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两大红*主力会师三个月后,又因张国焘坚持其分裂主义和南下方针,暂时分离了。红四方面*和红一方面*留下来的部队的指战员,怀着迷茫的心情,开始踏上前途未卜的南下征程。
1、张国焘分裂中央有多狂?
*中央率一、三*团北上后,9月15日,张国焘在阿坝召开“川康省委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张国焘反对*中央、分裂红*的一次动员大会。会场旁边演戏台上挂了一条横幅,上写着“反对中央向北逃跑”!
张国焘作了南下动员报告后,即带头围攻朱德总司令,要他表明:“应该走哪条路,是南下,是北上?”朱德坚持原则立场,回答说:“我是一个共产*员,在中央*治局会议上我是举了手的,同意北上,今天要我反对北上是办不到的。中央北上的路线是正确的,我们应该拥护北上”。
会议开了两天多,最后以张国焘的发言为基调作出所谓《阿坝会议决议》。
张自已不执行中央*治局的决议,反诬*中央坚持北上战略方针为“右倾机会主义的逃跑路线”,“破坏红*指挥系统,破坏主力红*的团结”。为贯彻其分裂主义,压制不同意见,还扬言对“经过斗争和教育仍不转变的分子,应当予以纪律制裁”。
接着,便大肆围攻、迫害拥护*中央的干部。9月15日,张国焘以所谓“中国工农红*总*治部”名义,发布了《大*南进*治保障计划》。
声称:
“只有大举南进,消灭川敌残部,才是真正的进攻路线,才是真正的配合全国红*的行动”,“目前北方天气渐寒,草地不易通过,敌人在我们的北面已集结相当兵力,碉堡已经完成一部,这种情况下,北进是显然不利的”,“因此我们目前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大举向南进攻,消灭川敌残部,在广大地区内建立巩固的根据地,首先赤化全川”。还提出“打到天全、芦山吃大米”的错误口号。
18日,张国焘电令余天云、王维舟率部南下打开绥(靖)、崇(化)、丹(巴)前进道路。
接着,红*左路*和右路*之四*、三十*分别由阿坝、包座回师南下,再次通过茫茫草地,向马塘、松岗、*坝一带集结。9月下旬,南下部队进入指定位置。至此,张国焘公开走上了分裂红*的罪恶道路。
2、再次南下过草地
阿坝会议结束后,张国焘又于9月15日以“中国工农红*总*治部”的名义,发布了《大举南进*治保障计划》。
计刻继续对*中央进行攻击,坚持南下方针,指出:
计划提出:“必须坚决执行*的进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逃跑路线,才能顺利完成我们南进的战略方针。”
9月17日,张国焘又发布了南下命令。
就在《大举南进*治保障计划》制定的同时,位于包座、班佑地区的红四、红三十*及红*大学的部分人员,在徐向前、陈昌浩的率领下,奉张国焘的命令南下,回头再次穿越草地。
“浩渺沉寂的大草原,*草漫漫,寒气凛冽,弥漫着深秋的肃杀气氛。红*第一次过草地时留下的行*、宿营痕迹,还很清楚。有些用树枝搭成的‘人’字棚里,堆着些无法掩埋的红*尸体。衣衫单薄的我*指战员,顶风雨,履泥沼,熬饥寒,再次同草地的恶劣自然条件搏斗,又有一批同志献出了宝贵生命。”
经过几天的艰苦行*,红三十*和红四*分别于9月17日和18日返回毛儿盖,随后继续南进,沿黑水、芦花以西的山路向*坝、松岗开进。
在右路*南进的同时,红*总部机关和左路*也奉张国焘的命令,从阿坝、马尔康等地出发南下。到9月底,两路南下部队分别集结于马塘、松岗、*坝一带。
徐向前、陈昌浩等来到*坝后,又同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王树声等领导人见面了。
南下路上心情抑郁、懒得说话的徐向前,见朱德面色黝黑,目光炯炯,步履稳健,有说有笑,一如往常,似乎天塌下来,也没放在心上一样,自已的心里好像也稍稍轻松了一些。
徐向前是这样回忆当时的朱德的:
“朱德总司令虽不同意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行为,但认为部队既然已经南下,就应打开战局,找块立脚生存的地方。那么多红*,没有地盘,没有饭吃,无异于不战而自毙。同时,他又坚信,只要大家是革命的,最后总会走到一起的。因而,在*事行动方面,积极行使总司令的职权,及时了解敌情,研究作战部署,定下决心。”
3、绥崇丹懋战役
张国焘在10月5日卓木碉会议另立“中央”后,为贯彻其南下方针,打开通往天全、芦山的通道,实现在川康边创建根据地的计划,立即以“中革*委主席”的名义,于10月7日发布了《绥(靖)崇(化)丹(巴)懋(功)战役计划》。
计划规定:
以第九*第二十五师、第三十一*第九十三师及第五*组成右纵队,由王树声率领,沿大金川右岸前进,抢占绥靖、丹巴;以第四、第三十、第三十二*及第九*第二十七师大部组成左纵队,由徐向前、陈昌浩率领,从大金川以东地区进攻,夺取崇化、懋功;以第三十三*及第九*第二十七师1个团,驻守马塘、梦笔山地区,屏障红*总司令部驻地卓木碉;以第三十一*第九十一师师部及第二七七团、红*大学留驻阿坝,组成阿坝警备区掩护后方。
10月8日,左、右两路纵队按预定计划开始行动,先后向大小金川沿岸急进。
大小金川地区,地形复杂,利守难攻。沿途多深山绝壁,峡谷激流,不便大部队展开。战役开始后,右纵队第九*第二十五师首先向绰斯甲附近的观音河铁索桥强攻,以便渡河后,左右两*夹河而进,隔岸呼应。但守敌刘文辉部事先已将铁索桥砍断,并筑有防御工事,凭坚固守。红*遂改以乘船在下游3公里处强渡,又因敌人火力猛烈,河流湍急,渡船触石翻沉,强渡未能奏效。右纵队渡河受阻,延迟了出动时间。
鉴于这种情况,总部临时调整部署,令左纵队之第四*从*坝地区出动,西渡大金川,沿西岸袭取绥靖、丹巴;第三十*由大金川东岸进取崇化,转攻懋功:第九*第二十七师向两河口、达维进击。
这样,整个战役的进攻任务,几乎全由左纵队承担了。
按照这一新的部署,第四*于10月11日渡河成功后,沿右岸急进,12日克绥靖,击溃守敌刘文辉部2个团后,继续向南猛进,16日占领西康之丹巴县城。
与此同时,第三十*也沿大金川东岸向南进攻,经一路战斗,于15日攻占崇化,随后以一部继续向懋功方向发展。第九*第二十七师也同时向南急进,于15日夜间对绥靖以东之两河口守敌杨森部第七旅发起攻击,经三个小时激战,将敌击溃,继而连夜跟踪追击,于16日攻克抚边,歼敌2个营大部。
接着,又于19日夜袭占达维,击溃杨森部第四旅。第三十*占崇化后,即兵分两路,挥师东进,其中一路于20日攻克懋功,守敌杨森部两个旅向夹金山以南逃窜。进占达维之第二十七师当即主动截击这股逃窜之敌,俘获一部。
该师继而迅速向东南发展,攻克日隆关、巴郎关、火烧坪、邓生等地,此后,与邓锡侯部守敌相持于牛头山一带。至此,历时15天的绥崇丹懋战役以击溃杨森、刘文辉所部6个旅,毙、俘敌余人的战果而告结束。
红*占领了丹巴、懋功两县城,抚边、绥靖、崇化三屯以及达维、日隆关、绰斯甲等要镇,达到了主要的战役目的。
绥崇丹懋战役是红*以两过草地的疲劳之师,在地形十分复杂的条件下进行的,充分表现了红*指战员不怕困难、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当时身为红四方面*总指挥的徐向前这样评论这次战役:
这一仗是山地隘路战,很难打。我*机智英勇,灵活迅速,充分发挥夜摸、奇袭和小部队大胆迂回穿插等战术特长,渡激流,穿峡谷,破敌垒,夺要隘,表现了红*坚无不摧的优良战斗素质。九*二十七师连续作战,疾进五百余里,打得最出色。
夜袭达维之战,行动秘密、神速,当部队摸进街里时,敌人还在睡大觉。敌第四旅旅长高德州惊醒后,顾不上穿衣服,仓皇逃走。战后,朱德总司令高度评价红四方面*的战斗力,认为是一支过得硬的红*队伍,继承了叶挺独立团的铁*传统。这次战役的主要缺点是右纵队渡河受阻后,未能及时转移兵力,配合左纵行动,致使近半数兵力陷于无用武之地的状态;追击不力,对溃逃进山林的残敌搜索不够,影响了扩大战果。
4、天芦名雅邛大战役
红四方面*南下川西南作战,引起了蒋介石的高度重视。他将在西南地区“围剿”红*的*事重心移至重庆,正式成立“重庆行营”,派大批**官员入川,并对川*进行了整编。整编后的川*,虽紧缩了约三分之一的名额,但充实了建制,补充了武器弹药,战斗力有所增强。这时,蒋介石令川*集中力量对付南下的红四方面*;胡宗南部北向甘南,对付北上的红一方面*主力;吴奇伟部南下,对付红二、红六*团;李抱冰部则扼守西康一带。
绥崇丹懋战役后,川敌为扼阻红*前进,在自南而东加强兵力,筑碉堡封锁的同时,再次调整部署:
以刘文辉部防守金汤、泸定至汉源、雅安一线;以杨森部防守宝兴至大硗碛一线;以邓锡侯部防守宝兴以东大川场至水磨沟一线;以刘湘之模范师9个团集中天全;另从绵竹等地抽调18个团,向西增援,企图力拒南下红*于天全、芦山、宝兴西北山区,确保川西平原,进而消灭红*。
根据上述敌情,红*总部和红四方面*总指挥部估计,趁势南攻,打击川敌,夺取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地区,有较大把握,遂制定了《天芦名雅邛大战役计划》,并于10月20日由张国焘以“*委主席”的名义发布。
计划规定的战役纲领是:
以主力乘胜速向天、芦、名出动,彻底消灭杨森、刘文辉部,并迎击主要的敌人刘湘、邓锡侯部,取得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广大的根据地为目的;对康定、汉源、荥经、灌县方向,采取佯攻姿态,配合主力行动。
具体的作战部署是:
以第四、第三十二*为右纵队,由丹巴经金汤攻取天全,并以一部向汉源、荥经活动;以第三十*、第三十一*第九十三师及第九十一师2个团、第九*第二十五师为中纵队,先进占宝兴、芦山,得手后向名山、雅安及其东北地区进攻;以第九*第二十七师为左纵队,除以一部巩固抚边、懋功、达维外,主力向东伸进,威胁灌县、大邑之敌。另以第五*为右支队,巩固丹巴地区;以第三十三*为左支队,留住马塘、两河口,相机威胁理番,占领威州;以第三十一*第九十一师师部率第二七七团驻守达维、懋功。
按照这一部署,10月24日,战役开始。中纵队在红四方面*总指挥部的率领下,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以迅猛之势向宝兴进击。
11月1日,一举攻占宝兴县城,击溃杨森第二十*之第一、第五、第六等3个旅,乘胜进占灵关镇、双河场,连续打垮刘湘教导师的1个旅和1个团的阻击,直逼芦山城下。沿途共俘敌千余人,缴获步枪余支,轻重机枪50余挺。
与此同时,左、右两纵队亦从两翼日夜兼程,长驱疾进。左纵队翻越夹金山后,于1月7日攻占大川场,歼敌邓锡侯部第七旅一部,前锋进抵邛崃县境。右纵队于10月28日攻克西康金汤设置局所在地金汤镇后,旋即攻克天全以西之紫石关、大岗山,击溃刘湘模范师的1个旅,于11月10日占领天全县城。随即向东迂回,协同中纵队包围芦山。刘湘为解芦山之围,急令其独立旅向名山地区增援,遭红三十、红九*各一部钳击,全部被歼。
11月12日,红*向芦山城发起攻击,守敌弃城逃跑,该城遂被红*占领。至此,红*在10余日内连下宝兴、天全、芦山等县城,占领了邛崃以西,大渡河以东,青衣江以北,懋功以南之川康边广大地区,共毙、伤、俘敌1万余人,击落敌机1架,造成了红*进则可以东下,横扫川西平原的战略态势。
5、西取还是东进?
战役进行过程中,张国焘和红四方面*总部在是以红*主力西取康定、泸定,还是东进川西平原问题上,发生了意见分歧。
张国焘提议,重点夺取康、泸,将来以道孚为战略后方,在西康地区发展。
10月31日,张国焘致电陈昌浩、徐向前,称:
“西康为我唯一后路,不可以西康落后说自误。…在敌能守住邛、大、名、天、芦一带碉堡线时,即宜不失时机取康定为好。”
11月6日,张国焘再次致电徐向前、陈昌浩,要求他们“查明沿金川两岸转移兵力即取康泸办法”。徐向前和陈昌浩则认为,还是按原定的作战计划,重点加强左翼的攻击,夺取天、芦、名、雅地带为上策。
理由:
一是这一带人口和粮食较多,部队易于补充:二是与川敌作战,较易得手,如能乘胜东下川西平原,可获更大的补充,利于过冬;三是距离转战于川黔边的红二、红六*团较近,能对他们起到有力的策应作用。
11月7日,徐向前、陈昌浩致电张国焘,指出:
“如能多集中兵力在这带打,甚有把握。如马上进西康,补难,减员更大,力分散,天气极冷。对二、六*团配合无力。”“弟意目前仍在此寻机打敌,先打开左翼局势,然后配合四*夹击天全。…此地决战得手,则截东或西进均易,西进只是万一之路。”
张国焘接电后,未再坚持他的意见。徐向前、陈昌浩遂挥*向名山、邛崃地区进击。
恰在此时,北上到达陕北的中共中央于11月12日来电指示:
“关于方针你们目前应坚决向天全、芦山、邛崃、大邑、雅安发展,消灭刘、邓、杨部队,求得四方面*的壮大,牵制川敌主力残部,(以利)川、陕、甘、晋、绥、宁西北五省局面的大发展。”
这与徐向前、陈昌浩的主张正好相似。
6、百丈关战役
红*南下的初步胜利,给蒋介石、刘湘以极大的震动。蒋介石急调薛岳部增援,并令其空*频繁出动配合。刘湘急调其主力王瓒绪、唐式遵、范绍曾等部以及李家钰部,星夜兼程,集结于名山及其东北地区之夹门关、太和场、石碑岗地区,企图阻止红*攻势,屏障成都平原。敌*兵力合计达到80余个团。
11月13日,红*集中中纵队全部及右纵队第四*计15个团的兵力,向朱家场、太和场发起猛攻,14日占领该地,击溃敌暂编第二师两个团。
接着,乘胜前进,于16日攻占邛崃、名山大路上的重镇百丈。敌赶忙出动6个旅的兵力,进行反扑,激战半日,被击退。红九*第二十七师乘胜沿百丈通邛崃的大路进击,势如破竹,仅第七十五团1个营即连破敌堡多个。
当天下午,相继占领了黑竹关、治安场、王店子。这时,徐向前、陈昌浩令部队停止前进,主力向百丈周围靠近,以第九十三师围攻名山,以第三十二*向名山至洪雅的大路突击,吸引邛崃方向的援敌出动。
11月19日拂晓,敌人十几个旅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从东、北、南三面向突出于百丈地区5余公里长的弧形红*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红*指战员忍着疲劳、寒冷和饥饿,与优势之敌展开了浴血苦战,从而拉开了百丈决战的战幕。
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记述了战斗的激烈场面:
从黑竹关到百丈十多里的战线上,处处是战火硝烟、刀光血影,是爆炸声、枪炮声、喊杀声,是敌我双方的殊死搏斗。
百丈一带,地势开阔,多丘陵、树丛、深沟、水田。战斗开始后,我骑马赶到这里,观察情况,现地指挥。三十*指挥所设在百丈附近一座小山包上,我绕来绕去,好不容易才摸到。
我*坚守在月儿山、胡大林、鹤林场及黑竹关至百丈公路沿线的山岗丛林地带,与敌反复拉锯,血战三昼夜。敌用两旅兵力企图通过水田进占百丈,在我几十挺机枪扫射下,整营整连的敌*,被击毙在稻田里,横七竖八,躺倒一大片。但因该地交通方便,敌人调兵迅速,后续力量不断增加,攻势并未减弱。
21日,我黑竹关一带的前锋部队被迫后撤,敌跟踪前进。22日,百丈被敌突入,我*与敌展开激烈巷战。我到百丈的街上看了下,有些房屋已经着火,部队冒着浓烟烈火,与敌拼搏,打得十分英勇。
百丈附近的水田、山丘、深沟,都成了敌我相搏的战场,杀声震野,尸骨错列,血流满地。指战员子弹打光,就同敌人反复白刃格斗;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拉响手榴弹,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
百丈战斗,是一场空前剧烈的恶战,打了七天七夜,我*共毙伤敌一万五千余人,自身伤亡亦近万人。
敌我双方,都打到了筋疲力尽的地步。
7、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百丈决战,红*指战员虽英勇顽强,浴血奋战,歼灭了大量敌人,但自己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太大,红*如长期固守,与敌人拼消耗,显然不利。在这种情况下,红四方面*总部决定放弃原定计划,从进攻转入防御。11月下旬,红三十、红九*撤出百丈一带,转移到北起九顶山,南经天品山、五家口,至名山西北附近之莲花山一线,据险防守。至此,天芦名雅邛大战役被迫中止。
在百丈战斗进行的同时,红三十二*和红四*一部分别在天全、飞仙关渡过青衣江南进,于11月25日占领荥经,继占汉源,歼守敌一部。12月初,敌薛岳部由东面向荥经进攻,红*在予敌以杀伤后,于12月中旬撤出荥、汉地区,移至青衣江以北地区。在西面大炮山之红三十三*,则继续巩固阵地,与李抱冰部对峙。
百丈战斗失利,在*事上的教训是深刻的。
徐向前后来总结说:
“第一,对川*死保川西平原的决心和作战能力,估计不足,口张得太大。”“第二,与此相联系,我*高度集中兵力不够。”“第三,战场的选择失当。”“另外,部队习惯于山地战、隘路战,而对平地、水田、村落战斗,则缺乏经验。”这些“都与我们在战役指导思想上的急躁和轻敌有关”。
南下红*自9月中旬从草地南返,连续作战两个多月,广大指战员经历了种种艰险,克服了重重困难,以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浴血奋战,取得了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吸引、牵制和消灭了敌人的大批有生力量,在战略上对北上红*和红二、红六*团起到了配合作用。
但是,南下红*依然没有能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百丈一战又遭受重大损失,不得不转入防御。
因此,百丈战斗,是南下红*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的转折点,也是张国焘南下错误方针碰壁的主要标志。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