妨算一下八叶需要长多少年?
此外,看人参芦头上的小坑坑也能判别人参年份。那些坑坑叫芦腕,一般栽培的一个芦腕是一年,但年级长的野山参好多年可能才一个芦腕,总之芦头越长,芦腕越多,年限越长。
除了年份难得,野山参能从幼苗茁壮成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大棒槌”,要经历比唐僧师徒多出N倍的九九八十一难。
野山参喜阴凉湿润,忌强光,生长在林下肥沃的土壤里,根茎极为娇嫩。它一旦受到野兽或者大自然的滋扰或伤害,就会立即遁地“消失”,它并非真的会成精逃跑,而是根茎本能地躲到泥土底下休养生息,等到元气复原,人参才迸发新芽,再次破土而出。
至于休养生息需要多少时日,并没有准确的时间,因此有一句老话:人参三年不长,四年不长,到了第七年才破除而出。
可见野山参成形之艰难,而且试想一下,若参籽被鸟类吞食后,不巧排到诸如水中、沼泽地、荒林等不宜人参生长的环境里,岂不连成为嫩芽的机会也被扼杀了么?
那么,就算“大棒槌”得来不易,可它何德何能,自古深受上流社会追捧?
这就得讲到人参独特的生长方式了。它之所被冠以“灵药”的说法,正因为其惯于吸收日月天地精华,滋养自身。身为草本植物,却能像蓄电池一样,把周边的精华吸个精光,方圆三米内,寸草不生。
而且它的生长力极其顽强,就算主根烂掉,也可由艼或须继续生长成主根,因此,可以生长几百年之久,甚至有些人参被泡在酒里还能发芽。
正所谓,人活百岁、参活百年。人要经历千锤百炼才能成才,而人参也是饱经风霜成就精华。
所以,《神农本草经》认为荟萃天地灵气的人参能够对人体起到“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久服轻身延年”的神奇功效。
古人甚至认为它有回天再生的作用,自古以来作为贡品供皇室贵族享用,平民之间流通的,多是产自上*地区的*参,这个往后咱们会讲到。
既然野山参如此珍稀难得又疗效神奇,身价自然非同凡响。
而在满族人心中,人参更有着无与伦比的神圣地位,这主要是它在满族崛起以及清王朝建立的过程中,起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满语中,人参叫做“奥尔厚达”,意谓“百草之王”,足见满族人对人参的尊崇与珍视。
早据《大金国志》记载,女真族“世居混同江之东长白山下,南接高丽,北接室韦,西界渤海,东濒海”伴随着女真人逐步兴起并建立起强大的金国,他们一直在进行着一项传承久远的经济活动,这就是对人参的采挖。
明永乐初年,明*府设“辽东开原、广宁马市二所”,用于女真人与汉人开展贸易。渐渐地,以物易物的互市中,用人参换取铁器,很快便取代了马匹交易而成为贸易的重点。
到了明朝末年,女真人借助人参贸易,实现了铁器的普遍使用,提高了生产力,并壮大了武装力量,从而拥有了与明王朝一争雄长的实力,最终长驱直入,成为紫禁城新一代也是最后一代的主人。
是不是很意外,是不是很惊喜?一棵小小的人参,竟然能够为大金国积攒改朝换代的本钱,推动朝代的更迭!
而如今,随着长时期大规模采挖,野生人参正变得越来越稀缺,它在市场上的价格更早已远超*金,出现很多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不良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鉴别人参的优劣真伪呢?
那就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