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全林
对于《坛经》,我和李先生讲得最多,从慧能的自信、慧能的因缘、慧能的神通、悟证、教化、慧能大师教法与神秀大师的比较、慧能性格与神秀性格的比较等各个层面都结合经典与文史做了深刻的探索,特别是《唐书》里慧能与神秀大师的传记而来讲某些问题。武则天请慧能来北方讲禅学,慧能不来,找了个借口,说自己长相不好,大家会因此难以生起对禅法的恭敬心。这也不是借口,是大师说的大实话。当时南北方的文化观念、文化水平差异比较大。神秀大师相貌堂堂,颇具威仪,长相很符合北方人当时的审美观。而慧能大师个子矮小,貌不惊人,很难在人们的第一印象里即刻产生恭敬心。神秀大师在五祖座下时,其实自信不足。慧能与神秀的偈子,是一体的两面,慧能重空性,神秀重悟证。但慧能自信,神秀不自信,一十三度,呈偈不得。假如神秀很自信,写了那首偈子,当下就勇敢、自信地呈给五祖看,同样是那首偈子,在神秀,境界就不一样了。他有很多顾虑,有很多念头与纠结,是没有证到无我,没有悟空。
但成为国师的神秀很谦虚,当他得知慧能在南方弘法,不仅向武则天推荐了慧能,还派弟子志诚往南方求法,回来在教给自己。当自己的弟子诋毁慧能不识字时,神秀且说慧能得的是无师智,这是佛智,老师把衣钵传给他是有道理的。经典里的记载是:
“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一日,命门人志诚曰:‘汝聪明多智,可为吾到曹溪听法。若有所闻,尽心记取,还为吾说。”
神秀大师这的确是了不起的大师风度,也是修道者当有的心态。