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党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从皖A到皖S安徽各地市名称由来及历史
TUhjnbcbe - 2023/2/2 18:47:00
儿童白癜风的饮食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51012/4708225.html

安徽,简称“皖”,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区。省会合肥。位于中国华东,界于东经°54′~°37′,北纬29°41′~34°38′之间,东连江苏,西接河南、湖北,东南接浙江,南邻江西,北靠山东,总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安徽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濒江近海,有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经济带,内拥长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地势由平原、丘陵、山地构成;地跨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水系。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南北兼容。安徽省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冲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经济、文化和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有着历史和天然的联系。安徽文化发展源远流长,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四个文化圈组成。截至年7月,安徽省下辖16个省辖市,9个县级市,50个县,45个市辖区。截至年末,安徽生产总值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9亿元,增长8%;第三产业增加值.4亿元,增长7.7%。人均GDP达元,折合美元。

皖A:合肥市

合肥,简称“庐”或“合”,古称庐州、庐阳、合戡念,是安徽省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年,全市下辖4个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45.1平方千米,户籍人口.44万人,常住人口.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6.33%。合肥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淮之间、环抱巢湖,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合肥是一座具有多年历史的古城,因东梗河与南梗河均发源于该地而得名。合肥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秦置合肥县,隋至明清时,合肥一直是庐州府治所,故又称“庐州”、又名“庐阳”,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如逍遥津、包公祠、李鸿章故居、吴王遗踪等。合肥还诞生了周瑜、包拯、李鸿章等一批历史名人。合肥是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中国最爱阅读城市、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中心城市、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江南之首”、“中原之喉”的美誉。年9月,被授牌成为“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中国内地城市综合排名17名。年6月,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开通运行。年,合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元。

皖B:芜湖市

芜湖,简称“芜”,别称江城,安徽省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介于东经°40′至°44分、北纬30°19′至31°34′之间,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总面积平方千米。芜湖是长江下游平原的组成部分,呈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自古享有“江东名邑”、“吴楚名区”之美誉,明代中后期是著名的浆染业中心,近代为“江南四大米市”之首。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工业基地、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境内的芜湖港是长江水运第五大港、安徽省最大的货运、外贸、集装箱中转港,国家一类口岸。年,芜湖在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排名第46。年12月,入选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强、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30强、中国创新力最强的30个城市之一。截至年7月,芜湖市下辖5个区、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年,常住人口.8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2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48.6:47.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美元。

皖C:蚌埠市

蚌埠,简称“蚌”,别称诸城,安徽省地级市,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中游,境内以平原为主,南部散落丘陵。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与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带。总面积平方公里。史载蚌埠“古乃采珠之地”,故素有“珍珠城”的美誉。年1月1日,蚌埠正式设市,为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年4月,蚌埠市直属安徽省。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淮河中游,京沪铁路和淮南铁路交汇点,同时也是京沪高铁和京福高铁的交汇点;是安徽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长三角一体化成员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淮河流域中心城市、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安徽省旅游中心城市、合肥都市圈城市,素有禹会诸侯地,淮上明珠城之称。年11月,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名。年,蚌埠市下辖4个区、3个县,常住人口.2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1.4:41.1:47.5,人均生产总值达元,折合美元。

皖D:淮南市

淮南,古称州来,安徽省地级市,国家重要能源城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安徽中北部,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淮河之滨,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五彩淮南”之称,是沿淮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截至年,全市下辖5个区、2个县,总面积平方千米,常住人口.0万人,城镇人口.7万人,城镇化率64.11%,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亿元。淮南是中国能源之都、华东工业粮仓、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国务院13个较大城市之一,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百个宜居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首批试点智慧城市、中国最佳投资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成语典故之城等荣誉。年,淮南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

皖E:马鞍山市

马鞍山,简称“马”,安徽省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皖苏交汇地区,介于北纬31°46′42″~31°17′26″与东经°21′38″~°52′44″之间,总面积平方千米。马鞍山是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的成员城市,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城市、全国科技兴市试点城市、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首批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中国诗歌之城、全国文明城市等殊荣。年4月2日,入选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年,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入选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名。年,马鞍山市下辖3个区、3个县,常住人口.1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48.9:46.6,按年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元。

皖F:淮北市

淮北,古称相城,安徽省地级市,国家重要能源城市,地处安徽省东北部,北接萧县,南临亳州市,东与宿州市廊桥区毗邻,西连河南省商丘市。南北长千米,东西宽50千米,是安徽省面积最小的地级市。截至年,全市下辖3个区、1个县,总面积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万人,城镇人口.74万人,城镇化率65.1%,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亿元。四千多年前,商汤十一世祖相土建城于相山南麓,发文明之滥觞,此后历代王朝在此设郡置县。有蹇叔、桓谭、嵇康、刘伶等先贤圣哲。风景名胜有相山公园、龙脊山、南湖湿地公园、华家湖、石板街、临涣古镇、隋唐运河古镇、大坊寺等,纪念地有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双堆集战场旧址等,被誉为皖北江南。淮北是运河故里、能源之都、中国酒乡。口子窖名酒出产于此,口感“香气馥郁,窖香优雅”,是中国酱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被评为中国白酒工业十大影响力品牌。淮北是“长三角城市群”、“淮海经济区”、“徐州都市圈”、“宿淮蚌都市圈”、“宿淮城市组群”成员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智慧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年获第十届中华环境优秀奖。年,淮北市实现生产总值.9亿元。

皖G:铜陵市

铜陵,安徽省地级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北接合肥,南连池州,东邻芜湖,西临安庆,介于北纬30°45′—31°09′、东经°35′—°09′之间,总面积平方公里。铜陵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延绵余年。铜陵已探明的铜、金、银、硫、铁、石灰石及与之伴生的各类稀有金属30余种,其中铜、硫、石灰石储量居华东乃至全国之首,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出自铜陵。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建于铜陵,第一支铜业股票发自铜陵。特产有丹皮、明*参等名贵中药材及蚕桑、苎麻、生姜等。年,铜陵市下辖3个市辖区、1个县,常住人口.1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2.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5.5:46.3:48.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折合美元)。

皖H:安庆市

安庆市,安徽省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西接湖北,南邻江西,西北靠大别山主峰,东南倚*山余脉,总面积.99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平方千米。安庆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是“桐城派”的故里,京剧鼻祖徽班成长的摇篮,是*梅戏形成和发展的地方,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陈独秀、“两弹元勋”邓稼先、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等人的故乡。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安庆文化。清咸丰十一年(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械所,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年,安庆市下辖3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5个县,另设有1个开发区,常住人口.3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9.1:44.9:46.0,人均生产总值为元。

皖J:*山市

*山,安徽省地级市,古称新安、歙州、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西南与江西省景德镇市、婺源县交界,东南与浙江省开化、淳安、临安县为邻,东北与安徽省宣城市的绩溪、旌德、泾县接壤,西北与池州市的石台、青阳、东至县毗邻,总面积平方千米。*山古称徽州,既是徽商故里,又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派盆景等影响深远,徽剧是京剧的前身,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山市境内的*山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为世界文化遗产。年,*山市下辖3个区、4个县,常住人口.1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0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1.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7.6:34.6:57.8,人均GDP元(折合美元)。

皖K:阜阳市

阜阳,安徽省地级市,简称阜,古称汝阴、顺昌、颍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华北平原南端,全市总面积10.17平方千米。下辖3区、4县、1市,年常住人口.9万人。阜阳位居大京九经济协作带,是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过渡带,是中原经济区东部门户城市,豫皖省际中心城市,皖北商贸、物流、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医疗中心城市,长三角一体化区域中心城市。阜阳代表文化是淮河文化,是甘罗、管仲、鲍叔牙、吕蒙、刘福通的故里,晏殊、欧阳修、苏轼曾在此为官。颍州西湖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齐名,颍上县八里河风景区为国家AAAAA级风景区、阜阳生态园和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均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阜阳剪纸、颍上花鼓灯、界首彩陶等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阜南县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龙虎尊被列为中国十大国宝青铜器之一。年,阜阳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3亿元,增长9.6%。

皖L:宿州市

宿州,安徽省地级市,地处安徽省北部,皖、苏、鲁、豫四省交界,襟临沿海,东至东北与江苏省宿迁市、徐州市接壤,南临蚌埠市,西至西北与淮北市、河南省商丘市、山东省菏泽市毗邻。总面积平方千米。宿州有小山口遗址、古台寺遗址。周朝时期始建蕲邑,隋唐年间,因京杭大运河通济渠(汴河)段开通,置宿州,是楚汉文化、淮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宿州号称云都,拥有中国华东地区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是CG动画集群渲染基地,中国5大量子通信节点城市之一。宿州市是安徽省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质量之光”年度质量魅力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宿州有皇藏峪、新汴河、五柳风景区、宿州三角洲公园、闵子骞祠、乐天园、宿州古城墙等旅游景点,有闵子骞、子张、齐白石、刘伶、嵇康、嵇绍等历史名人。年,宿州市常住人口.14万人。截至年,宿州市下辖1个市辖区、4个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5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51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34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90亿元,增长8.8%。

皖M:滁州市

滁州,简称滁,安徽省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地处长江下游北岸,安徽省东部,皖苏交汇地区,地理区域为北纬31°51′~33°13′、东经°09′~°13′之间。全市总面积平方千米。滁州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主体为长江下游平原区及江淮丘陵地区,呈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安徽的东大门,又是南北之间重要通道,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汉蓉高铁、宁西铁路和多条高速公路、国道及省道横贯市境,以及规划建设宁滁轻轨、马滁扬等高速公路。清流河等内河航道直通长江。是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的核心层城市,国家级皖江示范区的北翼城市,江淮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长江北岸新型产业发展基地、安徽省首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基地。有琅琊山、醉翁亭、小岗村、明皇陵、卧牛湖等景点。年,滁州市下辖2个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常住人口.7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8.6:49.1:42.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元(折合美元)。

皖N:六安市

六安,安徽省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别称“皋城”,处于长江与淮河之间,大别山北麓,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西翼,地理意义上的“皖西”特指六安。六安地处江淮,东衔吴越,西领荆楚,北接中原;地势西南高峻,东北低平,呈梯形分布;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转换的过渡带,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全市总面积平方公里;年常住人口.3万人;辖金安区、裕安区、叶集区3个市辖区和霍邱县、金寨县、霍山县、舒城县4个县。六安之名始于汉武帝,取衡山国内六县、安丰、安丰等县首字,别衡山国为六安国,兼有“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因舜封皋陶于六,故后世称六安为皋城。六安是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依山襟淮,承东接西。六安市有、、等3条国道,宁西、合九、阜六及沪汉蓉快速铁路通道等4条铁路,沪陕、沪蓉、济广、合阜、合安等5条高速公路穿过全境,距新建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仅半个小时车程,被国家交通部确立为陆路交通运输枢纽城市。年2月,六安市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年,六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亿元,增长9.5%。

皖P:宣城市

宣城,简称宣,是安徽省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地处安徽省东南部,沪宁杭大三角的西部腰线上,苏浙皖交汇处,介于北纬29°57′至31°19′、东经°58′至°40′之间。截至年,宣城市辖宣州区1个市辖区和郎溪县、泾县、旌德县、绩溪县4个县,代管宁国市、广德市2个县级市,总面积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万人。宣城古称宛陵、宣州,地处江南,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说。自西汉设郡以来已有多年的历史。宣城自西汉时起就一直是江东大郡,晋永嘉年间,首开文化昌盛之风,历经六朝。境内有文房四宝文化、徽文化、诗歌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宗氏文化并存共荣,素有“宣城自古诗人地”、“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之称,敬亭山被誉为“江南第一诗山”。宣城是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一翼,也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乡、中国鳄城、江南铜都大邑、江南鱼米之乡,曾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年11月21日,宣城入选“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名”。年,宣城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

皖Q:巢湖市

巢湖市,安徽省合肥市代管县级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江淮丘陵南部,介于合肥、芜湖两市之间,东与含山县交界,西北与肥东县接壤,南与无为毗邻,西南隔兆河与庐江县相对,东北隔滁河与全椒县相望。全市土地总面积.14平方千米,其中区域内巢湖水域面积.78平方千米。截至年末,巢湖市下辖11个镇、1个乡、6个街道,常住人口80.32万人,户籍人口86.04万人。巢湖市居皖之中,古称南巢、居巢,秦时设居巢县,唐朝设立巢县,年1月撤巢县设立县级巢湖市,年7月撤市设立居巢区,年8月撤区设县级巢湖市。巢湖市境内商合杭高铁、京福高铁、宁西铁路、淮南铁路复线等穿境而过;合宁、合巢芜、北沿江高速等20多条公路干线贯通全境;巢湖港是安徽省第一大内河港口,通航能力为吨,经裕溪河可通江达海。年,巢湖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完成财*收入38.3亿元。

皖R:池州市

池州,简称“池”,别名“秋浦”,安徽省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池州市位于安徽省南部,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南接*山市,西南与江西省九江市为邻,东和东北分别与芜湖市、铜陵市、宣城市接壤。截至年,全市辖1个区、3个县: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和青阳县。总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万人。池州素有“千载诗人地”之誉,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所在地。公元年设州置府迄今近年。历代名人李白、杜牧、陶渊明、苏轼、岳飞等都曾驻足池州,并留下宝贵的文化珍品。同时还有“中国戏剧活化石”贵池傩戏、“京剧鼻祖”青阳腔和东至花灯等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源远流长的佛文化、茶文化;又素以生态闻名,有“天然大氧吧”之称,市域内森林覆盖率近60%,大气环境质量稳居安徽省前列,主要河流水质均在优、良以上,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是国家标准的35倍,年,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年,荣获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年,池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亿元,比上年增长7.9%。

皖S:亳州市

亳(bó)州,简称亳,古称“谯(qiao)城”,安徽省地级市。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活动,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炎*时代,帝喾(*帝曾孙)代颛顼为帝,都于亳。商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在亳立都年。自秦时置谯县以来,历经朝代更迭,大都系州、郡或县建制,其间魏*初二年(年)封谯郡为“陪都”。元至正15年(),刘福通拥韩林儿在亳州称帝,建宋*权,以亳州为国都,亳州正式成为三朝古都之地。亳州市辖涡阳、蒙城、利辛和谯城三县一区,其中谯城区为市委、市*府机关所在地。中心城区规划面积扩大到平方公里,城镇化率年均增速居安徽省第1位。亳州有现代中药、白酒、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文化旅游、煤化工及新能源、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装备制造等十大产业。亳州是中原地区连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桥头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世界中医药之都、百强药企业半数落户亳州,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皖北旅游中心城市和省域交汇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皖A到皖S安徽各地市名称由来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