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是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他自其青年时期开始潜心钻研医学。治学严谨,重视实践,主张沟通中西,以中医为主体,取西医之长,补中医之短,师古而不泥古,参西而不背中,是近代中西医汇通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在他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很多他总结出来临床用药经验:
《医学衷中参西录》1.服药方法,张锡纯认为,在治疗伤寒、瘟疫等急症时,必须要“煎一大剂,分次服下,病愈不必尽剂,不愈者必一日服尽。”张锡纯认为,治疗这类疾病,有如救火,如果不能连番泼之,就有可能造成死灰复燃,前功尽弃!即使是治疗一般的疾病,他认为也需要早晚服用药物一次,以保证体内的药物浓度。他认为病在下者,宜饭前服药,病在上者,宜饭后服用。认为这是让药物离病所更近,能够使药物更快直达病所!
2.重视煎药方法,张锡纯重视次煎,认为次煎味淡,最能养护脾胃之阴。其实不光是张锡纯这么认为,明末胡慎柔和尚甚至专用次煎来治疗阴虚劳热。对于煎药用水多少,他也有自己的看法,认为用水太少,就会使有用的药汁多数都在渣滓中,从而降低了效果;药物煎干了加水再煎,就会使药物失去了本来的作用,也不可取。
3.重视药物炮制,比如粳米,张锡纯认为健脾胃时可以炒用,止泻止痢就不能炒。因为生的粳米汁浆黏稠,可以留恋肠胃,如果炒熟了,就没有汁浆了。另外他认为半夏是降逆止呕的药物,若用白矾制后,因白矾味能令人呕吐,所以不能用白矾制。又比如龙骨、牡蛎,市面上多煅后使用,但张锡纯认为,只有在用来收涩时才需要煅用,但是如是用来滋阴降火等,就不能煅后使用。另外,他还认为,乳香、没药最好是生用。这时也不宜煅用。但半夏、附子、杏仁等有*之物,张锡纯都要求制过才能使用。另外,对于肉桂等气味厚重的药物,不需要捣碎,以防药力减弱;而对于石膏等气味清淡而且是坚硬石质的药物,就必须要捣碎后才能让药力容易出来!
4.张锡纯认为古代的人参并不是东北人参,而是现在的*参。*参气温性和,比人参好用,而且价格低廉。东北人参其性燥热,尤其不能用于伤寒、瘟疫等疾病中。
5.张锡纯认为*芪之生熟与发汗止汗无关,而是与用法和体质有关,用于气虚出汗的人,就可以止汗;用于阳强阴虚或者气虚不能驱逐外邪的人,就能发汗。
6.善用石膏,张锡纯甚至被有些医家成为“石膏医生”,他认为石膏性微寒而能散,是治疗外感湿热的灵丹妙药,这一体验来源于他为他自己的儿子采用大剂量的石膏来退热的经验,张锡纯只用生石膏,他认为煅石膏其性收敛,仅能用在外科敛疮上。张锡纯对于生石膏,用量甚大,动辄几两,但是效果有如金丹,他对于石膏的独特用法,我准备专门再写一篇文章来分享!甚是有趣,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