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良家教家风,展现新时代齐鲁家庭文明风采,由山东省纪委监委机关、山东省妇联、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联合主办,山东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承办,山东铁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喜迎二十大家和万事兴”齐鲁好家风主题展近日启动。展览分“先贤家风”“红色家风”“时代家风”“廉洁家风”四个版块,采用幅图片、2万多字讲述了全国和山东43个优秀家风、廉洁家风故事。5月24日,线上展览开启。今天,一起来看“廉洁家风”故事。
旋转屏幕
1.杨震:“四知”拒金,清白传家
杨震,东汉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幼通经史,博览群书,中年从教;50岁入仕,官至太尉。杨震的子孙们深受做“清白吏”家风影响,个个都为官清廉。
杨震一生都在追求清白正直,以“四知”拒金的故事,美名远扬。赴任东莱太守途中路经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深夜怀金相赠说:“暮夜无知者”。杨震严厉斥责他并说:“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杨震为官清廉,有老朋友、长辈劝他为子孙购置产业。杨震说:“让以后的世人称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我用这个留给他们,不是也很丰厚吗?”
杨震家族从杨震起四代人连续担任“三公”职务,代代皆能守住“清白吏”之名声。杨氏后人都以“清白传家”“四知家风”作为祖训,制定悬挂了形式多样、主题相近的家规家训。
2.范仲淹:自奉俭,不营私
范仲淹,江苏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人),官至参知*事。“以俭养廉、以俭助廉”是范氏家风中的思想精髓。千百年来,以“廉俭”为核心的范氏家风一脉相传。
范仲淹无论得势还是失意,无论在朝主*还是将兵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为国为民,忠心耿耿。在做参知*事时,主张“去谬吏”“纠慢*”,对贪污腐败、昏聩无能、懒*无能以及老迈失德的官吏,进行严厉的弹劾与罢黜。
范仲淹亲定《六十一字族规》和《义庄规矩》,后代依其训导整理形成《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在范氏家训中,范仲淹叮嘱后人心存高远、勤俭节约、遵守规矩、和气做人、清白为官。他的四个儿子皆德才兼备,当了朝廷重臣,口碑极好。
3.包拯:家门不容贪腐者
包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官至枢密副使。他执法严明、铁面无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有“包青天”之誉,是中国古代廉吏的典范。
公元年,包拯写下明志诗《书端州郡斋壁》,是他一生为人为官的座右铭。
三十七字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凝结在包拯身上的忠、孝、廉的优秀品质,形成一种“孝肃之风”,对其家族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氏子孙历代皆有出仕为官者,一直牢记遗训,世代清廉。
4.于*:为人以仁存心,做官清正廉洁
于*,山西永宁州(今吕梁市方山县)人,官至两江总督。他为官二十余年,一心为民、清正廉明,深得百姓爱戴和朝廷赏识,三次被举“卓异”。
《廉仕吏》:我生来无他嗜好,布衣蔬食免饥寒足矣。不知世间有享受事,亦不知馈遗交际欲何为。计俸入自给有余,要钱何用?从来寡所用,斯廉所取,未有用之极繁多,而取之能廉洁者。
《于氏族规》22条、《于氏家训》41条,涵盖“勤、俭、学、善、廉”等内容,以“廉”为官德之首。从明朝景泰年间至乾隆中叶的余年里,于氏族人中担任各种官职的有30多人,下至知县,上至总督、巡抚,不论微品小官还是封疆大吏,抑或士农工商,始终遵法纪、守规矩。
5.桓台新城王氏:忠勤报国,洁己爱民
桓台新城王氏家族是明清齐鲁第一进士家族,自明嘉靖二十年至清光绪三十二年,出进士30名、举人52名、贡生名,出仕为官者百余人,科甲蝉联、簪缨不绝、文化相承。
八世祖王渔洋是王氏家规家训集大成者,他一生居官清正廉洁、勤勉自励。清康熙三十六年,他教子为官亲书《手镜》。
《手镜》:无暮夜枉法之金,清也;事事小心,不敢任性率意,慎也;早作夜思,事事不敢因循怠玩,勤也。畿辅之地,果为好官,声誉易起;如不努力做好官,亦易滋谤。勉之,勉之!
王氏家规家训内容涵盖修身养性、读书立世、做人处事、从*为官、持家经营等多个方面,家族成员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勉励,形成了整个家族善良勤俭、敦宗睦族、读书力学、见贤思齐、忠勤报国、洁己爱民等家风。
6.高密刘氏:清廉爱民,循良为吏
高密刘氏家族先后出了11位进士,7位二品以上高官,创造了“三世一品,两代名相,三辈得谥”的辉煌业绩,乾隆帝为其赐字“海岱高门第”。刘氏家族出仕的余位子弟,都能够清廉自持,无一人贪腐。
刘果任太原府推官时,有一富豪打产业官司,该富豪拿出金送给刘果,被严词拒绝。刘果任河间知县,以“清廉爱民”受到康熙皇帝嘉奖。
刘墉秉承清廉爱民的家风,始终奉公守法,深受百姓爱戴,其中较有名的是审理山东巡抚国泰贪腐案。
《刘氏家训》:“清廉爱民,循良为吏;积德行善,宅心仁厚;刻苦向学,科举为重;虚心抑己,谋事深远;父严母慈,兄友弟恭;孝悌为本,意在慕容;识才爱才,推贤黜佞;远离浮华,崇惇尚厚。”
7.滨州杜氏:勤*爱民,正直律己
滨州杜氏家族跨越明清两朝,期间中科举人,其中进士12人,入翰林院6人,举人8人,七品以上官员91人。以“一门十二进士”“四世六翰林”“四代为相”“满门皆清官”而闻名。
《述训》是杜家十四世孙杜堮汲取杜氏家族几代人积累的家庭教育理论、教育经验和心得撰写而成,共48则、字,系统阐述了杜家的教育思想和修身、齐家、处世之道,既指明应当达到的目标,又阐明实现目标的具体做法,更分析其中的深刻道理。
《述训》:做人要谦虚正直,人贵有自知之明,切不可张扬自大;做官要爱国恤民,廉洁勤*;做事要端正、明白、和平、谨慎。
杜家人牢记清白家风,坚守自己的节操,真正做到了不违背道义以求升官晋职,不追逐利益而损坏名声。杜家人所到之处,他们的事迹都口碑流传,载入史册。
8.滕州盖村王氏:居官则清正廉洁,为民则恪守本分
滕州市盖村王氏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来,由清至民初,廪、庠、贡、举以及入翰院者余人,诗文专集百余部。几百年来,在王氏家规家训教化下,王氏族人守法爱国、敬业睦邻,人才辈出、经久不衰。
盖村王氏家规于清道光七年(年)首次刊印,后经族人整理形成《族训卮言》,主要内容包括守*策、睦亲邻、勤职业、尚俭约、戒不孝等。
廉洁为官:凡子孙居官者,当廉勤正直、崇尚气志、两袖清风,务*绩卓越,惠及百姓,如有贪腐被黜者,于谱上削其爵,族人共警之。
王东槐是王氏十五世孙,他为官清明、刚正,人称“铁面御史”。一道奏折弹劾掉山东玩忽职守、贪赃枉法等十余位高官,咸丰元年,武昌城陷,王东槐牺牲。为国尽忠、死而后已,既是王东槐一生的写照,也是盖村王氏家风家训浸润滋养下的王氏族人典范。
9.邓恩铭: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邓恩铭,年出生于贵州省荔波县玉屏镇一户水族家庭,年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年8月担任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年4月,被杀害于济南市纬八路刑场。
作为山东*组织主要负责人,邓恩铭掌管*的许多经费,个人生活却一直很清贫。当家乡遭遇灾荒,弟弟来信希望他能寄些钱回家,他回信写道:自己没有分文汇回去,在外漂泊两年,只能谋个人的温饱,无力顾家。
邓恩铭的亲人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家风。侄子邓碧林30年守护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足迹遍布大山深处每一个村寨;侄孙女邓庆梅大学毕业放弃省会城市,毅然回到故乡荔波,不管在哪个岗位上,都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10.焦裕禄:热爱劳动,艰苦朴素,不能搞特殊化
焦裕禄,山东淄博人,年担任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战天斗地治理“三害”,致力于改变兰考贫穷落后面貌。年5月,因病逝世。
焦裕禄的母亲李星英对他影响很大,她经常教育焦裕禄要好好做人,不走歪门邪道。
焦裕禄送大女儿焦守凤到酱菜厂当工人,并且告诉她:“县委书记的女儿更应该热爱劳动,带头吃苦。”
焦裕禄的衣、帽、鞋、袜都是拆洗多次,补了又补、缝了又缝,虽然破旧得厉害,还是舍不得换掉。
焦裕禄教育儿子要尊重演员的劳动,不能搞特殊“看白戏”,并拿出钱让他到戏院补票。
在焦裕禄的严格要求下,焦家形成了热爱劳动、艰苦朴素、不能搞特殊化的家风。
11.谷文昌: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
谷文昌,河南省林州市人,年福建东山解放后,担任县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他带领东山县人民苦干14年把荒岛变成了宝岛,年调任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年1月逝世。
谷文昌对待子女一贯严格,他在家规中明确规定:不允许揩公家一点油,不允许沾父亲一点光。“干净做事,不追逐名利,不享受特权”是其家风中的铁律。
谷文昌始终牢记自己是*的人,他一生都保持着农家子弟的本色,简朴持家,不看重物质上的享受。其“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家风仍在当地传颂。
谷文昌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丰碑。每年清明前后,“先祭谷公、再拜祖宗”已经成为当地的风俗。
12.杨善洲:给子孙后代一个清清白白的人生
杨善洲,云南施甸人,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将为人民服务作为毕生追求,深受当地群众爱戴。年10月逝世。
对待权力,杨善洲大公无私、公而忘私,他常说,“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私事”。在担任保山地委书记期间,为自己订立了“白天不关门,夜间不开门”的“门规”。
对待家庭,杨善洲廉洁持家、甘于清贫。他一直教育孩子们:“别人的东西,即使是一分钱的也不能要。”
对待事业,杨善洲艰苦奋斗、吃苦耐劳,退休后,他带领群众绿化荒山,并将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年获评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退休干部楷模。
13.孔繁森:清贫自守,公而忘私
孔繁森,山东聊城人,医院警通排战士、共青团聊城地委常委、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先后两次援藏,年11月不幸殉职。
年,时任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的孔繁森再次被派往西藏,组织谈话时他说“我是*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
孔繁森生活极其节俭,非常清贫,经常吃的是白饭就榨菜,穿的许多内衣打着补丁,工资大部分花在藏族群众身上。
孔繁森妻子退休以后从来不给单位添麻烦,也不允许子女亲友打着孔繁森的旗号,在社会上干无原则的事情。
孔繁森对自己的子女要求非常严格,公家的光不能沾,不允许做的事情就应该自觉不做。
14.谷牧:从严治家,公私分明
谷牧,山东荣成人,历任国务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协副主席等职。中国共产*的优秀*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经济建设战线的杰出领导人。
谷牧同志一生从严治家、公私分明,不允许家人在生活中享受任何特权,更不允许子女在工作中享受特殊关照;眷恋家乡,却也不徇私情。
年,谷牧动员大儿子刘念远在高考前六天放弃高考,去西藏当兵,理由非常简单:领导干部的孩子要身先士卒,到西藏,上前线;他还给儿子规定:到西藏以后,就是普通一兵,不能有高干子弟的特殊作风,不准给谷牧打电话,不准说是谷牧的儿子。
3年,谷牧将积攒了10万块钱的稿费全部捐给了沂蒙山区的莒南县洙边镇中心小学。当学校师生和莒南县群众得知这所学校是谷牧捐赠的,都希望将学校改名为“谷牧希望小学”。谷牧认为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不希望用自己的名字命名。
供稿:省妇联家儿部
信息支持:省纪委监委机关、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