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党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川藏公路平均每公里牺牲一个人
TUhjnbcbe - 2023/3/6 9:08:00

——人民解放*建设川藏公路回眸(四

陈辉

有人说,川藏公路是血洒的路,是官兵和民工们用生命筑成的路。这样的比喻一点也不夸张。

塌方、泥石流、悬崖坠落、炸山事故、高原肺心病等威胁着筑路官兵和民工的生命,几乎每推进一米都要造成大小不等的滑坡和塌方,施工的第一年就有千名官兵和民工为此献出生命,在第一年天中,牺牲人数最少的一天是5人,其中仅雀儿山一个山头就牺牲了多人。

01

原筑路部队十八*第一五九团三连炮班班长、模范共产*员张福林,就为打通雀儿山而光荣牺牲了。

年12月10日,在雀儿山工地,部队收工吃午饭,张福林顾不上吃饭,到工地查看炮室装填炸药情况与导火索的安全连接。午饭后,张福林又领着炮班来到工地,他站在最前面点燃了导火索。随着一阵轰隆巨响,一座雪岩倒下了,上千方碎石纷飞迸落,战士们不禁为这一炮炸千方的胜利欢呼雀跃。张福林带领全班扑进烟尘弥漫的工地,清理石块。突然,不幸发生了,一块两立方米的巨石坠下,砸在张福林的腰部和右腿上。顿时鲜血染红了冰雪,张福林昏死过去,连队指导员安排进行抢救。在给他打针的时候,他坚持不让,他说:“我已经不能为国家服务了,为国家节省一支针!”临死之前,又艰难地从衣服兜里掏出来旧币,再交最后一次*费。最后在指导员的怀里离开了人世。

张福林一家两代忠烈。他母亲薛桂芳河南省扶沟县城关北街妇联主任,年3月16日,在执行地下*组织交办的一项秘密任务时,被国民*发现后杀害,年仅35岁。

为继承母亲遗志,张福林于年8月参加了解放*,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太原战役等。年冬,张福林所在部队接到抢修川藏公路雀儿山段的任务。张福林牺牲后,战友们清理的遗物时,在他的挎包里发现了他荣立五次战功的功劳证、一本日记和五包菜籽。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要把幸福的种子撒在西藏高原,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笔记本中他的人生格言显现眼前:“忘掉自己,为人民,由民兵改炮兵,由炮兵变工兵,这是*的需要,听*的话。”“我由一个穷孩子,成为一名共产*员,一切交给*,永远跟*走,学好技术,做好工作,不怕困难。”这就是一个共产*员的价值追求,这就是川藏路精神的真实写照。

年,张福林被西藏*区后方部队*委追授予模范共产*员称号,追记一等功,年,中央交通部、西南*区授予张福林烈士筑路英雄称号。年4月,张福林同志被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自治区人民*府评为“60位感动西藏人物”。

张福林生前所在班也被西藏*区命名为张福林班。后来“张福林班”在川藏公里建设和西藏平息叛乱、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先后有36名战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全班曾29次荣立集体功,使张福林英雄业绩得到发扬光大。

02

年5月31日,十八*老战士和十八*后代重走十八*进藏路,来到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雀儿山十八*筑路烈士陵园祭奠了张福林。之后,一行人又来到十八*无名女兵墓。无名女兵墓,是9名英勇牺牲的十八*首批进藏女兵的墓。她们的年龄都在15-19岁,当时是到雀儿山筑路部队开展慰问演出,由于气候、海拔及医疗等特殊条件,途中发生车祸,牺牲在雀儿山上。

“提起雀儿山,自古少人烟。飞鸟也难上山顶,终年雪不竭。筑路十八*,各个是豪杰。雀儿山上扎下营,要把山打通。”这首《打通雀儿山》,就是昔时十八*文工团上山表演时,为战士们创作的歌曲。“看到9名女兵的墓碑,心里特别难受,她们那么年轻,她们的青春和最美的芳华,永远定格在了这里。”原十八*54师文工队指导员张均之女张琪向女兵墓碑敬了*礼,她哽咽着说,十八*的奉献精神应该永远传承下去,“我们要永远怀念她们。”十八*老战士及后代也来到了这些无名女兵的墓碑前,敬献哈达和鲜花,寄托怀念和哀思。

年,以第18*为主的部队担负了解放西藏的重大任务。进*西藏、巩固边疆急需一批从事后勤、医疗、文艺等工作的女兵,多名青年女学生满怀一腔热血,加入进藏队伍中。在缺氧、断粮、无路等恶劣的高原条件下,她们和男人们一样背负着沉重的行囊,翻过雪山,越过草地,趟过冰河,徒步进藏。她们用动听的歌声,高尚的医德,真挚的情感,为川藏路建设,为巩固汉藏团结做出了特殊贡献。

原十八*宣传部长夏川的儿子芦继兵说,据十八*女战士们回忆,在进藏途中,女兵都怕碰上经期,接近经期就提心吊胆。进藏时,她们为了减轻携带行李的重量,谁也没有带卫生纸。月经来了,只能把棉裤腰间的棉花扯下来用。当时一条棉裤腰上的棉花扯不了几次就扯完了。河水冷到什么程度?脱掉鞋袜下到水中,脚板上立刻就冻粘上小石头,若随便拨弄下来,连石头带肉皮都会带下来。听说一位女兵上岸见脚板粘满钉螺一样的石头,忙用手一颗一颗往下拔,一拔一个坑,血淋淋的,连路都走不了。后来,因为过的冰河实在太多了,女兵们总结出了经验。对付这种冻粘在脚上的石头必须在上岸以后,烧一堆火,将脚放在火边慢慢地加温,烤化冰后再一颗一颗地试着轻轻往下拣。十八*女兵过冰河时,往往身后都是一片血水,经期过河,成为许多当时进藏女兵患妇科病的一个原因,而关节炎更是当年进藏女兵的常见病……但是河水再冰也挡不住十八*女兵的前进步伐。

原十八**长张国华之子张小*谈及此次“重走十八*进藏路”的意义时说:“十八*的精神中,既有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有民族团结、汉藏团结的精神,我们要去延续、践行这种精神。”

03

年4月6日,对吴家来说是个光荣的大日子,24岁的吴振斌,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参*后就失去了联系,一年后家人收到吴振斌的家书,他在修建川藏路。此后,吴振斌两三个月就会写一封信回家,对一家人嘘寒问暖,但是到了年,吴家人却迟迟没有收到他的来信。

当年的9月底,吴家人才接到中央人民*府交通部西南公路工程局第二施工局汽车运输大队发出的信。信中说,年5月22日,劳动模范吴振斌因为翻车,牺牲在康藏公路,也就是后来的川藏公路的建设工地上。

当年修筑康藏公路的筑路大*,召开动员和誓师大会

吴家人悲痛不已,但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吴家人没有能力前去拜祭。以后每年的清明和春节前,老父亲都要在村旁,一遍遍的呼喊着小儿子的名字。年,老父亲带着对小儿子的不舍,离开了人世。去世前老父亲交代,一定要找到小儿子的墓地。但是当时因为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吴家无力寻找,后来吴家的小辈长大成人,也到四川找过,可是都没有找到。

直到年春节,吴振斌的侄孙吴平在听父辈聊到烈士的事迹后,就在网上搜索,结果搜索到一条年四川媒体的报道,上有吴振斌烈士的生平,还表明吴振斌被安葬在四川省天全县烈士陵园,上面的地址写的是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铺人,这让吴家人都兴奋起来。

吴家人商议之后,决定选出5名代表,到四川省天全县去拜祭烈士。今年3月18日,吴家人风尘仆仆的来到相隔多公里天全县,当地退役*人事务局和交通运输局等部门的负责人前来迎接,烈士陵园位于天全县城旁边,背靠青山,“二郎山筑路英雄墓”就在这里,吴振斌烈士的墓碑在最前排,吴家人来到烈士墓前,盼了66年的团聚就在眼前,一时间百感交集,都泣不成声。烈士的侄孙吴平拿出一包*土,放在烈士的墓前,这是他特地从千里之外的家乡带过来的。这次拜祭圆了吴家人几代人的心愿,压在他们心底的一块大石头,终于放下了。

04

年3月,雅安天全县在展开文物普查时,发现了当年解放*18*修筑川藏公路时的15座筑路烈士墓,于是全县启动了“寻找健在筑路英雄、寻找英烈家属”的“二郎山寻亲”活动。

墓群中,一名叫孙忠珍烈士的墓碑上记录着他的资料:“中国人民解放*汽车十八*五十四师团一营二连战士,山东省曹县西崔庄人,年牺牲。”几经波折,好消息终于传来:在山东民*部门的配合下,孙忠珍烈士的亲属找到了。天全县有关部门的电话打到孙忠珍的亲弟弟孙世文那里,他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失踪’多年的哥哥找到了。当年只知道他当兵去了,然后再没了音信。”在天全县的安排下,孙世文终于见到了‘失踪’几十年的哥哥,为哥哥进行了祭奠。这是发现的15座筑路烈士墓中,目前唯一找到的亲属。其他烈士亲属还在继续找寻中:

王德全烈士:公路工程总局第一工程局汽车运输大队第二中队,四川乐至县人,生于年。年7月26日上午9时在甘孜以西50公里坡道处惨遭匪徒杀害,壮烈牺牲。18*52师团团长长郄晋武日志中,对粮食困难的情况有如下记载:“土匪还很疯狂,驻雅安友*还闹粮荒,但还是把他们的粮食支援我们进*,明天带一营先走,已动员部队装足粮食,防止报坏和物资丢失。”这个记载说明修建川藏路还遇到土匪武装的威胁。

孙学德烈士:康藏公路管理局雅安管理站驾驶员,共产*员,山东维县人,在年12月牺牲。

吴振斌烈士:中央人民*府交通部西南公路工程局第二施工局汽车运输大队第一中队分队长,安徽怀宁县高河铺人,年5月支援任务中壮烈牺牲。

胡心志烈士:中国人民解放*汽车十七团第一连班长,河南郑县人,年5月在支藏任务中在二郎山地段牺牲,年仅25岁。

西藏昌都,怒江天险。一座特殊的桥墩,孤零零立在江边,年,怒江之上第3座新桥通车。60多年前修筑的怒江桥已经拆除,为何独独保留了这座桥墩。当地人说,桥墩里有一位战士的遗体。为了纪念这位烈士,这座特殊的桥墩被保留了下来。许多川藏线的汽车兵在经过怒江的这座桥墩时,都会按响喇叭,并点上一根烟,摇下车窗,投向窗外的峡谷。鸣笛和献烟的举动成为一种特别的致敬。

众口相传,当年修筑川藏路怒江桥时,这位战士因连续作业身体疲劳到极限,不慎掉进10多米高、正在灌注水泥的桥墩里,混凝土迅速凝固,战友们想尽一切办法也未能将他救起,最后只得流着泪将他筑进了桥墩。

新华社记者魏董华报道了寻找桥墩里英魂的旅程。几经波折,在邦达机场,我们找到了驻守过怒江大桥的部队。老兵杨涛说,他只知道,这里长眠的是一位十八*的战士,但更多的细节无从得知。杨涛17岁当兵来到怒江边开始,这个桥墩就像一名战友,不分白天黑夜地陪着他。“每年都会有退伍的老兵回来,站在桥墩边久久不愿离去。”杨涛说,清明节那天,守桥战士们会通过自己修的一个便道,从险峻的岩岸攀到桥墩旁,扫尘,献花,给这位无名的战友敬上一个*礼。

通过各种线索,寻找桥墩无名烈士的行动非常不顺,记者终于找到一名当年大队的老兵。然而这位老兵说,当年他们来到怒江时,桥墩已经立在那里了。一切又回到原点。

原解放*十八**长张国华之女张小康的出现,让寻找有了转机。张小康曾历时8年撰写《雪域长歌》一书,详尽记载了父辈与西藏的故事。书中也提到了桥墩的故事,但记述不尽翔实。看到我们,张小康十分激动:“当年这件事一直记在心里,但始终没有核实清楚,让我们一起来找吧!”

几位十八*的老人共同确认了烈士牺牲的事实。

原十八*宣传部长夏川的儿子芦继兵,找到了父亲当年拍摄和收集的老照片。其中一张老照片上,当年十八*修的第一座怒江大桥是钢架桥身,下方赫然正是现在这座水泥桥墩;桥墩后方,还依稀可见木结构的桥墩。芦继兵回忆,年国庆前夕,父亲带着国庆观礼团赴京,途经怒江大桥时拍了照,照片上还只是木结构的临时桥墩。年底,川藏线全线通车。“这个水泥桥墩应该是通车后,为了加固桥梁,重新修建的,时间应该是年到年期间。”芦继兵还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这位烈士可能是刘纪春。这是他10年前在一个“老西藏”的回忆文章中偶然看到的。

遗憾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他再也没有找到那份记载着烈士名字的回忆文章。张小康和芦继兵通过多方查证,当年修建怒江桥的部队隶属于十八*54师,彼时工兵5团负责修建桥墩和架桥,团负责炸山。这名战士应该来自工兵5团。之后的数月时间里,我们不断寻访亲历者和他们的后人,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个可靠的印证。然而,我们能找到的工兵5团的老人,大多已经离世,他们的子女对当年的历史所知甚少。

非常遗憾,截至发稿时,记者仍无法确认这位烈士到底是不是叫“刘纪春”。

为什么当时没有详尽的记录呢?熟悉那段筑路史的张小康说,当时为了尽早解放西藏,修通路是第一要务。牺牲的人太多太多,通常只能在路旁掩埋,在石头或木牌上写上名字。筑路工程结束后,部队仍然任务不断,后来又历经改编,最终使烈士的故事和姓名湮没在历史深处。

“几千名筑路烈士,许多都没能留下自己的名字。”张小康说,直至今天,仍有十八*后人在寻找自己前辈的牺牲地。“有的留下了姓名,但只有名字和部队番号,什么时候牺牲、籍贯在哪里,都没有详细记录。”追寻一位无名烈士,却让我们发现了更多的无名烈士。在一个个壮烈的牺牲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激情与奉献的时代,看到了那一代先辈为信仰和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也许我们再也找不到烈士的名字。”张小康说,但烈士们的功绩不会因他们的无名而消失。也许,我们永远也无法确定这名烈士是不是刘纪春,但我们相信,他的故事将永远传唱下去。

05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川藏换新天。一座《拉萨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表明了*和*府永远没有忘记献身川藏公路的官兵和民工。

碑文这样写道:

“建国之初,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增进民族团结,建设西南边疆,中央授命解放西藏,修筑川藏、青藏公路。川藏公路东自成都,始建于一九五零年四月;青藏公路北起西宁,动工于一九五零年六月两路全长四千三百六十余公里,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同时通车拉萨。

世界屋脊,地域辽阔,高寒缺氧,雪山阻隔。川藏、青藏两路,跨怒江攀横断,渡通天越昆仑,江河湍急,峰岳险峻。十一万藏汉*民筑路员工,含辛茹苦,餐风卧雪,齐心协力征服重重天险。挖填土石三千多万立方,造桥四百余座。五易寒暑,艰苦卓绝。三千志士英勇捐躯,一代业绩永垂青史。三十年来,国家投以巨资,两路几经改建。青藏公路建成沥青路面。高原公路,亘古奇迹。四海闻名,五州赞叹。

巍巍高原,两路贯通。北京拉萨,紧密相连。兄弟情谊,亲密无间。全藏公路四通八达,经济文化繁盛,城乡面貌改观。藏汉同胞,歌舞翩跹,颂之为”彩虹”,誉之为”金桥”。新西藏前程似锦,各族人民携手向前。

值此两路通车三十周年,感激中央,缅怀英烈,立石拉萨,永志纪念。

西藏自治区人民*府立

公元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藏历十六绕回阳木鼠年十一月三十日”)

06

年竣工的川藏公路,还在延伸。如今的川藏公路是指成都——拉萨公路,全长公里。川藏公路始于四川成都,经雅安、康定,在新都桥分为南北两线。北线经甘孜、德格,进入西藏昌都、邦达;南线经雅江、理塘、巴塘,进入西藏芒康,后在邦达与北线会合,再经巴宿、波密、林芝到拉萨。

——北线。由四川雅安至西藏拉萨,全长公里。年4月开始,年12月正式通车。

——南线。由四川成都至西藏拉萨,全长公里。年之后开工建设,年全部建成通车。

川藏路从西藏解放开始的,年便开始修建,直到年修建完成,整整修建了19年,全线牺牲人数多人。

川藏路通车庆典

川藏公路作为祖国内地进出西藏的五条重要通道之一(另四条为青藏公路、青藏铁路、新藏公路、滇藏公路,其中滇藏公路的国道线在西藏芒康与川藏公路汇合),担负着联系祖国东西部交通的枢通作用,川藏公路通车前,从拉萨到四川成都或青海西宁往返一次,冒风雪严寒艰苦跋涉需半年到1年时间。而川藏公路建成后只需半个月,大大缩短了西藏与内地的交通时间,无论在*事、*治、经济、文化上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它不但是藏汉同胞通往幸福的“金桥”和“生命线”,也是联系藏汉人民的纽带,更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完)

本作品版权归“晨晖*事”所有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1
查看完整版本: 川藏公路平均每公里牺牲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